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智产业支撑多元助力扶贫攻坚
2018-01-30杨大荣
杨大荣
摘 要: 教育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办学理念,恪守“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思路,采取教育引智、产业支撑、多元助力等举措助力扶贫攻坚,有效实现了对帮扶村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关键词: 教育扶贫;产业支撑;精准帮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6-0024-03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要部分,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扶贫区域。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就医难、上学难、致富难”已成为影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人民对加快发展、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
近年来,学院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恪守“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扶贫思路,充分发挥学院的高校优势,通过对万源市黄钟镇吴家沟村扶智、助学、送医等帮扶活动,进一步落实了“双到”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强化领导,统筹协调聚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党政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定点扶贫工作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学院先后遴选3名干部,到帮扶村开展驻村扶贫,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扶贫计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措施,协调帮扶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指导贫困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起到了脱贫奔康牵引作用。二是坚持将扶贫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学院年度工作台账,与其它工作一起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考核,有力保障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三是建立了校地联动工作机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不但定期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每年还深入村镇开展实地调研和扶贫帮困,每次均由主要领导带队,截止目前,领导小组已到黄钟镇吴家沟村开展扶贫活动21次。
二、摸清底数,立足实际定计划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方向和计划是关键,2015年,学院接到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后,我们第一时间与万源市黄钟镇吴家沟村取得联系,赴实地调研,摸清底数。吴家沟村面积19.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7400亩,耕地1629亩,最高海拔850米。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5户,人口1089人。全村产业结构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有马铃薯、稻谷、小麦等,养殖业有土鸡、山羊、生猪等。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2014年人均纯收入3900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现有贫困户75户255人。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学院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帮扶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了《关于对万源市黄钟镇吴家沟村定点帮扶的实施方案(2015年至2020年)》,明确了扶贫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设立了“到202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努力帮助建成幸福小康村庄”的工作目标。同时,为贯彻落实这一方案,学院坚持每年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坚持根据每年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将扶贫工作细化、实化,促进了扶贫工作目标的落实。
三、创新驱动,优势结合,多措并举促脱贫
(一)发挥学院优势,实施职教扶贫
一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扶贫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依托川东职教联盟平台,学院与万源市黄钟职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扶贫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共同培养当地急需的种养殖专业人才。二是开展专家“扶贫问诊”,先后组织本院和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等单位的专家,赴黄钟镇吴家沟村调研,分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规模发展,调查市场、分析供需,为产品销售畅通渠道。三是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培育教育扶贫内生动力。开展“科技赶场”活动,利用乡镇赶集日,宣传脱贫知识,进行脱贫咨询,赠送各类扶贫书籍500余册;同时,组织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农民夜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四是免去了黄钟镇考入学院学习的11名贫困户学生学费,并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予以帮助,加强了扎根基层、技能脱贫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带动一片”。
(二)创新开展“1+1”精准帮扶模式
学院党委下属19个党总支,每个总支平均有党员教师21名,帮扶人力资源强大是本院突出特点和优势。为强化各党总支在帮扶中的责任感,学院党委决定,1个党总支帮扶1个贫困户,因户施策、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学院各党支部根据学院总体帮扶计划,拟订“帮扶计划销账”制度和目标任务“倒排制”,将帮扶效果纳入各支部评优评先与党员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紧抓产业发展,切实提升经济水平
一是明确产业思路。经全面科学规划,初步形成了山上山羊、药材,山腰经果、土鸡,山下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带,尽量达到“一社一品”,即一社蔬菜、二社蜂蜜、三社土鸡、四社山羊、五社药材的产业格局,并成功实施了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二是培育产业带头人,发挥带动效应。通过“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和产业技术培训指导,目前已培育山羊、土鸡、蜂蜜等产业带头人20多名,并创新开展产业带头人“1+N”帮带脱贫活动,贫困户可入股分红、劳务获取工资。或以合作社方式带动发展,三是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帮助争取政策资金、小额贷款、无息贷款等,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力的问题。四是开展“互联网+资源”扶贫项目。吴家沟村环境优良,物产丰富,农产品绿色、天然、有机,但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灵,资源环境优势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此背景下,学院紧抓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开设了万源巴山情农产品销售公众微信号,创建了淘宝网店,销售有蜂蜜、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搭建了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目前,通过“互联网+资源”项目,成功销售农副产品1500余公斤,创造产值10万多元。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吴家沟村实现人均年收入增长800元,27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四)积极推动社会及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共筹集和争取各项资金60余万元,打通村社道路10多公里,修葺桥梁2座,完善了人畜饮水工程和堰渠维修工程,解决了帮扶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对295户电网进行了统一改造,解决了用电不稳的问题。二是提升医疗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5000余人次,向帮扶村卫生室捐赠了血压计、听诊器、西药架、病床、输液椅、出诊箱等医疗设备,直接捐助资金及物资15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吴家沟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施条件,提高村卫生室卫生保健水平,为周围村民的健康提供了卫生基础保障。三是开展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大学生社团组织作用,每年均组织社团学生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文化宣传、政策演讲、文娱表演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既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更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新时代肩负育人使命的高职院校,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促进本地区、本区域脱贫奔康,既是学院的政治任务,也是学院的重大社会责任,学院将继续坚决履行职责,持续发挥教育、人力和智力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扶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助力帮扶村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