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
2018-01-30彭玉斌
彭玉斌
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适应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取向,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也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调查、参观、项目研究和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尝试开展“问题引导式研究性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内化,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笔者以“爱在家人间”(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一、问题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而研究本身便起于问题。“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要求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爱在家人间”是《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分学段教学内容与要求(7—9年级)中指出,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获得基本原则。
因此,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道德与相关权利和义务。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正确看待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具体到“爱在家人间”这一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体味家庭中的亲情,理解父母之爱,学会正确对待亲情,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对于当下学生来说,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已司空见惯,最熟悉的感情往往最不被重视和珍惜。针对这一学情,立足前述分析,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亲情在哪里?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可能温馨和睦,有的可能磕磕绊绊,有的可能内敛深沉,有的可能自然随和……学生可能因为亲情的平常而忽略它,或因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亲情在哪里?”旨在引领学生发现亲情,期望在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之核心素养。
问题2:爱为什么会碰撞?初中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们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但是,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孩子们又会觉得失落和不安。于是,学生开始审视父母给予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爱为什么会碰撞?”重在引领学生进行审视和反思,理解爱也会碰撞的原因,由此,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之核心素养。
问题3:怎样沟通传递爱?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怎样沟通传递爱?”希望引领学生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种种瞬间,尝试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尝试让父母了解自己,尝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由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的社会参与核心素养。
二、问题解决——凸显体验与探究学习
体验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在要求。“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生活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探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在“爱在家人间”学习中,笔者立足三个问题,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亲情,体验亲情碰撞,求得问题的解决办法。
环节1:“体味亲情”片断
师:亲情在哪里?你能从哪句话、哪件物、哪件事上体味到家人的亲情呢?
生1:遇到阴天,早上出门时妈妈总会反复叮咛:“记得带雨伞哦。”亲情在妈妈的这句话里。
生2:小时候,我经常吮手指头。妈妈怕我吮伤指头,想了很多办法。她试着在我的指头上缠上胶布,爸爸特意拍照留念。亲情就在这张照片里。
……
学生发现,亲情就在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语、一个物品、一张照片里。一个问题,一番思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了亲情。这个过程充满快乐和喜悦,而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也在无形中得以滋养。
环节2:“感悟亲人的爱”片断
亲子冲突情境: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妈妈拿着雨伞到学校门口接我,结果不小心崴了脚。我一时心急冲她嚷嚷:“我这么大的男孩子,这么点小雨,至于吗?”同学们都说我态度不好。妈妈对他们摆摆手,低声说:“我知道他是心疼我。”
师:亲子冲突的实质是爱的碰撞。你有过类似的爱的碰撞吗?为什么会产生碰撞呢?
生1:生日那天,我很想去吃麦当劳。但妈妈不同意,怕奶奶不习惯。我很不高兴,被爸爸批评了。这是我年少不懂体谅奶奶而产生的碰撞,让一家人心情都不好。
生2:一次,我们去外婆家喝喜酒,妈妈说要早去,我不肯。作为晚辈,我们的确应该提前到场,这是一种约定习俗。我不懂事惹妈妈生气了。
……
源自生活的案例情境,引发了学生对以往亲子冲突事件的回顾和反思。学生在审视中发现,正是由于自己的心智、经验、为人处事等方面与父母存在差异,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与父母有所不同,才会产生爱的碰撞。而这种碰撞伤害了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由此,学生开始理解亲子冲突的原因,也初步学会了理性思考。
环节3:“畅想呵护爱”片断
师: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换位思考就会多一份理解、尊重。图中的情境中,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生1:问妈妈,脚疼吗?
生2:对不起,要是我拿雨伞了,妈妈就不用送雨伞,也就不会崴了脚。
师:说得好。与父母沟通可以多从我们的角度去努力。那么,从我们的角度,怎样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呵护爱?
生3: 了解父母,知道父母的想法。
生4: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父母了解自己。
生5:笑口常开,高高兴兴地与父母商量。
……
问题导向式学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既是爱的情感分享,又是呵护爱的方法分享。而如何解决爱的碰撞这一问题,学生们自然找到了答案。
三、问题延伸——促进素养的实践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深化学生体验,内化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问题导向式研究性学习”注重设置延伸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践行道德认知,内化核心素養。
在本课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感受一次关爱”“做一周家务”,并组织了“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亲情交流活动。“感受一次关爱”要求学生记录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细节,并用行动去关爱父母。这一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赞赏。学生进而通过“做一周家务”,既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责任,又锻炼了自己不怕苦和坚持的意志品质。“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亲情交流活动,则利用周日,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在操场开展游戏活动,共同体味亲情,增进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开群.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J].中小学德育,2017(9):60.
(作者单位:东莞市黄江中学 广东东莞 523750)
责任编辑 毛伟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