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文化讲坛育人功能实证研究

2018-01-30李雪芬

考试周刊 2017年64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

摘 要:文化讲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文化讲坛实践探索,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轻工大讲坛”为研究实例、分析技工院校开展文化讲坛发挥其育人功能存在的困难,对如何进一步高效发挥文化讲坛育人功能进行深度思考,探索对策。

关键词:文化讲坛;轻工大讲坛;育人功能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讲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技工院校文化讲坛的育人功能

(一) 增进知识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教师企图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又由于授课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致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比较有限。而文化讲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就业与创业、科技与工业、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情感与责任等各个方面,学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资讯,增进知识的积累,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技工院校的在校生年龄一般都处于15~21周岁之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还需要进行心灵的滋养。文化讲坛邀请的主讲人大都是企业专家、高校教授或是本校优秀毕业生,他们成功的人生经历和对待困难时所表现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指导或生涯规划讲座,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生活或就业带来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三)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在讲座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企业专家、高校教授及成功校友,领略名家风采,感受大师魅力,这种隐性潜在的正能量,都将积极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改造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让学生尽快摆脱迷茫和恣意,开启如何实现个人价值、认识外界、登高望远之门,让身处不同阶段、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把外在的压力转换为内在的动力,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了解更多、知晓更多。让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 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励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人文知识讲座,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得到培养和熏陶,通过主讲人的精彩演说,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使学生心灵得到涤荡,激发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技工院校开展文化讲坛的实践探索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自2009年开展教學改革,秉承“品德技能合一”教学理念,推行实施“大课堂,活课堂”,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品位的同时,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2013年3月开始设立“轻工大讲坛”,至今共举办系列讲座55场,邀请各企业专家、高校教授和优秀校友共55人次,听讲人数达8000多人次,成为学校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交流平台。笔者作为“轻工大讲坛”的主要负责人,见证了“轻工大讲坛”探索和成长的历程,从十几人的听众到几百人的听众,从组织学生参与到学生自觉参与,再到有些讲座因场地限制而限制参与人数,“轻工大讲坛”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逐步成长壮大,成为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影响了几代“轻工人”。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 学校重视,后方支援,保障讲座顺利开展

“轻工大讲坛”自开办以来,学校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在资金投入、主讲人的邀请、工作人员的配备、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方面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保证讲坛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各系部积极主动配合,协助邀请专家,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正是有了学校高度重视,成为我们强大的后方支援,才能够确保讲座顺利开展。

(二) 讲座内容丰富,满足师生文化需求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关于喜欢什么主题讲座”的问题上,64.5%的学生选择“有关创业就业知识”,40%的学生选择“有关人生规划”,39.5%的学生选择“有关成功学,激励之类”,30%的学生选择有关爱情、友情之类的心理讲座,12%的学生选择“有关文学艺术类”。可见,学生对于贴近自身生活的讲座比较关注,除此之外也会关注一些超越自我知识领域的平台,能够丰富自身思想的讲座,依据这些调查结果,在邀请专家讲座的时候就要加以考虑内容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回顾55期讲座,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就业创业、职业规划类,邀请企业专家和成功校友跟学生分享成功经验,如《就业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天我们将如何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规划精彩人生,打造锦绣前程》《创业准备》等讲座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做好职业规划和创业准备;二是职场导航类,如《塑造完美人格,把握职业方向》《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用心做事,打造职业化人生》《如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等讲座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适应职场,提升自我,扬帆职场;三是学习能力建设类,如《学习成就未来》《在学习中创造价值》等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四是情感励志类,如《生命与责任》《如何与异性交往》《心态决定成败》《认识挫折》《健康从心开始》等讲座丰富学生情感,激励学生正确面对生活,懂得认识自我,能够自我调整,处理好各种关系;五是文学艺术类,如《音乐赏析》《神秘的汉字——文字的起源和繁衍》《神秘的汉字——找寻居所变迁的踪迹》《广陵古韵》等讲座带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传播了传统文化精神;六是生活时尚类,如《到美国去海淘》《美丽妆点青春——日常、职场基础妆容》等讲座贴近学生生活,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时尚,与时俱进。丰富多样的讲座,能够从各方面去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endprint

(三) 宣传方式多管齐下,扩大讲座影响力

为扩大讲座影响力,师生们通过海报、滚动屏、广播站、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主页、派发门票等多种渠道都能获取讲座信息,为讲座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每次讲座结束后,我们撰写了新闻报道及时发布在校园网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做好文化讲坛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 专业教师团队组织策划,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为打造独特的讲坛文化,举办高质量讲座,学校配备了一支专业教师团队,大家分工合作,敬业奉献、求知向上、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这样一支以文化交流传播为目的,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优秀教队伍,无疑为“轻工大讲堂”系列讲座的举办锦上添花。

(五) 学生与主讲者互动,形成创新思维

文化讲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主讲者的观点理念,又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视角下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与讲座者互问互答,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形成创新思维。面对面的互动活跃了讲座的氛围,提升了讲座的质量。适当地进行小礼品奖励,更加能带动学生聆听讲座的积极性。

