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护理体会
2018-01-30顾雪芳
顾雪芳
(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 太仓 215400)
复杂性肛瘘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管,其主要是由于肛周长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导致脓肿自行溃烂、流出的脓液刺激肛周皮肤,使其发生感染,长时间如此就会形成瘘管,脓液聚集在瘘管之中,就会导致肛瘘的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流脓、疼痛、瘙痒、发热等,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但其治疗后应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本次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实验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5 15.5)岁,病程1.5-3年,平均病程(2.25 0.75)年;对照组:男13例,女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0.5 15.5)岁,病程2.2-3.1年,平均病程(2.65 0.3)年。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病情确诊后,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指导还进行肠道准备,术手术前12h,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术前30min,遵医嘱注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患者炎症情况较严重应先进行消炎在进行手术治疗。(2)复杂性肛瘘病情较长,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在入院后应就患者的心理状况就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可以耐心的接受治疗和护理。(3)叮嘱患者多进食流质食物,避免过硬食物的摄入,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豆类食物,避免出现胀气现象,多进食清热利湿的食物。(4)术后予神门、肛门、肾上腺耳穴埋豆缓解疼痛,若出现尿潴留患者,应鼓励护理自行进行排尿,必要时穴位敷贴并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帮助患者进行排尿,若穴位敷贴无效患者可以进行导尿。术后2天,控制排便,按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患者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前喝蜂蜜水,滋润肠道,防止便秘的发生[1]。(5)术后定时进行换药,动作轻柔,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对伤口进行一定的刺激,降低预后效果。仔细观察患者伤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若渗血较多,创面肉芽不鲜活,应采用去腐生肌散。(6)术后1个月若还出现肛周瘙痒患者,可在坐浴的过程中加清热祛湿的中药。(7)出院后,叮嘱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营养食物,养生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食用通便胶囊,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复杂性肛瘘患者护理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肛瘘愈合。有效:患者临床轻微缓解,肛瘘部分愈合。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肛瘘未愈合[2]。护理效果=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量表来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11例、一般4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83.3%(15/18);对照组非常满意7例、一般2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50.0%(9/18),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 =4.5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渗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6%(1/18);对照组出现渗血5例、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8.9%(7/1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5.786。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护理效果88.9%(16/1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8例,护理效果55.5%(10/18),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4.985。
3 讨 论
复杂性肛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容易引起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传统的护理工作多是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不能从患者出现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综合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术前进行一定的肠道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就那些一定的饮食护理,可以避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对肛周产生一定的刺激,进次适量的运动,及提高的身体抵抗力,增强患者的康复效率,又可以避免长时间运动引起继发出血,影响患者的恢复[3]。
综合上述,将综合护理应用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肛瘘中护理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