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认知与传媒专业教育思考
2018-01-30俞虹
俞 虹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871)
一、互联网时代媒体再认识
新媒体作为年轻的媒体形式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新”已非彼时的“新”,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新媒体在不断淘汰推演、更新的概念。然而,无论如何与互联网捆绑在一起的新媒体,从诞生伊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未曾停歇,一方面激发着传统媒体在变革中求生存,另一方面不绝于耳的是唱衰传统媒体和报纸将“死”、电视将“亡”等等。而实质上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对以往的大众传播究竟做出来哪些改变——是媒介介质的替换、媒体机构的改革亦或是传播的渠道与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产生了变化?诸多疑问仍需探究。无疑,互联网技术不同于印刷技术,印刷技术的出现,诞生了报纸、杂志等以文字传播的平面媒介,成为一种具有独立特征的媒介介质大众传播媒体;音频电子技术的出现让广播成为大众传播以音频为介质的独特媒体;而音视频技术的发明几乎迅速满足了现实中人们对大众传播的诉求,是电视快速成为强势媒体的缘由。这些技术创新对大众传播带来的改变是本质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全方位意义上的创新,促进了新的媒体诞生。
从传播介质角度来看,新媒体传播并没有改变传播的介质,依然以文字、音频、音视频为基本介质进行传播活动;而媒体机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媒体机构也合并消解了一些弱势媒体机构。但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强势媒体机构并没有因为互联网出现而消失,在中国如此,在西方国家亦如此。在中国,传统主流媒体扮演着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角色,它是具有特殊功能、责任、担当的国家宣传单位,不会简单的因为一种技术的出现而被消除。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是稳定的有经济实力保障的媒体运营公司,新技术的诞生对主流媒体更多的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并不会消亡。然而,互联网对传播渠道与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确实带来极大的变化,这是新媒体给予大众传播的带有根本影响的变化。传播渠道更丰富、传播方式更多样、接受路径更多元,是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所有变革都要从这里寻找根源。
面对种种的传统媒体消亡论,需要思考和追问的是立足在什么层面上的讨论?比如电视将死,是电视机构的消亡?还是电视传播的手段、渠道或方式变革?如果是机构,是哪一种层级的电视机构面临消亡?面对那些笼而统之的言论、随意感言或是心存诉求就需要继续追问:谁在说?为何说?简言之,认识互联网真正改变了媒体什么,是寻找如何应对的前提。
以电视为例,新媒体之于电视,生存还是死亡?竞争还是竞合?经过这些年眉目逐渐清晰。在互联网时代,电视传播已经跨越以往固有的客厅电视收视观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频收看、想看就看、内容首选已经普及,这就使原本就被质疑的收视率指标今天更不具备说服力。早在2015年3月,维亚康姆①发布报告:在多屏传播环境下,受众选择哪种“屏”(即播出载体)观看视频节目,实际上与“屏”的关系不大,并不是“网民”就必然偏爱新媒体“屏”,而传统电视观众就必然偏爱电视的屏幕。51%的受众并不关心电视节目在哪个平台上播出,收视“需要”才是观众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受众选择回看是因为错过了正常播出时间,选择网上视频点播是为了“追剧”,选择付费点播是为了一口气看完全剧集,而上网搜索免费电视节目视频是因为要看最想看的电视节目。71%的受访者表示电视屏依然是收看电视节目的首选。这是维亚康姆面向全球14个国家(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荷兰和瑞典)10500名6至34岁的受访者、26866次访谈基础上的研究报告。所以,维亚康姆媒体网络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科琳•费伊•拉什强调:“你可以看到移动设备的使用量在逐步增长,但它并没有蚕食电视市场”。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收视统计与收视行为专家姆斯•韦伯斯特等人认为,尽管人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费在数字新兴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上,但统计数据显示,新兴媒体平台上的热门节目还是来自于电视媒体和大型电视娱乐节目。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研究中心主任戴维•波特拉克的统计,如果将电视直播、回看,互联网视频点播等全部计算在内,过去2年间CBS的收视实际上增长了2%,这就意味着,网上视频特别是移动视频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夺走”电视观众,反而拉动了电视节目受众的增长。
互联网确实改变了大众传播的格局,它让我们看到公媒体与自媒体并行、信息的管控性与开放性同在、社交媒体传播已然日常化、媒介融合的内涵外延都在拓展、舆论生成的复杂性与未知性、信息迅速传播乃至转瞬消失的无限可能性、互动成为常态,传受双方界限在模糊消解等等。互联网使得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新媒体赋权下的个体拥有极大的权力张力。然而,个体拥有言论发布和信息传播的权力与其掌握使用这种权力的能力是否匹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舆论环境。信息的碎片化、浅表性、无序化,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知识传递、价值传播、舆论影响、文化建设,其可能形成不可降解的物质将在未来呈现等等,这一切都给传媒专业教育带来新问题、新思考。
二、传媒专业教育核心问题认知
