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原创作品《大爱长白》项目综述
2018-01-30李烁
李 烁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2018年12月2日—6日,由吉林艺术学院出品的大型民族交响神话诗剧《大爱长白》分别在长影音乐厅、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动画学院举行了八场精彩展演,近万名观众尽享饕餮民族音乐盛宴,民族交响神话诗剧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一、原创音乐,展现吉艺创新实力
《大爱长白》特邀吉林艺术学院杰出校友、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曲,由音乐学院院长郑艺担任文学创意,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指挥家洪侠执棒,演出主体为吉林艺术学院青年国乐团、吉林艺术学院乐声合唱团,项目执行团队由吉艺音乐学院携手新媒体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的相关人员共同组建。项目呈现经过了28天乐队排练,7天宣传海报设计,5天宣传片制作,3天舞美造型,最终打造出这部艺术感强、与观众融合度高,欣赏性上佳的恢弘作品。《大爱长白》的成功上演全方位展示出创作团队优秀的艺术品质,凸显出吉林艺术学院的综合学科专业优势,彰显出吉林艺术学院卓越的原创艺术实力。
神话诗剧《大爱长白》通过“长相守,到永久”的美好寓意,从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结合当代作曲技法,辅以多媒体技术手段,针对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与精神追求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引导青少年对小爱、大爱和博爱的深刻思考与醒悟。作品根据整体音乐剧情的发展,共分为 “少年郎,莹莹夜,长相守,天地火,心儿碎,情难舍,爱煌煌,千秋诺,无极歌”九个乐章。
第一乐章“少年郎”,表现了洪荒年代白山松江的壮阔风光及神武圣勇、才艺出众的白衫的勃勃英姿;第二乐章“莹莹夜”,表现了白衫和龙女青青在温暖的夏夜互诉衷肠,订立终身的情景; 第三乐章“长相守”,表现了白衫和青青履行爱的诺言,幸福生活并养育一双儿女的动人场景;第四乐章“天地火”,表现了天庭闻听青青与凡人私定终身,大为震怒,命火神引天地之火熔烧芸芸众生的可怕场面;第五乐章“心儿碎”,表现了白衫与青青在大难临头之时,依依不舍的心碎场景;第六乐章“情难舍”,表现了白衫在面对父子之情和夫妻之情时的艰难抉择,最终因为兑现与青青许下的诺言赴汤蹈火的壮烈景象;第七乐章“爱煌煌”,表现了化身为金龙的青青,竭尽全力与火神缠斗,白衫将保命的龙珠投掷给青青,青青却为了拯救众生,毅然决然地舍身飞赴火口,舍小爱取大爱,煌煌之情撼人心魄;第八乐章“千秋诺”,表现了白衫眼见爱妻以身殉爱,为了当初的千金一诺,奋然跳入火口,高举青青于头顶,实现了“长相守、到白头”的生死相许,白衫化为高山,青青化为碧水,高山托举碧水,碧水环绕高山,长白山由此出现而成为爱之圣山,天池亦成为爱之圣水;第九乐章“无极歌”,表现了在历经前面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白衫、青青的后人对万载一爱的无尽讴歌与向往之情,体现出人们对长白山这座爱情圣山的无限敬仰之情,更引申出世人对小爱、大爱和博爱的深刻思考与醒悟。
作品运用“民族管弦乐诗剧”这一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民族音乐抽象而唯美的叙事功能,通过九个乐章的发展贯穿,讲述了白衫与青青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崇尚追求和倾心向往,折射出华夏民族天地仁爱、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该作品的呈现,将为吉林地域这一千古名山注入一份浪漫、唯美的诠释,是一张超越时代局限、释放出日久弥新传播力量的长白文化名片。
二、声声强音,尽显长白文化风貌
《大爱长白》以民族管弦乐为主创载体,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的作品。整曲创作手法新颖独到,曲风曼妙宏美。作曲家首先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与合唱队融合叠置作为故事铺陈的基础,再将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通过二重唱与二重奏两种表现样态实现同一角色不同情感维度的艺术呈现,极为巧妙地将原文本精髓浓淡相宜地完美抽取,并以此为底色施以音乐特有韵致,从而铺陈出一部具备高雅艺术品格、高贵艺术气质、高尚艺术品性的民族音乐佳作。
《大爱长白》在体裁和题材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大爱长白》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于作品运用了“民族交响诗剧”这一综合性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将民族器乐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声乐并重,辅以多媒体画面为背景来表现其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内容,是当今视听媒体相结合时代的全新表现形式。其次,运用了现代的传统素材使用手法,使作品超越了以往东北地域的传统音乐样态,在基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针对长白山地域耳熟能详的民歌、曲调、唱段等音乐元素进行时代性的挖掘、提炼、转换,以此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亦对应作品深情、浪漫、生动、唯美的美学特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意境。作品的文字创作部分整体运用了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半文半白,意趣非凡,构筑了作品别具一格的歌词意境和独特美学意蕴,使得该创作极具传统文化质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
三、倾心呈现,广受专家观众好评
随着《大爱长白》的上演,作品彰显出的长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文化特征都深深镌刻在人们脑海之中。《大爱长白》以其独到的文学构架和超凡的音乐表现力,为长白文化注入全新血液,从而打造出又一闪亮夺目的地域文化名片,显示出项目团队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文艺创作精神的深刻理解。
在演出工作结束之后,参与《大爱长白》研讨会的专家们对于作品给予高度赞许和评价:
在作品的创作和表现力方面,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唐建平教授认为《大爱长白》突显了人与大自然的依存关系,展现了艺术作品对于生活观念的观照和证实,超出了一般题材的创作意义,具有相当强的真实感;在作品的选材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先生表示《大爱长白》选材新颖别致、文化底蕴深厚,主题积极向上,内容通俗易懂,和当下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相符,能够很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作品体现出了博爱精神,显示了人民和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的大爱情怀。从作品的主题和素材上,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许民表示《大爱长白》音乐主题与音乐素材选择得当,作品与时代接轨,很抒情大气,音乐呈示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得体。从整个外在表现和整个音乐统一的角度来讲,表现优异,是一部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地域文化的发展方面,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兼《当代音乐》主编徐敦广先生认为《大爱长白》以长白山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创作源泉,将长白神话传说进行了文学再创作,使作品依托动人的传说故事,抒发了人间的真爱和大爱,更赋予作品人文色彩。不仅有地域性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中国音乐特有的神韵,是一部近年来不多有的中国气派的主旋律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此外,现场的观众亦对《大爱长白》给予了充分的赞誉。一致认为《大爱长白》展现了一个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音乐大气磅礴,非常震撼;民族管弦乐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民族交响乐的兴趣;作品创意性极佳,表现力十分清晰,冲击力特别强。“民族交响诗剧”题材新颖,情节丰富,富有韵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管弦乐佳作。
《大爱长白》的成功演出体现了作曲家、指挥家、文学创意及演职人员对新时期精神文明的领悟和思考,彰显出发展民族管弦乐对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完善城市文化和提升民众文化品性不可替代的效益与作用,更印证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担当力与推动力。
通过《大爱长白》的实施和推广,长白山“长相守,到永久”这一的美好的寓意与浪漫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经典的全新解析将极大的丰富长白山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吉林地域的文化形象与艺术格调。作品极力打造的艺术品味和艺术高度,将转变东北音乐文化在众人印象的固有形态,彰显当代长白山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