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文明薪火 树立时代风标

2018-01-30李璧亮

中小学德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志愿文明校园

李璧亮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校园可以说是孕育文明的摇篮,文明校园建设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历来为广大学校所重视。[1]而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迈进新的时代,这要求学校紧跟时代大势,赋予文明校园建设以新的内容。为此,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新“文明校园”创建活動,通过实施“四个工程”,树立起了文明校园建设的新标杆。

一、“铸魂工程”,传承红色基因

当代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因而,只有让红色基因持续地流淌在年轻一代的身上,我们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为此,学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并为此构建了“铸魂工程”的工作序列。

一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政治认同。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在高、初中年级建立学生党校、团校、党团课学习小组,对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党的理论和党的历史的教育和培训。自主开发网络学习平台,由资深教师主讲党课,学生通过听党课,观看政论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清晰民族腾飞契机。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红军学校华南地区总校”。

二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落实核心价值。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得到充分落实,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确立了从初一到高三各学段的相应主题和重点。与此同时,以时间为线开展专题月活动,如三四月学雷锋志愿者服务,五月感恩教育,六月挑战自我,九月尊师重教和爱校教育,十月爱国主义教育,十一和十二月艺术教育等,形成了学校常规教育主线。

三是突出红色主题熏陶,培育红色基因。学校设立了红色节庆系列活动,进行诸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等专题教育;在高中年级开设红色系列选修课,如《政史讲坛》《共和国之魂》等,并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利用假期、学农时间,组织学生“重走红军路”,访问老红军、老模范,了解党的辉煌历程,增强“接班人”意识和能力,培育青年学生的红色基因。

二、“青蓝工程”,打造优质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教师敬业奉献精神,提升教师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

配齐并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学历很高,知识传承已不成问题,但要成为好老师,光有学识是不够的,还要看是否建立了科学教育理念,同时对教育、对学生是否充满感情。因此,学校要让最优秀的青年教师参与德育工作,让思想工作经历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应有内容。

建立德育教师分级培训和激励制度。在青年教师中实施“青蓝工程”“青年名师工程”,举行“名师讲坛”及“最受欢迎老师”评比等活动,激发教师进取意识。与此同时,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专门设立了青年及班主任培养基金、专业发展活动基金,每年利用教师节、青年节等契机,表彰典型,树立榜样,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三、“行知工程”,内化人格情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格培养,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据此,学校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行知工程”活动:

1.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之后在服务内容、时数管理、文化宣传等方面不断完善革新,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体系。2010年,学校又在全国先行一步,编制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手册》;2012年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学校志愿服务试点单位”;2013年制发“青年志愿者证”,规范了志愿时数管理制度;2014年被确定为“中学志愿服务系统化规范化试点学校”;2016年开发校内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成为首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之一。

2.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自1990年始,每年组织高二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安排学生在农民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后发效应,使他们了解“三农”,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深层次的学习动力。事后有学生写道:“十天的劳作,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憾。我庆幸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我知道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干,还有一个伟大的蓝图等着我们去实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得悉学校的这一活动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批示要求总结推广。

3.学生成长指导系列活动。学校建立了以心理、学业、生涯发展为轴心的三维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以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信;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在选科、选学习层次和学科学习方法、学习环节安排上,进行专门性的指导;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开设职业启蒙课,让学生透过职场人士的经验,认识自身优势和潜能,进而初步建立未来发展规划。

四、“文化工程”,营建精神家园

校园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活动和制度建设,则是学校的“第三课堂”。在这个课堂里,要学生感受到一种向上、进取的气氛,进而优化性格,高雅情趣,文明行为。

作为南粤名校,华南师大附中办学成绩辉煌,获得无数荣誉,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制度氛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岁月沉淀,因而,漫步校园,犹如徜徉中国传统文化长河,其名人墙、校友墙、校训牌等,无声地告诫学子要修身养德,建功立业。在学校的主体建筑“聚清园”里,有着中西合壁的园林景观,莘莘学子每天徜徉其间,“菁菁者莪,适彼聚清”,自然体悟到“珍惜光阴、内外兼修、饮水思源”的丰富意蕴。

此外,学校有完整的文化标识系统,校歌、校旗、校微、校训,都无一不寄望着老师、家长和社会的重托。

文明校园,重在涵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教书育人,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黄桂娟.从校园开始,让文明成为常态[J].中小学德育,2012(2):95.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 510630)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文明校园
The Price of Beauty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