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分析
2018-01-30刘玉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落实,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纷纷涌现而出,“先学后教”就是其中一种,现已被应用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与生硬单一的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课堂上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分析为探讨话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先学后教
一、 前言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拥有着健全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课中指导与课后复习,教师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主动权从教师过渡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则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阅读的真正魅力。
二、 课前导入
教师在导入的部分就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课前导入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导入,另一种则是间接导入。直接导入就是直接进入到学习内容,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时间。间接导入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导入形式,包括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比如情境导入、歌曲导入、图片导入、游戏导入等,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的轻松容易。教师在选取导入方式时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学内容作为出发点进行适当的选择,切忌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例如,在学习《多梦的季节》时,本篇是一首充满着童趣的儿童诗,首尾相呼应,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的环节播放罗大佑的《童年》,然后对学生提问,比如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告诉学生这首歌的名字叫作《童年》,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营造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 课文朗读
教师在导入结束之后就可以应用“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全文通读,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让课文中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标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本阅读之后教师就要让学生对标注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同学讨论等方式进行认写和理解。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要流利、顺畅,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等学生朗读完毕之后,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以便下次改正。这样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加的深刻。
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整篇通读,在读的过程中将本课的生字进行查阅,比如“宝、剑、靠、催”等,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在学生查阅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由于这篇是文言文,难度较大,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信心与耐心。
四、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的环节也要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下进行,问题讨论的开展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讨论来收获新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低年级的学生在经过问题讨论之后可能会学到一些新字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获取的方式。相对年级较高的学生可能收获到一些新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师可以以学生的问题讨论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提问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是对内容的不理解。假如学生不能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在提问和讨论的过程中也相当于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不仅更好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种草莓》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草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草莓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描述,可以按照水果的外表、生长的方式、种植的地点等,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话对水果进行描述。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作好进一步的铺垫。
五、 加深感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的提问与收获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明确在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个环节也是教师补充自己教学内容的一个环节。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更好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一个体现。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帮助教师效率与质量兼并的完成教学目标。更多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参考文献:
[1]白希龙.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模式的创设与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7,(08):185-186.
[2]蔡建兰.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36):28.
[3]許婷.小学语文阅读“一主两翼”教学模式分析[J].才智,2016,(22):44.
作者简介:
刘玉忠,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第三完全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