技术创新终将给这个世界带来无限可能和未知,变的必然性与不变的有限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与未来,于大众传媒乃至其教育而言,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做好传媒专业高等本科教育?确实,新闻与传播学在理论上总是难以追赶快速奔跑的实践,应用性学科的特点也使得学科虽身处显学之位,却总难以高昂自信之首。面对热切激扬、情怀满满的青年学子,拿什么去丰满他们的青春羽翼?用什么来加温这一腔热血?又如何向媒体的未来输送最有竞争力、引领力的接班人?都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初始的新闻教育中,重实务,尤其对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课程量非常大,采访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写作则有消息、评论、通讯等等不同文体的独立课程。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兴盛,广播电视新闻成为三级学科,具备特有的教学体系。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教学的应对调整在西方国家迅速改革,比如美国,一些高校将理论、实务、数据处理三分天下,很快回应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诉求。在中国,由上而下的规则设置与管理、在专业的设置与变动、教育计划的确立与修订方面,并不是院系甚至学校可以轻易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主观能动、进取可为的空间。观念是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没有理念才是真正的可悲。
面对变革中的媒体,认识传媒专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探求其中的变与不变的规则,是完成未来传媒人才的培养之本。无论技术怎样改变传媒,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的是内容传播所依托的传播介质:文字、口语、音视频。同样传播技术的发展,不能改变的永远是内容为王的铁定事实。因此,这就是传媒人才基础专业教育的聚焦点。如果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根本,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人文素养、跨学科知识构架是优秀传媒人的骨骼,那么扎实的传播能力就是传媒人得以坚实行走的双脚,是得以高飞的双翅。
更具体而言,高校新闻与传播本科基础专业教学,在保证人文社科素养的前提下,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字传播能力、口语传播能力、视频传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管理营销能力为核心,尤其文字、口语、视频是构成传播的基本要素,是在任何媒介平台上都不可或缺的基本传播能力,是传媒人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能力。
李大钊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直是传媒人的标杆。文字传播能力作为媒体传播中的基础构成,是所有传播能力的支撑,良好的文字能力不仅是文字的表达水准,更是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语言准确、严密、丰富的底座,也是任何技术发展不可覆盖、消灭的传播介质。因此,这也是传媒专业教学始终不可疏忽的重点。口语传播能力至关重要,人们经常以为能说会道只是节目主持人的看家本领,然而并不其然,在诸多成功人士中不乏看到语言能力如何助推他们登顶高峰,卓越的演讲能力是很多领袖、企业家、名人、明星的一大亮点。新媒体的出现,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口语传播成为日常,人人可用,况乎职业媒体人?在影像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具备视频传播能力的传媒人一定是更有竞争力的传媒人。至于数据处理与媒介经营管理能力更是互联网发展与市场经济下对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专业传统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传媒行业人才的需求,传媒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1.传媒行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广阔,具备单一的传媒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传媒专业教学在完成理论与专业课的基础上,应该增设一些跨学科课程,例如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以求在横向上拓宽学生的知识维度。
2.当下传媒环境发生的变革要求传媒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实践能力。传媒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业界,保证实践时间量的同时强调实践的质量与效果,重视用人单位在实践中的指导以及反馈,以求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其结合在课程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合作运营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以求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了解业界规则。
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学校的教学设备需要及时更新,以便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满足社会需求。数字技术更好地满足了媒体受众对传播内容质量的更高要求,传统老旧的教学设备已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到前沿技术,学校应该根据业界市场的需求实时更新教学设备,例如VR技术、虚拟演播室等,以求消除校园专业学习与社会行业应用之间的技术壁垒。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专业的教育思路应向时代所需靠拢,但仍需秉承媒体人的职业操守。
(据俞虹教授在“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高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注释
①维亚康姆,一般指威亚康姆集团,是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包括拥有39家地方电视台的电视集团、制作节目超过55000小时的派拉蒙电视集团、成立于1912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