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

2018-01-29任爱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任爱芳

【摘 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创新也逐渐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难以适应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依托互联网时代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课题“基于互联网+运用APP创新思政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BKT181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21-02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互联网的直观性和多媒体化等特点,突破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课堂的局限。高校可充分利用多种网络媒介,通过慕课、微视频、微动画等形式将知识予以呈现,将各类教育内容由枯燥的文字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转变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互动式的交流,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性,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较为便利、快捷地与教师、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互动。同时也为教师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便利条件,使教育方法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有利于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互联网的广泛性有利于整合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置、整合及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的使用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心理教学和心理咨询服务。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设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在课程选择上也可以采用专题化教学,让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学习;在心理咨询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选修的课程、参加的活动等资料,更有针对性地为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

(三)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相比较于传统的教条式灌输,他们更倾向于尝试新鲜事物,以互动的、趣味性的方式体验、发展和获得各类心理技巧。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方式上的变革很好地迎合了大学生这一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以较高水平的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视频、文字等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加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时代发展态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必将大大改善。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要集中在校园,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集中围绕在校园开展。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例如对于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对待社会存在偏差等等,因此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增设专项资金用于构建校园心理健康网络平台,组织专人负责对网络心理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并且及时解答大学生的心理疑惑。另一方面拓展心理健康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的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为学生了解网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因此高校要积极构建手机APP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利用手机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二)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首先,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高校必须要及时引入与心理问题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再如针对大学生网购所遇到的问题,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网络教育课程,以此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避免出现网络侵权问题。其次,灵活运用线上+线下课堂教育。网络媒体终端进课堂,辅助课上教学与线下学习,课前通过媒体平台的微视频学习,课上完成作业,结合网络、微视频和课堂媒体系统,通过互动性的学生自评和互评实现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依托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有助于开展精准化、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生活信息系統、网站专栏、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平台,主动建立专题性网络内容,占领大多数大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媒体网络终端用户。通过关注和搜集大学生的生活圈,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级特点的学生,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图像、风格等,发起具有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心理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课堂等专栏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心理知识、心理活动和心理新闻,尤其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就将各种心理网络媒体平台通过宣传册、手机推送、宿舍张贴、新生心理课等形式告知每一名新生。

(四)发挥互联网监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具智能的教育监管方式,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具有身份匿名性与现实的冲突性、双重个性与角色混乱、有限感知与虚拟存在等特点,高校应采取多维度、灵活的监管方式,根据学校实际特点,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高校还需建立网络心理异常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异常现象,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切实解决他们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应对水平。此外,高校可建立网络预警机制。通过舆情、调查、收集、分析、研判、报送和处置,及时掌握网上动态,及早发现潜在矛盾和隐患,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努力把矛盾、隐患控制和处置在萌芽状态,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改革的时代需要,更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作为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技术,及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的协同与整合,提升和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小悦,方鸿志.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2).

[2]孙一方,马小惠,惠筱.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 高教学刊. 2016(04).

[3]熊小丽.“互联网 + 翻转课堂新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之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3):56-57.

[4]孙喜英. 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17).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