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个人创作项目成果评述

2018-01-30韩文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文创作

韩文华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学院教育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学术支撑,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受教与施教的双重身份。学院教育大多遵循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而展开教学工作,而艺术史的书写似乎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可参考的发展规律,青年艺术家带着自身对艺术史的看法去尝试将作品安插与艺术史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流派,这种定位方式似乎更容易将自身的艺术立场表述清楚,并从历史上截取某个段落来证明自身观念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目前国内的中青年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的观念存在着诸多的个体化差异,但他们的共性也是当代艺术史中最为完整的切面:首先,他们坚定且成熟对于自身观念拥有一整套严格学术逻辑,能够将创作语言系统化并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承接性;其次,基于严格学院派训练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架构使其创作的技术手段成熟且自信;再次,虽出身学院但并不局限于学院,对多元的信息时刻保持敏锐,并理性地尝试、实践。

一、新时代的现实主义

《美丽乡村——醉夕阳》是雕塑家刘君的作品,这组雕塑以现实主义手法为基础、以新时代的藏民生活为题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借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以美丽乡村为创作题目,充分表达西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作者取材于西藏却并没有流俗地去表达西藏的风土人情,而是另辟蹊径将富有时代气息的视觉符号转嫁与藏民们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使其作品更具时代感、人文性、历史性、象征性。以雕塑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美丽乡村的风貌和格调。

二、诗性的写意

王建国的油画作品《诗意的大地——东北人文生态的写意表现》项目将选取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人文生态景观为创作主题,以旷野中的葵花园为表现对象,通过表现性油画的艺术语言,将主体对其的特有情感视觉化地呈现出来。

其一,以地域环境为载体,以具有当代性的表现手段来呈现宏观物象与自身主观情感之间的深层关系。借助客观自然具有表现性的因素、表现性的题材进行创作,使个体的文化积淀与地域性文化渊源有机结合,将创作题材和个体美学意识高度凝结;

其二,创作思路将着重凸显主体精神性的传达。通过画面的构图布局、光线设计、色彩组织等写意性油画手法对东北历史文化风貌、人文风情进行观念形式上的重构与再现,力图将客观物象转换成具有个人属性的精神图式与象征符号,从而展现北方人奔放而又温情、浪漫而又本真的性格特点。

《诗意的大地——东北人文生态的写意表现》将从东北自然、人文生态中获取灵感来源,通过大型独幅油画作品,以视觉的方式展现出当代人的心理特征和美学特质。

三、冷静的敏锐

王岩的近作《时间的表情》以表情为主题以时间为线索,诠释了周遭人们的精神状态,在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的表面下暗含着对人文情感以及意识、精神层面上更为深层的挖掘。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它是一度的,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着,且一去不复返。时间是无穷的,时间也是渺小的,小到我们能听到它的滴答的心跳,时间是有情的,它毫不保留地赐予万物,时间也是无情的,让人拥有的同时又不近人情地将它夺走,在你的脸上流下烙印,留下美好的记忆和无尽的遗憾去梦里追寻,人类的情绪不仅仅是喜怒哀乐,还有很多微妙的心理情感,如孤独、悲壮、惆怅、压抑、庄严、崇高、空旷、荒寒、宁静、凄凉等等。

四、朴素的人文关怀

《浮生——角落的温度》系列作品的创作思路来自王盈对现实生活与生存的观察与思考。古往今来的很多文艺作品都会选择从动物身上挖掘一些能够震撼人类心灵、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元素,因为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共同点,人类社会的很多法则的制定和形成也来自人对动物和自然界的观察和借鉴。作者将视角选择于回归真实的自然,注意力更多地投向普罗大众身边的生活,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情节进行观察和提炼,让作品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人性关怀。比如,乡下的农民喂牛、捕鱼,城里的居民养猫、遛狗。在这些极为普通的日常情节中,不同环境的下生活的人内心活动不同,动物和人也有一些微妙的相似之处。这个系列以人与动物内心的异同为出发点,虽然单幅作品突出画面中个体的内心活动的特征,以及人与动物心理状态的一些共性,但其实是在更为深刻的暗示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并反思这些现象背后令人值得寻味的道理和意义。因此“生存状态”中的“动物”也是作品的主体。这些“动物”并不只是人们日常所见的动物,反而是人内心活动的缩影。

