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2018-01-29郑才洲
郑才洲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学生的自卑心理特别值得关注。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会使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新时期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因素,以此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体现,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措施。
【关键词】克服 自卑心理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87-02
引言
自卑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性格障碍,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引起学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人的教育科目,小学语文教育中主要的教育任务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与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变得积极、乐观、向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的自卑心理,通过教师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进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是必要性的,同时也是教育发展需求。
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因素
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不正确引导与教育方式、学生自身学习成绩差、自身存在先天性缺陷、家庭条件差等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够引起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总是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放大自身的缺陷与缺点,忽视自身存在的优点,使自己自卑心理越来越重。在自卑心理作用下,学生通常会出现失望、焦虑等情绪,进而影响到自身的生活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卑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危害,以正能量知识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为其树立自信心,使其能够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能够从容的面对生活与学习,进而提升学生进取心,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体现
(一)具有强烈挫败感的学习心理。由于自卑心理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使其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自卑心理的作祟,使其对语文知识学习存在消极的情绪,在此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学习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形成无限循环的不良影响,进而阻碍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二)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久了,但是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家长还是较为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学生分数分辨学生的好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一些学生尽管已经很努力学习,但考试成绩不佳,而学生这种学习能力非但没有得到父母与家长的鼓励,反而受到了批判,致使学生形成了自卑心理。因此,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在那么努力学习,失去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成绩会不断的低下,促使学生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措施
(一)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基于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先天与后天方面存在差异性,促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受到外界影响下,都会使学生迷失,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我,进而形成了自卑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创新认识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重拾自信心,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为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等,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因素,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受到知识的启发,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我为你骄傲》一文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主人公做了什么事情,才让家长觉得为他骄傲,”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一些自卑心理的学生去说出答案,之后,教师为学生引出这样的活“人不怕犯错误,主要是应该积极认识到错误,并以乐观的心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以课文内容为导向,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进而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从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模式与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采取问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进而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育人教育模式。教师以爱的教育模式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例如,学习《影子》一文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氛围中,首先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与知识内容整合,将知识以生动化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差异性,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为学生分组,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与分析知识问题,并充分展示自身的所长,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三)为学生树立楷模。自卑心理的形成不仅危害学生自身的成长健康,同时还能够影响到周围人们。小学语文是一门育人科目,其知识体系大都以育人知识为主,名人事迹较多。基于学生喜欢听取故事,教师可以以故事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书中英雄人物事迹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英雄人物事迹的感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克服学生自卑心理。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前整合知识内容,找寻司马光的相关事迹内容,将其编排到课文中,在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受到司马光事迹的鼓舞,学习司马光的聪慧,进而为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教材知识内容,不仅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同时也能够使伟人事迹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楷模,进而克服学生自卑心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卑心理会引起学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育人教育作用,采取正确的引导教育方式,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认识自我,进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梦昕.语文教学在克服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中的实践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04):69-71.
[2]乔军波.在语文教育中发现和转化学生的自卑心理[J].职业圈,2007(17):72+90.
[3]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