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2018-01-29陈巧雅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风险应对风险识别PPP项目

陈巧雅

摘要: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对减轻财政压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PPP项目的特点也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本文分析了PPP项目的相关风险,并提出了风险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PPP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077-01

一、PPP模式相关理论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通常翻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我国财政部将PPP定义为公私双方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构建的长期合作关系。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往往是建设和运营周期长,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便利,社会私人部给予资金和先进技术,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PPP项目具有全程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

PPP模式的经典结构是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共同出资成立特许经营公司(SPV),政府公共部门主要提供特许经营协议和少量的投资,社会私人部门对SPV进行大量的股权投资或次债券投资的直接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SPV提供贷款,由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进行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这种模式的有点如下:可以缓解政府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负担,转换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即从提供者转变成了监管者;因为引入了社會私人部门,社会私人部门拥有先进的项目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项目质量从而提升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由于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了在初始阶段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和融资过程,所以保证了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支出并且提升了资金利用率;PPP模式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用于非营利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PPP模式应用的新领域有公路、地铁、水厂、医院、学校、监狱等。

二、PPP模式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治腐败风险是指由于政府官员由于自己欲望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向社会私人部门施加压力来索取不正当的利益,这将直接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负责项目的政府官员由于其腐败行为,将会将会增加其遭受调查处分的可能性,这也为项目施工增加不确定性。政府信用风险是指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拒绝履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直接或间接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政府决策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政府决策程序不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缺乏相关PPP项目的运作经验,缺乏专业建设领域的知识,前期的项目准备工作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决策失误。

2.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是指在贷款期间由于利率的波动会使项目的资金成本上升从而使项目的收益下降;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项目的施工和运营成本由于物价和工资的上升而提高,项目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资金风险是指投资方不能按照合同及时的补充资金,造成项目的建设工期延迟甚至造成项目的停滞,这样会给项目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汇率风险,如果项目引入和大量外资和在国外进行项目的采购,汇率的变化也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上升增加经济风险。

3.社会自然风险

社会自然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参与各方不可预见的并且自身无法解决和避免的事件会对项目造成一定程度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的风险。例如,不可抗力风险、地质或气候灾害、重大社会事件等。由于PPP项目建造和运营周期较长,并且许多公路、高铁、地铁等PPP项目是在野外环境下或者在地下进行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会对项目造成重大破坏。

4.项目建设风险

项目建设风险主要包括征地拆迁风险,有些PPP项目例如高铁、公路等外部制约因素较多,经过的省市较多,各地的政策不一致就造成了征地拆迁的难度较大,表现为征地价格高、临时用地难度大等,这些都会给项目造成较大的影响。设计变更风险是指,由于但大多数PPP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外力因素会导致原先的设计方案无法实现,必须变更设计,这样会增加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造成损失。

5.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PPP项目在建设完工后进入运营阶段会面临的风险,在运营阶段项目会面临市场中出现同类项目的竞争、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收费价格与前期的估算发生调整、运营成本增加以及收益无法满足成本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产品损失以及残值风险。

三、PPP模式的风险应对措施

1.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项目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正确的识别风险,合理的分担风险对PPP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社会私人部门都应当承担相应的风险。政治以及法律风险主要有政府承担,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主要由项目公司承担,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在政府和私人部门签订的特需合同中有风险分担的条款,各方应当根据条款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营中产生的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分担条款存在不公平,利益受损的乙方可以通过谈判维护自身的利益。

2.加强财务分析确保项目的合理性

项目的有效选择是控制投资风险的主要方式,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当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可以适度的降低或转移风险。通过静态或动态的财务指标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例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如果项目的财务指标大于或者等于可行性数值时,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在参与方在开展的投资建设计划中要能够高效的运用资源,通过将得到的市场调查信息相互整合,为投资计划提供充分的运营条件。

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参与各方可以建立风险数据库将各类项目出现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完善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在风险发生的情况的快速的应对风险,避免风险给项目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要建立风险早期预警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风险信息进行等级评价,对于风险等级高的风险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助于项目公司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风险。

猜你喜欢

风险应对风险识别PPP项目
电力物资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研究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