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8-01-29爱智卓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教学

爱智卓玛

【摘 要】数学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数学知识的运用與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问题解决能力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与发展起来的,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更好地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学生问题 解决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47-02

引言

小学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也不敢提出问题,更不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反作用是促进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实现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顺利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就是需要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反思。虽然现在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所取得的效果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在此就对关于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出一些分析,希望能给有关人士带来帮助。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主要涉及教师、学生与环境三个层面。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小学生认知结构、元认知、心智技能水平、思维定势、认知策略等是影响其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教师因素来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认识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并未真正组织起有效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缺乏教学的灵活度。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构。“问题解决”是《新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第二层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第三层次则是对第二层次中各能力的进一步细化。其中发现问题能力包括理解问题情境、提取和概括信息,提出问题能力包括数学语言表征与问题情境数学化,分析问题能力包括理解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变换数学问题、调控已知与未知方向以及数学直觉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包括数学计算与推理、数学结果检验与评价、数学知识迁移。

二、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认真研读新课标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如下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完全放松下来发展和表现。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可以这样引入课程:“春节到了,妈妈给哥哥和妹妹分糖果,哥哥分到了11个糖果,妹妹分到了8个糖果,那么哥哥和妹妹一共分到了多少个糖果呢?”并随即展现出相应的情境图画。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数学学科有较强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长久以此的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会慢慢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算法时,老师不直接讲解进位法则,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老师不否定或肯定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并选择最佳方法。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而且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加强教师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己必须对数学问题解决有深刻地认识,如果自己对相关理论不了解,这将使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学习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知识显得迫切需要。还有比较形象直观的方法就是听观摩课,教师在观察中边听边学边记忆,还可以和别的老师进行交流,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再一个就是研读教育专家对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经典案例,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使我们能够面对不同的情境找到相应的办法进行最有力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给学生预留足够反思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该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想不通的地方同学之间进行点拨指导,并且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形成评价反思的好习惯。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并非是易事,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游桥英.浅析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与提升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7(10):115-118.

[2]金兰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2016(3):261.

[3]黄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2015(11):215.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