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以临沂市为例
2018-01-30左兴俊
左兴俊,石 真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7)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的意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就是职业教育层面贯彻落实十九大供给侧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
2015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各地要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要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专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推进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对接”。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提出“推进品牌专业(群)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急需、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专业(群)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推动职业院校进一步瞄准产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完善校企对话制度,支持学校与知名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临沂的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有超前思维和全球视野,为临沂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人才保障,确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临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中。临沂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紧贴产业发展,根据业态走势确定专业设置方向,适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优化服务产业的专业布局,根据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对接度。
二、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现状
(一)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
临沂目前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16年底,各级各类职业院校60余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院校48所,共设有345个专业。
(二)临沂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大产业比例为9.5∶46.2∶44.3。随着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商城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逐年提高,工业质效同增。服务业繁荣发展。临沂商城交易稳定增长,临沂市电子商务交易、旅游、物流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稳中向好。临沂市经济正在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核心,科学定位空间布局,2017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提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紧跟‘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新趋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建设商贸物流名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构筑全国有影响的商品交易批发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电商集聚中心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高地、国际会展经济高地,通过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带动全市开放型经济更快发展。”
(三)临沂市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状况
目前临沂职业院校涉及专业多为传统行业。据《2017年临沂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在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在第一产业就业的2449人,占就业总数的11%;在第二产业就业的6901人,占31%;在第三产业就业的12689人,占57%,第三产业就业学生同往年相比有所提高。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开设的专业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人才紧缺;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专业较少;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亟需加强。临沂市产业间相关性和融合性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毕业生未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应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要积极发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又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三、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2006年至2008年国家相继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2010年又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其中山东有6所学校进入100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临沂市没有职业院校入选;在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分三批遴选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为全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临沂只有3所学校进入。山东省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2020年全省建成300所规范化学校和100所示范校、优质特色校,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院校与省级、国家级示范校有不小的差距,需要积极抓住机遇,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二)临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宏观指导
虽然在“让市场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理念指导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专业设置较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但是职业教育院校在迎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时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变化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专业设置的无序,区域专业结构严重失衡,这些都是由于缺失地方政府导向性;临沂职业教育的缺乏宏观管理体制和评价监督机制,社会力量参与不够,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标准与评估体系,造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随意性较强。
(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
当前临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区域内职业院校大多开设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同质化严重,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需求,专业设置前对自身的师资水平、硬件资源、实训场地等条件也缺少充分认识,造成人才失衡。职业院校往往受追求规模效益的利益驱使,开设见效快、投入成本低、调整灵活的专业。
(四)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发展力不足
职业院校对市场在专业动态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充分,对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因此专业设置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整体性分析,市场预测往往缺乏前瞻性。多数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中,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不透彻,课程设置随意,导致专业设置不能有效对接职业岗位。
(五)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转型,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临沂职业院校的专业规划多以教育部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考虑临沂市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够,过高的专业重复率导致某些专业人才数量超出企业的需求量,无法动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变化趋势。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范围虽然较为广泛,但与区域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临沂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还不能有效对接产业结构,第一、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率较低,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率偏高,且特色专业发展不充分,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设置较少,使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入口和出口不对称,造成结构性的就业难题,阻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建构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要构建党、政、产、校四方协同动态调整机制。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教育部门要发挥牵头主管作用,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发挥配合作用;产业要发挥导向性作用,为学校提供所需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和数量的信息;市场要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对人才需求提供预测分析;职业院校发挥自主作用,综合分析来自党委、政府、产业、市场的专业设置信息,负责专业设置与调整。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产业主导、市场调节、学校自主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接。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党委的领导作用
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扎根脚下土地,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都必须明确目标使命。在办学治校的实践中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才能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作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政府统筹协调机制
政府应加强统筹协调作用,指导和调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通过政策指导及必要行政手段,宏观管理专业设置,制定专业设置规划方案,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纳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局中谋篇布局,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控预警专业设置。
(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市场调节机制
坚持市场导向,紧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技术革新,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数量、技术与能力规格需求的变化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市场也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归宿。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参与调节机制
产业对专业动态调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将人才培养规划作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主动将这些信息公开给职业院校,通过其对行业未来所需人才进行预测分析,给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提供必要指导,为其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五)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自主调节机制
职业院校是办学主体,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院校创新职业教育教育管理,作为决策主体正确处理院校、政府与行业间专业设置权的边界,自主进行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支撑点,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新技术的发展需求,打造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群的特色专业群,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建构策略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协调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在党委的领导下,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多元职教治理理念,成立职业教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统筹指导作用,为各级各类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和当地核心龙头企业的形成对接牵线搭桥。针对临沂市经济发展核心任务所在,对职业教育专业提供规划方向,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正确引导。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精神,落实省里的系列规定,为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推手作用。出台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政策,形成制度,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当地经济发展,以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成立党、政、产、校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职业教育需要跟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要使地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经济两者之间的发展达到和谐优化,就必须紧密关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优化,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建议在党委的领导下,由市人民政府领导负责,教育部门牵头,人社、发改、财政等部门参加,吸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成立临沂市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委员会,负责临沂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政策、目标、任务和实施过程,统一规划部署,制定《临沂市中长期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纲要》,《临沂市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将企业新技术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进而打造品牌专业,增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搭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信息服务平台
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需要双方的信息对称,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信息盲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整合资源,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共同努力,搭建区域综合数据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专业设置与调整”平台,定期发布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等动态信息,实现区域内专业设置的信息共享和公开,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资源、专业设置、现代职业教育人才、企业行业需求跨界结合,顺畅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实现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紧密对接,为职业学校在专业发展决策时提供参考,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确保信息库能够有充足的信息量及广泛的覆盖面,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保障数据真实有效,及时更新。从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健康发展,实现互通互动、互利共赢。
(四)出台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资金支持政策
作为地方职业教育投资的第一主体,政府需要积极应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增加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精品专业资源课程建设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建议出台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资金支持政策,创新运行机制,着重增加对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信息化发展平台的投入。同时配套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设立市专项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此专项基金由政府统一调控,主要用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做到专款专用。职业院校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人才智力资源,技术知识密集度,而企业拥有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源平台,拥有科研合作的设备、经费和技术人员,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五)开展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需求预警评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沂产业发展必然会产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很大部分依赖于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与培养。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积极的统筹协调作用,使其承担起信息公开与发布的重要作用,同时吸引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需求预测评估,权威部门针对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情况向社会公众发布年报,既可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合理选择专业,又可促使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走上良性运转轨道。
参考文献:
[1]周红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价值、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5):13-15.
[2]章永刚.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架与运行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37-40.
[3]吴叶林,崔延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机制创新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95-99.
[4]陈基纯.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05):8-13.
[5]李中国,黎兴成,张敏.西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建设解析[J].教育科学,2015,(02):38-43.
[6]邓志良.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7]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8]王建华,张建平.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9]周开俊,曹洪其,谢明,王璐.基于产业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03).
[10]肖新发.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矛盾及化解途径[N].湖北日报,2010,(09).
[11]章永刚.浅议文化育人与职业教育教育内涵式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