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让孩子正视自我的价值
2018-01-30孙丽君
孙丽君
【案例描述】
小刘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很好,经常受表扬,但上高三后,成绩却一路下滑,上课也不像从前那样专注,经常开小差。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了小刘的反常情况,希望我能及时给她“治疗”。
初次见面时,小刘扎着马尾辫,头发有些凌乱,眼神略显迷茫。在经历了多次考试失利后,她备受打击,自信心也随之而去。“有的时候老师喊我起来回答问题,我站起来后,头脑里经常一片空白,全然忘记了老师刚才问了什么。”小刘疲惫地说,“我很害怕考试,到了考试前夕,就会食欲下降,睡眠不足,回到家还要听爸妈不停地唠叨。”
通过与小刘的交谈,我了解到小刘的父亲是教师,平时对女儿十分严厉;母亲不善言辞,并伴有间歇性精神病史,发病时脾气比较暴躁,因此,小刘有心事也不愿意向母亲倾诉。
【辅导过程】
由于小刘的家人有精神病史,我建议家长带她到专业医院进行一次生理性排查。结果显示小刘意识清晰,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可排除精神性疾病障碍的可能。为此,我根据小刘的叙述和表现,初步判定小刘出现了焦虑情绪。
为了帮助小刘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其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人格完善。我尝试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辅导。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要走出情绪困境,就必须改变自身认知,通过转变认知来调节情绪。根据这一理论,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的辅导方案:
第一阶段:确立适当的辅导目标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信息,确立辅导目标。
在与小刘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刘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她认为,只有考试考得好,大家才会喜欢她;否则,就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必须竭尽全力当个学霸。小刘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同于考试考高分,过度放大成绩的效用,致使一次考试失利,就带来一连串的消极反应,进而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未来的高考感到无比担忧,由此产生焦虑。
同时,孩子的父母也未能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适当的疏导。母亲的喜怒无常影响了孩子的心境,父亲虽然爱护女儿,但过分严厉的管教方式,把害怕、担忧、自卑的种子栽在了小刘心里。
在掌握了以上基本情况后,我初步确立了辅导目标:改变小刘偏差的自我认知,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
第二阶段: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小刘认识到错误的自我认知是造成情绪焦虑的关键,使其正视自我价值。于是,我通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启发其正确认识自我,走出困境。
首先,我询问小刘:“是什么原因让你最近感到困扰?”
“一模考试没考好,被爸爸批评了,感觉同学们都在嘲笑我。”
“考试失利的确让人难过,你觉得班上的同学会因为你考不好而看不起你?”
“我父母说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优秀的孩子,成绩不好,什么都不是!”
“那你觉得这个標准是否合理呢?你也是这么评价同学的?”
小刘思索了一会儿,说:“老师,我不这么评价同学。”
“那你为什么认为别人会这么看你?”
“我知道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只是一想到父母会这样想,我就紧张害怕,也没心思投入学习。”
“父母和同学是不是都可以理解为除你之外的他人?”
小刘沉默了片刻说:“嗯,是的。”
“那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
“我一直有很努力地学习。”
我称赞道:“这个时候应该给自己一点掌声。”并轻轻地拥抱了小刘:“你真棒,现在知道要怎么做了吗?”
“嗯,考试是我自己的事情,他人的评价是别人的看法。我不应该过度在意父母的看法,自己给自己压力。”
“对的,你很棒,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尝试着接纳自己,你会是最棒的。”
小刘有些信心不足地说:“可是老师,我还是有些担心一模考不好会影响高考。”
“现在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还有很多次考试,是不是还有机会?”
小刘的眼睛亮起来:“是的。”
我鼓励她说:“关键是你要对自己有自信,不能泄气,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它可能会对你产生影响,但不会对你的人生起决定作用。只要你保持着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老师,我明白了!”
通过对话形式开展辅导,小刘的心结被解开了,意识到要将注意力从他人的评价转移到自我肯定上来。
第三阶段:强化积极的自我认知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一阶段的辅导成果,通过放松训练使孩子从焦虑情绪中抽离出来,以轻松舒适的心态接纳更好的自己。
我进一步利用情绪放松法,帮助小刘走出焦虑的困境。通过模拟想象的模式,让小刘假想手里有一颗树的种子,把这颗种子种下,看到它破土、抽芽、长出枝叶。在小刘闭着眼睛畅想时,我用轻柔的语言引导她走近这棵“树”,伸出双手拥抱它,把心里的话向这棵“树”倾吐。
辅导结束后,我询问小刘的感受,她坦言:“这种想象式的情绪放松训练让我感到很安全、很舒适,就像面前站着一位慈爱的长者,我可以将心中的苦闷告诉她,留给自己的就是快乐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刘话语间的惶惑不安渐渐地被自我肯定所取代。她开始关注自己的点滴进步,开始关注食物的滋味,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睡眠质量也大幅提高。
【案例反思】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BC理论(A指的是诱发情绪困境的事件,B是人们的认识,C是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认为,情绪焦虑者存在一些非理性思维,看待事物极端化、绝对化。在这则案例中,小刘的极端认知是:我努力了就应该考好;我一次考不好以后就一定考不好;高考考不好我一生就完了,等等。这些错误的价值认知导致了其严重的焦虑情绪。受严苛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刘在高三阶段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学习的好坏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因此过分在意成绩,在意旁人的眼光和看法,无形中给了自己莫大的压力。我利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积极倾听、交谈、心理暗示等方式,指出小刘错误的价值认知,在与小刘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并使其不断强化。用“我考不好,但是我努力奋斗了,我很棒”取代“我考不好别人就看不起我”;用“这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以后一定都考不好”取代“一次考不好,以后就一定考不好”;用“即使高考没考好,也不意味着我一生都完了”取代“高考考不好我一生就完了”。最终,小刘逐渐改变了错误的价值认知,焦虑情绪有所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江苏徐州 2213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