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30陈亚杰

考试周刊 2017年64期
关键词:倾听教书育人表达

摘 要: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而这一学科的基石,“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尤为重要。在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获。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掌握阅读的要义,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教书育人;语文课;倾听;表达;阅读;写作

历来对语文课如何来教,教些什么,一直都有困惑。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中学教育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但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备受冷落,学生常常把语文课当做休息课。第一节补眠,第二节补作业,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似乎有点摸不着方向,不知该教学生学些什么,该怎么教,怎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韩文公先生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现实生活中,语文教师常常处于尴尬地位,“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在教育中,“教书育人”常常相提并论,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在前,育人在后,甚至只见教书,不见育人。教育之“育”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斯认为,语文学科其实恰恰就是育人的工程,它不单单是需要语文教师教给学生倾听、表达、阅读、写作四项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还是坚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即使运用上了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其实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更甚者,把更多的内容填鸭式地灌进学生的小脑袋瓜中。幻灯片一页一页地飞速奔驰,学生目不暇接,甚至连记笔记、思考的时间也没有了。教师在鼠标的不断点击下,心情舒畅地展示着精美的图案和充实的内容。但,这真的是“教”么?学生在座位上聚精会神,脑袋瓜好似不断运转,如同陀螺般,但真正懂得所谓的“知识”并以后能加以运用的又有多少?这就是“学”么?

窃以为,语文学科是一种“慢”学科,正如当前有人提倡的“慢”生活一般。而当今教育教学中,教师只单纯地充当了知识的传输带,并没有给学生以人生的导向,品德的修养,智慧的启迪,并没有与学生一同畅谈人生理想,共谋未来发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慢”下来,在文学作品的细细品鉴之下,引导学生向善向上的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教授知识而不引导思考,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败!

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具有重要的功能性作用,而这一学科的基石,“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尤为重要。在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获。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掌握阅读的要义,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建立一种认真倾听,勇于交流与表达,乐于阅读,善于写作的新模式,在现今尤为重要。而想要增强语文课的魅力,大概也应该从这四方面做起。

人是不能独立地存活于世的,他必须与人交往,与人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倾听别人话语中有所收获,有所助益。在语文课堂中,要教会学生在别人的发言中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言论,吸收而内化之,并成为自己人生思考的坐标和借鉴。

加强对学生勇于表达的鼓励,改变教师一言堂的陋习,让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相互促进,克服恐惧,树立信心,强化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并教会其表达的基本要素,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的放矢,相互讨论,形成共识,亲身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提高积极参与的热情,流畅自如地侃侃而谈。

当今世界是信息迅猛发展的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基本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将会被世界远远地抛在身后。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掌握筛选、捕捉、概况信息的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快速、准确地定位,提取,并化而为有用的资源。而阅读的主动性要靠学生本人,通过自我的阅读达到身心的愉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强化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才能真正地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中间还有一道非常深的鸿沟,而语文课堂,正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让鸿沟变通途,让学生能够心口一致,文如泉涌。陶行知说:“教一切,学一切都要以‘做为基础。”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真知,在“做中学”,“做中乐”。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爱上语文。

当然,这些只是作为语文教书育人之中的“教书”层面,而“育人”则应贯穿其中。在四种技能传授的过程中,把育人的目的、意义、手段、方式都蕴藉其中,在“教书”的过程中内化育人之根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所以,改变传统的“一教一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应该是所有教师的一种理想和责任。黄厚江《我为什么如此迷恋课堂》中说:“语文教学很好玩,语文教学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热情和智慧去热爱它。”所以,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捕鱼”的技能,以后才不会望鱼兴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语文课堂能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學生能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我的才华,提升人生的品位,一步一步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黄厚江.我为什么如此迷恋课堂[J].人民教育,2016.

作者简介:

陈亚杰,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倾听教书育人表达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