APP下载

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8-01-30刘萌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激发语文素养兴趣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县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阅读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获取了更丰富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只有引导小学生读书、读好书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因此就要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注重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知识,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

关键词:激发;兴趣;语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就是应当培育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熏陶下,获得综合性的知识与技能。那么什么叫语文素养?教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有语言积累,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又起着架起这座“桥梁”的纽带。

语文知识的延伸不能够抛开课本内容不谈,一切的延伸与拓展都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只有在对文章的具体掌握之后,才能够由此及彼的拓展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书本的延伸,可以从情节角度、主题角度、作家角度、文体角度四方面进行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促使拓展面与教材基础知识互相结合。通过语文阅读来陶冶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熟读成诵,可达到满腹经纶。

语文的学习素材丰富多样,并且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具备一双发现语文的眼睛,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跳出课堂,与生活互相衔接,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同商讨本节课的学习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在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上,倡导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主题,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目的。

现在不少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没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有调查显示,一些孩子喜欢读图,或看直观的电视与碟片。这样会遏制想象、联想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先让他们愿意读,不要提要求,以免将他们吓跑了,待他们开始有兴趣了,再提一点简单的要求(举例),逐步提高。基于这一点,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 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读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学生都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并进行阅读知识的延伸,并且对阅读内容积极地加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书本中的优秀句子、或者对课文中某些重要信息相关的或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从而把所学的内容与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阅读拓展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局限在对阅读内容的表面理解上,应该是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的过程。

二、 读熟课文,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自主查阅,或者寻求教师帮助读书时要及时把好的词句摘录下来等。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读书思考。老师可以布置一定的读书任务,让学生自读,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阅读的训练,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到的知识和经验,在与同学的互相交流中,获得语文知识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积累语文知识。

三、 品赏朗读,体会课文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品赏朗读竞赛,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的最后作者使用了这么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最后的结局孔乙己的“消失”是真正的消失了,还是归于死亡?这都没有定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添加后续内容。通过对故事的续编,训练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想拓展,不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对课文的联想,更加能够加深学生课文理解能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丰富故事情节。

四、 激发情感,提高对语言教学的审美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情感性原则。教师教学要倾注情感,同样学生学课文时也需有激情。具体说阅读作品要静下心来读,读进去了,走进文本,才能与作者交流,这需要我们投入感情,平时观察生活,留意生活。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关注孩子是否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可让孩子推荐好的文章给家长看。推荐本身就包含了孩子的鉴赏过程,有他的理解与评价,有他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还可能关注作者与作品的风格,这时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多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种怡情养性的方式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稍留心,就能学到许多知识,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去观察、体悟,孩子定会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较高的审美情趣。这样对以后学习每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体会。感悟就会更深刻,学生上课时,读任何一篇文章也就会有话可说,也敢表达自己的体会,因为他的内心情感是丰富的,是充实的,他是有底气的,这还得源于他爱上阅读。

五、 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可由文章体现的情感色彩,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作品特色,领悟作品表达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对《乡愁》的学习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压抑、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查找相类似的作品,如席慕蓉的《乡愁》又是体现出了什么感情,通过课后的阅读学习,对比两篇作品的异同点,既加深了学生对于乡愁的深刻理解,又能够在对比阅读中,总结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样的事物,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在学生积累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同时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取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拓寬眼界,从而慢慢地让学生积累到了更多的语言素材,也就能让学生水到渠成的提升了语文素养。

总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品读体会语言、激发情感、不断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3日A2版.

[2]小学语文教师[J],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刘萌,江苏省泗阳县穿城镇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发语文素养兴趣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