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2018年展览综述
2018-01-30张红梅
张红梅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高校美术馆目前已日益成为中国美术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服务教学、学术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为所属高校和社会贡献着力量。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成立于2016年,以把握先进文化方向,推动本土艺术,打造吉林特色,向吉林艺术学院师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积极助力吉林省文化事业发展为办馆方针。成立以来依据办馆方针,美术馆积极开展工作,在2017年完成了美术馆的基本架构,并在北京、澳门等地相继举办了十五次专业展览,初步建立起美术馆在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
以此为基础,美术馆在2018年进一步稳健发展,不断加强与专业美术馆协会的联系,积极参加美术馆系统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和相关学术活动,依托学院的学术和专业优势,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向。一年来,美术馆主持策划展览共计12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配合教学展示学院视觉艺术教学研创成果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第二类是承办院校之间的系列交流展览。通过展览和相关研讨促进高校间的教学和学术交流;第三类是吉林省名家系列展览。通过展览深化地域美术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通过这些展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拓展了学院对外学术交流的范围。
一、助力教学、突显学科特色
高校美术馆的首要工作是服务于教学。从2018年5月开始,学院进入毕业季,美术馆配合相关分院的教学工作,相继完成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展,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本科生毕业展等展览活动,通过展览比较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学院造型学科的教学成果。
今年设计学院的本科毕业创作,已是围绕“长白山地域文化”为主旨开展毕业创作的第五年。设计学院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原点,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长白山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毕业展共展出作品三百余件,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环艺设计、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摄影、艺术设计学等7个专业、11个专业方向。在展场的布置方面,设计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展场的空间设计、展示手段等方面颇具前沿性,除静态展示外,在不同专业的展区里,布展师生们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新媒体技术,配合展品进行虚拟交互、视频播放,并设置观众能够参与的活动性体验项目,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元的感知手段联结作品与观众,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展历时两周。其中本科毕业展共展出两百余件,硕士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一百三十六件,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通过展览展示出本科阶段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积累的同时,一些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语言方式和方法;在硕士阶段则加强对时代文化的关注,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始尝试个人表达语言的转换,出现了很多有亮点、有突破的作品。如油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继承东北表现性油画的学术传统、同时关注时代精神,观照当下;雕塑作品最终呈现效果的设计是在展览现场完成的,以装置形式和现代科技的3D打印技术体现具有当代性的思考;书法专业的作品基于深厚的学养积淀,对传统作出的新阐释。
美术展览是创作的延伸,检验、推广教育理念实施成效、检验教学方法的实践平台,同时也是学院教学科研的助推器。通过展示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各教学单位总结专业教育的经验、展示教学成果,关注新的专业生长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院馆之间的互动,以展览扩大创作影响力,展示学院对高等美术教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术教育发展态势的探索。
二、展拓交流、增进院校合作
2018年是美术馆制定的院校学术交流年。以此为契机,美术馆承办了与中央美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间联合组织的画展,通过展览增进院校合作的深度,推动专业教学的深化和提升。
一年间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连续联合主办了两场展览。“风华正茂——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藏(1951—2017)百张素描作品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主办。这个展览梳理了中央美术学院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不同办学时期的教学发展脉络。展览按照年代划分为三个阶段,以百余精品佳作全面呈现出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这一优势传统的发展态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专程赶来参加画展开幕式,体现出对在吉林艺术学院举办本次展览的重视。在开幕式上范迪安院长针对展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首先指出,展览是要讨论艺术学和基础教育与思想认识的关系、基础教育和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更要讨论艺术人才培养的思想和形式方面的关系。他强调基础教育既要抓住传统、继承传统,更要走近生活、感受生活。对于展览在吉艺举办,范迪安院长谈到,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学术友好交流的一个新的方式。吉林艺术学院在学科布局、特色专业发展、教学的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迈出了新的步子,特别值得艺术院校的同行们学习。最后,范迪安院长表示,在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艺术学府要有责任意识、有使命担当,要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艺术人才,通过我们学府的文化积累来培育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名师,共同为推动中国文艺创作的新发展而不断努力。
