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丙肝合并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8-01-30金小花
金小花
(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V经典传播途径为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的实施,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越来越规范,母婴间感染传播将成为HCV主要传播途径;由于HCV产妇心理较健康产妇更为紧张,对分娩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HCV产妇在围产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母婴间的传播、保证安全分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例介绍
孕妇,女,31岁,因“停经38+3周,下腹坠胀2天”于2016-01-10步行入院。该妇定期产检,查胎心,血压,血糖均正常。2015-07-10(外院):HCV阳性,RPR、HIV均为阴性。肝肾功能无异常。2015-12-29(本院):HCV阳性、RPR、HIV均为阴性。凝血常规无异常。2016-01-06:胎儿彩超:单活胎头位。双顶径:94mm,头围:335mm,腹围:324mm,胎盘Ⅱ级,胎心131次/分,胎方位:右枕前,胎心胎动未见异常。既往行剖宫产手术及左侧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史、有HCV抗体阳性病史。
入院查体:腹膨隆,孕38+3周,下腹部可见10cm手术疤痕,双下肢无水肿。
产检:宫高34cm,腹围102cm ,估计胎儿大小3468g ,胎方位ROA,胎心152次/分 ,先露头位,半入盆 ,胎膜未破,无宫缩,宫口未开。
入院诊断:1、疤痕子宫2、G4P1孕38+3周ROA待产3、丙型肝炎携带者
入院后当日完善各项检查,入院宣教,监测胎心、胎动情况。于2016-01-11 9时胎心监护20分钟出现宫缩2次,又疤痕子宫,遵医嘱急诊在连续硬膜外+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09:46剖出一活女婴,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新生儿体重2400g。于11:10安返病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宫缩好、恶露正常,给予抗炎、促宫缩等治疗并指导母乳喂养;2016-01-12产妇双乳量少,乳头无皲裂,予以乳房射频2/日促进乳汁分泌,复查凝血常规正常,拔除导尿管;2016-01-13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3.58x10^9/L、中性粒细胞11.31x10^9/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221g x10^9/L,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克林霉素治疗;2016-01-16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87x10^9/L;2016-01-18产妇生命体征正常,予以出院。电话随访:6、18个月该幼儿检测HCV抗体均为阴性。
2 护理措施
2.1 产后出血的预防: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膀胱、阴道出血情况;检查宫底时每次必须按压,将宫腔内积血、血块挤出;静脉滴注缩宫素10U2/日;术后给予1小时1次的下肢按摩,指导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2.2 心理护理:
该产妇心理情绪比较复杂,住进了隔离病房,怀疑被别人歧视,同时担心婴儿感染丙肝、手术安全、产后康复等。对该产妇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介绍一些同样病例的例子,让产妇逐渐产生一种自信感和安全感;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丙肝的相关知识,告知丙型肝炎虽然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但HCV RNA阴性、肝功能转氨酶正常,HCV传染给婴儿的机率很低,产后在乳头无皲裂的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进行隐私保护,使产妇感受到尊重。
2.3 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入院后,安置在隔离病房,认真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做各种治疗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产妇用过的带血的医疗用品及生活用品装入黄色垃圾袋处理。助产人员检查或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选择吸痰管要大小软硬适度,以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婴儿娩出后,及时将身上的血污处理干净,以减少母体血液HCV感染新生儿。物表、地面用高效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更换被服先消毒再清洗。保洁用具按分区分室专用,有明显标识。医疗废物按规范收集处理,防止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2.4 基础护理:
2.4.1 术前护理:
入院安排产妇在单人隔离房间,保持空气流通,限制探视[1];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餐,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牛奶、新鲜蔬菜等;手术备皮细心,以免皮肤损伤造成出血不止或交叉感染。
2.4.2 术后护理:
给予去枕平卧位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2小时,密切观察病情及宫缩、阴道出血情况。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并作饮食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口腔、导管、皮肤护理,每日2次会阴擦洗[2]。
2.5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清除其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的羊水及血迹;1/日新生儿沐浴,用75%酒精2/日脐部消毒,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检测HCV阴性。产妇HCV RNA阴性,转氨酶正常,乳头未皲裂,给予纯母乳喂养。
2.6 出院指导:
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新生儿在6个月、18个月至医院复查HCV抗体、肝脏功能,如抗体阳性而且转氨酶升高需要进行治疗;要多观察婴儿,如婴儿出现黄疸、懒动、厌食等表现时应及时至医院咨询、就诊。
3 讨 论
我国人群HCV感染率为3%,母婴传播机率为5%左右,一般认为存在以下3种传播形式[3]:
3.1 宫内传播:预防措施:避免肝炎活动期妊娠、妊娠期间避免羊膜腔穿刺、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胎盘早剥等。
3.2 分娩过程中传播:
预防措施:尽可能缩短产程,避免损伤婴儿;对产妇HCV RNA较高的产妇建议剖宫产分娩[4]。
3.3 产后喂乳、密切接触分泌物传播:
预防措施:HCV RNA高拷贝、乳头皲裂、新生儿口腔粘膜出现破损时禁止哺乳;避免母婴间体液、血液接触。
4 护理体会
4.1 重视产妇心理护理:
丙肝孕妇心理情绪比较复杂,多存在焦虑、不安、心情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重视产妇心理变化,主动进行心理疏导,使产妇以愉悦的心态迎接新生命;愉悦的心情不但提高分娩、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分娩并发症,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4.2 个性化护理:
HCV母婴间传播机制、时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应依据产妇肝功能、HCV RNA等进行个性化护理,决定隔离阻断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4.3 从分娩前至分娩后全程干预,降低母婴传播机率:
宫内、分娩过程中、产后喂乳、密切接触均可造成母婴传播,因此应进行全程干预,以提高阻断母婴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