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提高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2018-01-29马冠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性物理教学

马冠男

【摘 要】新高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何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将阐述“以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以小组合作作为学生管理的组织方式”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日常物理教学中课堂高效性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并且以一节针对物理合格性考试实验复习课作为实例,分析了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 物理教学 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79-01

新高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具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寻找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动力水平。

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发现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其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是以导学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载体

“导学案作为载体”,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我们采用导学案,不仅仅是简单的为了节省学生抄板书的时间,也不再是简单的把知识点罗列其上,而是让导学案充分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目的。经过实践,制定的导学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导学案从结构设计上分为:“课前预习”(针对复习课则为课前复习)、“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三个部分。“课前预习”由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主要内容分为两类:本节课教学目标涉及的储备知识复习,以及本節课新知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预习;“课堂讲授”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部分,是导学案的核心;“课后习题”是学生的课后作业,也是学生课堂效果的自检。

(二)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要贯彻于导学案始终。既要在学案最开始的位置明确打印,也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同时,在导学案例题、课堂练习后留有空白位置,让学生随时记录学习反思,总结出每一部分知识体现的教学目标,反复强化给学生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三)详略得当:导学案不是教师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作业的习题集,它应该在教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对学生自学和复习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堂预习上,所以应该详细,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而教师课堂讲解部分的导学案则应该简明扼要,只给出核心知识点,重点突出。

二、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方式

“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方式”,解决的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个体,而是整个小组。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还是课后作业都是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一)确立清晰的检查机制:这里主要是针对课前预习(或者复习)部分的检查落实,而对于课后作业部分,为了便于准确掌握学生的落实情况,还是采用教师批改的传统方式。我们要求各组组长在课前完成小组成员预习情况的检查,并记录集中问题;物理课代表检查各组组长的完成情况并把问题汇总,并上报教师;课上由教师指定小组在班级核对答案,最后教师统一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开展评比、评价活动:这里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讨论情况、回答教师提问情况、阶段检测成绩情况等几个方面的评比。通过定期进行公开打分,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适当奖励,既增强了组内的合作,也增强了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三)给予充分的小组合作时间:这里包括课上时间和课后时间。课上时间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小组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也是对以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形式的改善;课后时间则体现在教师通过分层作业、开放性作业引导小组成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合作、交流。

三、“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实例

下面我们将以一节针对合格性考试的实验复习课作为实例,展示我们是如何通过将“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模式”有机结合,利用学案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本节课复习的实验在合格性考试中的关键考点;

(2)掌握三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

(3)深入理解“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原理,并能够拓展实验设计思路;

(4)培养实验复习的思路,加强独立进行实验复习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部分:(上课前完成导学案中相应的内容)

(1)要求学生明确实验考核的内容,在学案中以表格形式填写完整;

(2)找出选用打点计时器作为实验器材的实验;

(3)复习实验原理中涉及的基础知识。

课前复习采用如下的检查方式:课前组长检查组员——课代表检查组长——教师检查课代表——在课上由课代表公布答案,作为本节课的导入。(1分钟)

此部分的学案设计非常详细,知识点清晰,能够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8分钟)

这个实验作为第一个复习的实验,是另外两个实验的基础,所以以教师讲解、分析的方式为主。在导学案中给出教师分析的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方式的关键点。教师完成实验演示,让小组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在学案中补充完整,最后由教师总结实验复习的思路。

第二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16分钟)

此实验原理简单,只由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其他全部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最终由指定小组在班级宣布答案,并且讨论完成对于此实验关键考点的反思总结。

从时间分配上可见,留给小组合作的时间非常充分,而且学案上对于需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的指令明确、指导性强,能充分起到引领学生的目的。

第三步: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18分钟)

此实验的原理复杂,在考试中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主要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关键知识点在导学案中直接给出,不需学生填写。在实验原理讲解清楚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步骤的填写和图像描绘。每组4名同学再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完成a-F和a-的实验研究,然后互相讲解,组内达成一致后完成整个实验,小组代表讲解答案。

第四步:教师做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引领学生重新对照学案中的教学目标,重新回顾关键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强化课堂效果;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各小组在课堂上的完成情况,分层布置,针对性强。

四、总结

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充分显示了其对课堂高效性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3个物理实验的复习,而我们不仅完成了课的既定目标,还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表明,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好,落实度高。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将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快,成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效性物理教学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