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对策
2018-01-30陈敏
陈 敏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004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在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人类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社会结构突破了传统模式,更多地通过数字化形式来体现,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是基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形成的一种全新媒体形态,其中包括数字、网络、移动等先进技术。如今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紧密融合,尤其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艺术院校的学生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状况对于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
一、新媒体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艺术院校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出现了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媒体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新媒体能够拓宽艺术院校学生知识视野。众所周知,新媒体对于信息呈现模式带有多媒体特征,一般是通过声音以及影像等加以体现,具有现代化特色。这种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多媒体方式与艺术院校学生学习的不少专业技能有很强的联系性,因而,艺术院校学生对新媒体天然地抱有好感,如舞美系学生尝试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舞台设计,影视学院学生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影像制作等,新媒体帮助艺术院校学生拓宽了专业视野,让他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同时,学生通过对新媒体的实际应用,也在不断地接触其他知识,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其次,新媒体有助于艺术院校学生个性的发挥。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其本身呈现出交互性、多元性和大众性的特点。交互性就是信息已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送,多元性则是在新媒体情境下信息传播已完全突破了时空界限,大众性则是所有参与人员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中密切交流,赋予其主体性。新媒体所呈现的以上特点可进一步彰显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社会活动能力普遍较强,他们爱表现自己,偏好展示自我,而新媒体平台恰恰为艺术院校学生提供了凸显自我的舞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展示机会,让他们的活跃个性能更好地显露出来。
当然,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对艺术院校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识别海量信息时具有一定难度。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其信息容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类信息,然而,艺术院校不少学生是从小学艺,十几年的学艺生涯让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艺术专业能力,相对而言,他们中不少人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思考问题往往欠缺深度,面对这样大面积的信息轰炸,艺术院校的学生要从中分辨、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很容易陷入海量信息中,导致信息依赖,且难辨真伪。
艺术院校学生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现实与虚拟交错现象,其角色认知、自身行为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新媒体将现实与虚拟结合起来,给人们的认知方式来了个颠覆性的改变,这对年轻的大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情感丰富、好恶分明的艺术院校学生,在现实与虚拟交错中,较易出现遇事不冷静、情绪化的倾向,且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的特性,相比同龄人更易成名,这就更容易让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失去自我,甚至发生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 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挑战
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更加便捷,突破了时空限制,超越了国籍、民族、语言的障碍,也正因为如此,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得以长驱直入,对正值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文已述,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在信息真伪的筛选、辨别方面处于劣势,当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冲突时,容易造成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产生困惑。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如何通过新媒体技术挖掘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引导学生客观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是摆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2 .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新媒体传播信息速度更快,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娱乐节目,对学生极有吸引力;新媒体改变了信息的单向传送,使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只通过课堂、通过教师的单向灌输;新媒体将现实与虚拟结合,使人们认知方式得到改变。总之,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很难继续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艺术院校学生比较感性,个性也较活跃,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像专业学习那样主动参与其中,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抽象、艰深的理论演绎得让学生接受、信服,这是摆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又一个挑战。
3. 对教师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获得的信息渠道是对等化的,甚至因为年轻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在信息的获取上已处在领先地位,很多热门信息学生往往在第一时间就掌握,可能教师信息的掌握处在滞后的水平,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地位已发生变化,单向灌输已很难有效果,特别在艺术院校,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三、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根据新媒体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影响及作用,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有应对之策。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要正确认清新媒体时代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传统时代教师处在绝对主导的地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很强,而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泛,速度更快,教师要及时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学环境已发生变化,学生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唯有转变观念,从原先教学中的主导者、支配者转为引导者、促进者,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到提高。
第二,教师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正确看待新媒体,要认识到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载体,要认识到今天面对的90后、00后大学生,他们是新媒体技术使用的主力军,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唯有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把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产生实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等产生积极影响。
2. 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面对新媒体浪潮,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拓宽教学领域。
第一,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缘故,他们非常擅长利用新媒体技术。尽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但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分辨信息真伪,就可以为我所用,取得实效。课堂上,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在当今时代,一个人除了专业学习之外,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还应了解世事、国事,让学生了解新媒体可以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引导,课下多指导。具体而言,教师可推荐具有权威性、传播正能量的相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给学生,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热点;教师还可依据社会热点话题设计相关小课题供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比较、整理,鼓励学生勤思考、多研究,并可要求学生就一些热点话题制作PPT,上讲台交流发言,比一比,谁的PPT制作得好,更要比一比,谁的内容准备得充分、谁将问题剖析得更深刻。同时,利用艺术院校学生擅长运用新媒体技术的长处,鼓励他们积极收集、剪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教师采用后对学生实行加分奖励,这样既充实了教师课程视频资源,又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利用网络,拓展教学空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阵地固然重要,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在课堂开展教学外,可通过搭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网站,利用微信、微博、QQ、论坛、贴吧等新媒体的即时通讯功能,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堂拓展到网络世界,以便及时释疑解惑。
第三,利用新媒体,丰富教育内容。新媒体时代,在艺术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在课堂上讲好、讲透教材核心内容。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社会时事热点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往往只看到表象,对其背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开展针对理论难点、时事热点的交流答疑。另一方面,在课余可以增加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及未来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的讨论交流,如心理健康问题、就业创业问题、成长与成才等话题,通过网络专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增进与学生的互动,真正以学生为本。
第四,用好新媒体技术,密切师生关系。一般来说,艺术院校学生与专业老师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作为公共课教师,除了一周一次在课堂上课与学生见面外,其他与学生接触联系机会是较少的。而新媒体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如专业老师那样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学生可通过网上交流进一步熟悉教师,教师可利用网络展示自身学术魅力来征服学生。
3.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能力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跟上时代脚步和学生步伐,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媒体,不断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应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网络信息和言论,要注意了解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的评论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虚心学习,了解网络上学生常用的语言及表达方式,以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帮助学生澄清是非、明辨道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具备国际视野、比较视野和历史视野,以胜任新形势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任。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