三、 技工院校文化讲坛育人功能存在的困难

近几年“轻工大讲坛”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但是众多纷纭的讲坛在运行与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讲座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听讲座的意愿和意识不强,据调查数据显示,62%的学生认为“听讲座很有价值,有时会引发一些思考,启迪人生智慧”,30.5%的学生认为“听讲座是随便听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权当打发时间”,2.5%的学生认为“讲座听了没什么意义,纯属浪费时间”,还有5%的学生有其他原因;有时候讲座的时间不固定,会与学生社团活动相冲突;另外缺乏资源共享平台;没有及时归纳整理讲坛成果,导致持续影响力不够。据调查,还有47.5%的学生认为有些主讲者由于讲座的主题所限或者讲座者的自身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授课方式等原因,导致讲座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34%的学生认为有时候讲座的环境嘈杂,听众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影响听讲座的情绪等等,影响了文化讲坛开展的效果。

四、 技工院校高效开展文化讲坛发挥育人功能的理性思考

为规避文化讲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办一个独特品牌的文化讲坛,笔者不断地探索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五注重三建立”。

(一) 注重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听讲座的重要性和意义,从学生兴趣出发来选择讲座主题和主讲嘉宾,增加讲座的吸引力,让学生变“要我听”为“我要听”,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关注讲座信息,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积极参与到文化讲坛来,并能在授课班级给予学生教育和引导。

(二) 注重讲座组织的整体规划,创新讲座内容与形式

学期初,讲座负责人就要对讲座进行整体规划。在讲座类型上,多举办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类、热点类、情感类、名人类的讲座;嘉宾选择上,多邀请既有实战经验,讲课方式活泼轻松又富有正能量的嘉宾;时间安排上,尽量与学生上课和社团活动时间错开,以保证“上座率”;同时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创新讲座形式,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网络讲座或者是QQ群进行视频讲座,使讲座形式更灵活多样。

(三) 注重与主讲人的沟通联系,确保讲座质量

讲座组织者在邀请主讲人时,尽量选择在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授课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专家学者,企业成功人士或优秀校友,并在讲座前与主讲人沟通交流讲座相关内容和要求,不断完善,最好是亲自聆听后再邀请到校进行讲座,以确保讲座质量。

(四) 注重融合城市历史文化,提升讲座文化内涵

城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沉淀了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精神价值以及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所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无限的神秘感和魅力。在文化讲坛中融入城市历史文化,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历史文化或者名人文化系列讲座,会使文化讲坛变得丰富鲜活,富有竞争力和精神内涵,提升了讲座的层次。

(五) 注重收集整理讲座资料,保存讲座成果

讲座负责人要注意收集整理讲座的图片、提纲、讲义、讲座课件、专家简介等相关资料,编辑成册,以供出版。成熟的系列讲座可以申报项目,教学科研课题立项等,提炼讲座成果。

(六) 建立讲坛专家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讲座负责人要在每学年开始就对讲座的类别、数量、主讲人做计划,充分挖掘有效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支专家库队伍。校内可以邀请在教学教研领域表现出色,或者在某一领域有所研究,或者是学生认同的、喜欢的、善演讲的老师召开讲座;校外可邀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培训讲师,又或者是成功的校友等来校讲座;也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邀请院系教授来校讲座,比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可以考虑与周边的图书馆合作,比如广州市图书馆的“羊城学堂”有很多专题讲座,可以加以宣传,鼓励学生前去聆听或者考虑将专家邀请到学校开讲;还可以与政府宣传文化等部门合作,融入公共文化建设,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七) 建立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力保讲坛科学持续发展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是文化讲坛持续科学发展的基础。一是要统筹规划讲座,精心选题,推动讲座专题化、系列化,如“名师讲坛”“专家讲座”“企业家面对面”“校友论坛”等,体现职业性、前瞻性和时代感,做到文理渗透、古今渗透、中外渗透、百花齐放;二是与学生社团合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将讲坛的宣传组织、会务及会后等大量具体事务性工作交给学生,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团队;三是继续制作派发讲座门票,在入场时加盖印章作为凭证,收集门票,到学期末积累门票到一定数量可以获得相应奖励,从而建立讲座激励机制。

(八) 建立信息互动交流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精彩讲座的影响力,还需运用新媒体延长知识传播链条。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时发布讲座信息,起到宣传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讲座的评价和讨论,各抒己见,形成读者与讲座负责人、读者与主讲人、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影响力。同时创建有吸引力的文化讲坛主页,将录制的讲座视频共享到主页上,也可以将国内外一些知名讲座视频,如国际名校公开课、百家讲坛、开讲啦、青年公开课等放到网页上,吸引更多求知者。同时,撰写讲坛的新闻稿或软文发布到学院微信号等媒体,发挥新媒体作用,全方位报道,提高讲坛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試论大学讲坛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安徽师范大学“敬文讲坛”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2).

[2]杨雪.人文讲座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性的思考与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王燕.人文讲座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人文大讲堂为例[J].江西才智创新教育,2016.

[4]王根顺,延立军,张娜.校园讲座对大学校园文化建构和学生行为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5]伍雪梅.基于读者调查的高校图书馆学术文化讲座服务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05).

[6]陆逸珈.大学生听讲座:意义、现状及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

作者简介:

李雪芬,讲师,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
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