学院郭春方校长在开幕式的讲话中首先向范迪安院长将中央美术学院近70年院藏的经典素描作品带到吉林艺术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展览展出的这些被美术界广为熟知的作品将为推动吉林省及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提供机会。同时郭校长也进一步谈到素描不仅是一种专业训练,更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获得辩证关系、逻辑关系的思维方法。开幕式结束后还举办了专题座谈会,长春市各高校从事造型基础教学的教师围绕着素描的教学、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讨论,针对当下素描教学中现状和发展变化进行了座谈,指出作为高等艺术教育机构,应信守自己优秀的、重要的传统,要想方设法,用好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术道路。这次展览是2018年美术馆承办的院校交流系列展览的首展,获得了非常高的专业关注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1月,美术馆协同美术学院共同承办了国家艺术基金“尽精微·精微素描全国巡展”。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历年收藏的精微素描和素描笔记绘本为主体,共展出作品100余件。作品以写实的方式和精微的笔调讲述创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拓展了素描语言的表现力,尤其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微观写照,传达出时代变迁的宏观气象,同时展览还展出相关教学文论、作品阐释、手稿资料等相关文献以及20余件静物实物,完整地呈现了精微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项目负责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苏海江教授表示,精微素描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新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开设10年来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积累了大量优秀的精微素描作品。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精微素描巡展是一个教学展览。展览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目的是与各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素描基础教学的诸多问题。
展览开幕式上美术学院刘兆武院长表示,这个展览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微素描教学的构想为学院基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同时也构成了培养艺术家的一种新的路径。这个范式会指导学生们学会如何去面对生活,如何在生活中去寻找艺术表现的对象,如何把对象变成具有画面感的作品。此外,精微素描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培养艺术家的新途径,精微素描的训练可以建立起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思考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这种品质的塑造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必备的基础素养。这次展览受到省内各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和社会领域的极大关注,每天有大量的观众观展,充分发挥了美术馆弘扬、传播经典的展示功能。
美术馆于2017年曾携学院的一批具有鲜明东北表现性油画特质的作品赴澳门举办了“北境南观——吉林艺术学院油画作品展”,向澳门城市大学展示了北方写意性油画的特殊魅力。2018年,作为院校交流的互访项目,美术馆承办了由澳门城市大学和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纯山静水——孙蒋涛山水画作品展”。孙蒋涛先生任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他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张文俊先生,潜心吸收新金陵山水画派精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创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展览面向内地,展示了扎根于南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下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水平,为学院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血液,成为吉林艺术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艺术交流合作的又一次良好契机与有效平台。
作为吉林艺术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使西安美术学院三校之间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美术馆在11月份承办的“新中国美术经典研究展”有着更加特别的意义。以展览作为连接的纽带,澳门城市大学张曙光校长和西安美术学院王家春书记都专程来到学院,考察学院的教学和设施,共商院校合作大计。作为展览的策展人,陈履生先生在前言中指出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此的强国梦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响中,延伸着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之相关的美术创作则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美术创作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众多题材,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在近70年来所累积的巨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筛选其中的经典作品,则成了当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展览用特殊的呈现方式,旨在立足于教育的目的来弘扬新中国美术经典,并启发当代主题美术创作。
学院党委书记马尚在欢迎致辞中强调:这次展览以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为线索,以文献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美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一次高度展现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展览,对于广大师生重温经典、研习经典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这次展览也是吉林艺术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三校之间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合作。吉艺会以此次为起点,继续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次展览期间,学院先后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和“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两次会议期间,美术馆配合会议议程,接待了来自全国三十多所艺术院校的领导和一百多位专家,精彩的布展和专业的导览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三、坚持研究、加强学术建设
