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

2018-01-29彭丽卓丽杰李晓宁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互联网

彭丽 卓丽杰 李晓宁

摘要:21世纪是“创新创业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聚焦在创新创业水平上,而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承载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而从教学方面、学生意识形态方面、人才培养保障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458-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发挥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而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更要借互联网之东风,不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体系,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内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业大赛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众创队伍当中,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依据新时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才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课堂,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刚刚起步,尚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局限:第一,学生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动力;第二,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找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才是所谓大学毕业生做出的正确选择,因此没有对当今就业观有正确的认识。第三,师资队伍较薄弱,目前各高职院校仅仅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门课程在课堂讲授,缺乏相对专业且有经验的导师引入课堂,并且多为纸上谈兵,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等诸多因素,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不足。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之需。

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表示,201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共计1500万人左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失业”二字登上了各种表格和大小报刊,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岗、分流甚至失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迅速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级实用型人才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强、具有创新发散的思维,这正符合了我们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出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在学历层次上没有办法与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抗衡,但却可以给予高职学生创业人格的塑造,这实质上就是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过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对象的大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品质调查,并不断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情感,使其具有开创性的个性和品质,这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更是艰辛创业道路的精神支柱。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改革

(一)从教学方面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互联网概念和互联网教学方式,利用手机APP,让手机不再是学生游戏的唯一工具,更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新生事物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创业内容和政策等融入课堂教学,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交给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如何思考、如何实践等内容采取实践型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二)从学生意识形态方面改革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目标的确立。高职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独立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对學生独立学习思考能力、洞察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班级或社团活动,强化自身团队意识,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在教育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更好的发展。

(三)从人才培养保障方面改革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是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校企合作育人,培养集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于一体的人才。从而实现高校、企业、社会三者共赢。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向政府申请政策倾斜,提供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创业实践。比如像我校与桥西区就业局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引入真实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企业环境,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五、结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立足。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更要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更多国家相关政策,为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