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理论课中的教学实践
——以《传播学》教学为例

2018-01-30王菊荣

山西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播学知识点效果

王菊荣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翻转课堂介绍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它颠覆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2],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传统课程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3],引发全球教育研究和实践者的关注和参与。

二、“传播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传播学课程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算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课了。教师上课累,学生在下面听得也累,课后学生对一些理论还是一头雾水,根本就没有理解。在上后置课程时,对于前面所学的传播学很多知识根本就没有印象,稍微好一点的知道有这个或者那个理论,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上课效果不佳导致一些年轻教师不喜欢带理论课,更喜欢带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

而传播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各种传播活动,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与传播脱离不开,要分析传播效果,要分析受众,要调整传播源头信息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传播学基础知识的研究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播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学时压缩

根据对一些注重实用性学校开设课程情况的了解,传播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平台课程,但是学时压缩,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只能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点,对于一些稍微深的理论根本涉及不到课程就结束了,导致学生对传播学知识点掌握不全,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现有的理论课程很多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课上听。稍微好点的,学生会做一两个作业,课堂上分享,但是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材中涉及到近几年的知识体系几乎没有

近几年网络传播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中涉及到网络传播的不多,特别是微博、微信等传播几乎没有涉及,这些传播现象后面隐藏的传播理论知识如何和传统的传播现象、传播知识相结合?这些教材中都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

三、“传播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方式

翻转课堂往小的说应该是一种上课方式的改变,是将传统的填鸭式上课方式改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挥,去讲,教师将学生不懂得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的上课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翻转课堂有好多种方式,创建微视频是其中一种。微课、创课都是翻转课堂所用的方法,比如在创课系统里面,教师将传播学的每一章课程内容分成小节,提前在创课系统里面把每一章内容上传上去,将每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布置下去,将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学,把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类整理,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进行问题的反馈,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

再比如微课,教师可以将每一个章节里面的知识点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花5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个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图表来表示的话应该是这样:

课前上课言语讲解教师讲解学生模糊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解决学生提出的难点、疑点布置问题同学间讨论

预期达到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真正的理解传播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并且能够评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传播现象,真正将传播学活学活用。

除此之外,可以还有多种教学方式,比如项目教学、探究式活动、体验式教学等等。

以体验式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放到课外去体验真正的传播是什么。每一个同学将自己认为的传播现象进行总结,做成视频或者PPT,与同学一起分享。有的同学是拍摄纪录片,有的是记录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追踪这个事件最后的结果。有的同学去各种景点,对能代表西安文化的景点进行拍摄介绍……教师发现这种授课效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有趣的多,而且可以继续深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传播的过程和传播的效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讲解当中。如果遇到困惑,几组同学开始讨论,本来预想的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发展成什么样子,效果传播的怎样,正面效果负面效果,同样的一个事件,同学发言各不相同,很有趣也很有用。

(二)翻转内容的选取和效果

传播学分为四大部分:传播源头、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研究。每一个部分,联系社会现实中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讲到文化传播时,将学生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在西安市找寻能够传播西安文化的现象、标记或者是各种能够代表西安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学生到西安大唐西市,有学生在大雁塔,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找寻很多西安的文化传播现象。课堂讲解时例子生动活泼,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很多文化传播的形态,引导学生继续深挖,可以将传播的受众,渠道,效果总结的很清晰到位。

联系几个代表性的媒体,对这些媒体进行参观,并且能够了解各种媒体运作的流程,将不同的媒体从采访到后期制作到在了解流程的过程中,对于传播受众、渠道、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讲到传播效果,让学生选择一种传播现象,查找相关资料,对这种传播现象进行相关仔细分析,或者是将一个新闻事件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数据调查分析,最后得出传播效果。活学活用传播学中的理论,会发现学生分析的很是透彻。

另外,学生自己选择做一个作品,形式不限定,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推广,从开始的制作到最后的影响力,看看传播效果。学生的成果很多,比如做的宣传册、宣传海报、拍摄的视频,运营的公众号。学生参加广告大赛,获取成绩,参加拍摄视频,对视频进行剪辑,视频进行传播,点击量看传播效果。传播学虽然学的是理论,但是有些可以通过现实操作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传播学中的深刻的理论知识。

沉默的螺旋理论不好理解,于是通过做脑筋急转弯的试题让学生来理解,比如:西瓜和椰子打头,哪个疼?有人说西瓜,有人说椰子,可能会有小小的声音说头。将沉默的螺旋理论再引进来讲解。

其实,翻转课堂只是一种上课的形式,上课的形式有好多种,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主要是发挥各种积极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乐意学。

(三)存在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不是每一节课都翻转,对于一些理论稍微浅显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可以做成小视频,学生自学可以。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生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注意把控这些知识点,教师需要具有丰厚的学识底蕴,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方法,经过视频、现实演示、举例等各种手段,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容易掌握。

(四)结论

翻转课堂,其实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因为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所以教师无形中提升了一定的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研读各类书籍,很好的驾驭教材,精心准备课前预案。进行完美的教学设计,精心的设计课前小测验,如果教师运用得好,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以后,上课反而会轻松一些。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可以游刃有余。无论我们运用哪些手段,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好、学懂、学会,真正做到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己去探索新事物的习惯,让这种好的习惯贯彻终身。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 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猜你喜欢

传播学知识点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萨迦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传播学视阀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抓住“瞬间性”效果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