院校美术馆由于依托高校,因而抱有有力的学术支撑,基于展览而展开的学术探索无疑是地域美术史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学院从2013年开始组建学术团队着手对新中国吉林省的美术发展进行学术梳理和研究工作,经过近五年的时间,对吉林省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以展览的形式逐次呈现:2015年完成了“绘境文心——胡悌麟作品文献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美长白——长白山题材美术作品巡展”;2016年完成了“贾涤非油画展”“北骨南风——孙天牧捐赠作品展”;2017年完成“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展”“法象随心——许占志国画作品展”“逸笔天趣——李巍国画作品展”等。通过系列展示活动,明晰了吉林省美术发展脉络的谱系界定,比较全面地构建出吉林省美术史的研究体系。以此为基础,2018年美术馆先后举办了“道法自然——吴自然书法作品展”和“执著追求 无愧无悔——谷钢油画展”,还与美术学院共同承办了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结项汇报展“意象的魅力——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和“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通过这些展览展示地域美术系列研究成果,同时以邀请展的方式对地域美术创作成就进行补充和总结。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形式。学院的特聘教授、书法名家吴自然先生被誉为“当代黄体第一人”。美术馆历时一年的准备,完成了“道法自然——吴自然书法作品展”。这次展览完整地体现了吴自然先生三十年来卓越的书法成就,通过作品的展示传火于薪、与时共进,为学院积淀丰厚的传统学养。本次展览还参加了第五届吉林省市民文化节,成为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美术馆通过自身的学术挖掘,以原创性的展览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享受,繁荣吉林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吉林艺术学院积极主动服务社会,为推动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积极尝试。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近年来美术创作领域的重点课题。谷钢教授是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成就卓著的美术大家,他于2016年在创作中途不幸去世,以生命践行着对艺术的执着。为纪念德艺双馨的谷钢先生,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执著追求 无愧无悔——谷钢油画展”,展览展现了谷钢先生满腔热情地扎根于人民中,无愧于时代、无悔于人生的高尚精神。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评价谷钢先生说:“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崇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他毕生致力于油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探索油画对主题性创作的表现形式,将中西艺术优长有机融合,推进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谷钢先生曾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为纪念并缅怀这位曾经为学校作出重要贡献的师长,美术馆受学院委托,多方沟通、协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展览邀请至学院展出,成为2018年美术馆展览中的一个亮点。在展览开幕式上郭春方校长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他谈到,在吉林艺术学院举办谷钢先生的作品展,一方面引导着全校师生学习谷钢老师在艺术创作上反映新时代、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时代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不断创作反映时代、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是向曾经为吉林艺术学院工作的谷钢先生表示怀念和敬意。先生是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科发展历程中浓重的一笔,我们对谷钢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感恩师德、不忘初心,让先生的艺术精神在吉艺永远流传。
新时期以来,一批油画家从文化精神本位上寻找本土的传达方式,探索具有中国人文传统的油画表现技法和审美表现,以突出中国文化精神为核心理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气象的写意油画学派,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种新的学术现象。吉林艺术学院是写意油画家聚集的重镇,自20世纪90年代东北表现性油画的形成到近十余年写意油画学派的兴起,吉艺的画家们始终走在油画创新发展的前列,为传承和发展北方写意油画,培养区域艺术人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始终对吉艺在这个领域所体现出的活跃创作态势给予高度关注,他既关注北方在写意性油画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实践,更期冀后续创作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2017年,学院申报的《北方写意性油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意象的魅力——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是项目的结项汇报展览,展览汇集了导师组贾涤非、刘大明、任传文、王建国、刘兆武等五位导师的写意性油画作品和培养学员在学习期间的创作作品。通过展览展示了学员对北方写意性油画形式语言和精神内涵的深刻把握,为中国写意油画学派融入了的更多的北方气象和时代力量。展览展出后,受到专业领域的普遍关注,随后项目移师北京系列展出,极大地推广了学院油画人才培养的成就。同年学院申报的“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也进入结项阶段,“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主要体现项目教学成果,展览中的作品体现了数字科技与人文、技术与观念的有机结合,为未来的学院式艺术教育的在适应新时代创新方面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通过研究型的展览、学术研讨和稳定增加的馆藏资源,能够有助于高校美术馆更好地开展美术史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因此,专业艺术院校的美术馆,既是学校重要的学术机构,又是社会化的学术平台。通过自行策划的研究型展览以及收藏、研究、出版等途径,多层面、多角度的发挥了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功能。在今后美术馆还将继续挖掘学院和吉林省的地域性文化资源,拓展学术研究范围,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与地方文化发展。
目前中国美术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吉艺美术馆面临着诸多的机遇。2018年美术馆分别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等专业协会和机构,在国内美术馆体系内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在未来,美术馆要提升国际化视野,加强与国外美术馆、艺术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性展览平台。同时,美术馆还将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向文化活动集中度相对较高地区的美术馆学习和借鉴成熟的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专业美术馆所具有的收藏、研究、科研、教育、展示、传播等六大核心功能。以学院的发展建设目标为工作依据,实现2018年12月6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建立的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所发出的“杭州共识”中所提倡的“使高校艺术博物馆成为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及艺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现场,坚持知行合一,造就新时代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高校美术馆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