以人写人,在表达上有时候会有所顾忌,但是以物写人,往往会以小见大,掷地有声。

《浮生——角落的温度》系列作品中,通过对画面的构思与绘制,以传统架上绘画为载体,将学院派的造型基础演绎变换,融入当代性的审美标准,遵循绘画艺术自身规律,并对其加以总结、整理,进一步完善作者以学院教育为背景的绘画语言,并从中走出属于作者自身独有的具象造型的魅力。

五、家国的记忆

杨鹏的创作视角多来来源于东北特有的工业文明,将曾经出现的工业化产品或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题材,将这些符号化的工业产物重新赋予他们更多文化的内涵。当年的那些老工业时代坚硬的庞然大物们(机械设备)代表着当时的工业生产水平,睹物思人,它们黝黑、坚硬的质感给我们展示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让人着魔,这种美感是通过对这些机器设备当下的样貌和境遇得以体现,并寄托了些许父辈的精神情感,它们的坚韧、硬朗和倔犟的物理属性正符合了老一辈工业人的性格写照,通过这种情怀可以唤醒大众(老辈人和现代人)对老工业时代的重新认知,体现着父辈们的不可遗忘的对于时代的烙印和社会价值。人们不可不铭记他们的“雄浑年代”。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伴随时代的高速发展,各行业都在自身的发展轨迹中运行。尤其是我们的工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型高精尖设备的普及,对陈旧设备替代的飞速进程让无数老一辈工业人唏嘘不已。于是一种对当年那个时代的缅怀甚至是向往的情怀(老工业情怀)在当下人们的心中得以自然生发。老工业情怀一直是东北地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怀的本源于对父辈们的尊重和敬仰以及对当时工业文明辉煌成就的见证和肯定。

六、师从自然

《长白胜境》 好似于兵心中的梦,心中的歌,它是献给春城人民的大爱,也是对振兴吉林的寄托。 “天地之大德日生”是易经的灵魂,天地万物与人类生存和命运紧密相关,生命的创化、生成、发展是永恒的规律, 生生不息的大德就产生了世界的意味的情操。注重人品与画品都是重德,《长白胜境》之德在于生生不息, 日新月异。观众在《长白胜境》 作品中可以看到秀美的景色, 体味到时代的气息,感受到雄伟的气息,产生向上的精神动力。

巍巍长白,瞻仰天空,朝霞万道,穿云破雾,撒向山野大地,长白的秋天是清新的、自然的、朴实的、巍然的。远望天地交际的地方,色彩斑斓,景色万千。晨光、晨色、晨气,把天地人化为一体,融合生长为长白胜境。画家把人生感悟、力量感悟、智慧感悟、历史感悟、宇宙感悟化为意蕴,通过画作展示了美好的意境和坚强的内心。

七、结语

信息时代的交互速度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局限,但同样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极易将保守的惰性直译为对某种文化取向的坚持。以上这六位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精准的刻度感,这种刻度感不仅来源于对技术手法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冷静思考和对自我追求的珍视。这种常态化的思考可以转化为对学术的坚持,从而形成一整套具有递进关系的系列创作,纵观他们的创作历程并没有反复把玩一种语言形式的惯性思维,更没有放弃自身的学术立场而被“佯装的个性”所绑架。这几位艺术家清晰地判断出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边界,并对周遭保持着观察者的距离感,用恒定的努力来挖掘平实外表下的思想深度,不浮华、不左右、不仓促也不迷茫。

猜你喜欢

人文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最朴素的人文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创作随笔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生要有一颗“人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