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雍正窑瓷器

2018-01-29张鸿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期
关键词:款识造型纹饰

张鸿超

摘 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收藏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瓷器作为收藏领域中的大项,因其优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备受人们的青睐。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学习有关专业书籍的心得体会,谈一谈对雍正窑瓷器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雍正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款识;特点

要说雍正瓷器,不能不先说一说清代的第五位皇帝——雍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胤禛,满族人,是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子,1678年出生于北京,卒于1735年。1722年即位,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但是在“康、雍、乾”这三代中,雍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他40多岁登上皇位,学养深醇,审美相当成熟。他又是一个勤政简朴的工作狂,因此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中意的瓷器器型稳重肃穆、尺寸保守,而且内心对美和趣味的向往又未曾湮灭,他的个人品位在清朝历代帝王中应该是最佳的了。所以雍正时期的瓷器隽秀典雅、玲珑精巧、赏心悦目是大家公认的风格。旧传,雍正四年,也就是1726年起雍正皇帝重任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兼任景德镇御窑厂总理。在年希尧任职的九年中,通过实践不断创新新技术,解决了清代珐琅彩瓷器彩料要依靠进口的难题。同时还使清代珐琅彩在进口颜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十种颜色,史称“年窑”。雍正八年(1730)成功烧制了“胭脂水”。《景德镇陶录》上记载年希尧管理窑务时,“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雍正六年(1728)又重任唐英任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字俊公,沈阳人,能文善画,是清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他刻苦钻研,长期与制瓷工匠一起探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雍正十三年(1735)他著的《陶成纪事》中全面总结了雍正官窑的主要工艺,仿古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应该说清代的官窑制瓷在雍正这一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皇帝个人的情趣爱好往往会影响整个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官营手工业产品。

1 雍正瓷器的单色釉

1.1 青釉

青釉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颜色釉,出现于南方,是沿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青釉瓷器的发展虽经历了汉唐五代的青釉瓷、宋代官窑的青釉瓷、宋元龙泉窑的青釉瓷、元代哥窑的青釉瓷四个阶段,并在清康熙时期发展成熟,但如果从工艺技术上看,雍正时期才算是绝对的成熟。因为在雍正时期,青釉瓷器才能达到相同器型其色泽能保持一致的高成品率。雍正青釉分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和仿龙泉多种,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盖罐、各式瓶及扁瓶、花盆、仿青铜器等,装饰有刻花和印花(居多),图案为缠枝牡丹、缠枝莲,还有精细的龙凤纹、鸳鸯、灵芝等图案。

1.2 红釉

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在元代就已经十分成熟。“明永乐以鲜红为宝”,宣德年间的宝石红更胜一筹。郎窑红、豇豆红在康熙时期被视为珍品,因物罕而价高,到了雍正时期已很少烧制。但雍正官窑为恢复宣德宝石红的优良传统,不惜工本,在釉中添加玛瑙、珍珠等贵重原料,烧成呈色稳定均匀的霁红(又称祭红、鲜红),釉如桔皮温润光亮。常见器型有高足的碗、盘等,很显然都是官窑的祭器,也有少数仿宣德的瓶、罐之类。雍正时期的以金为着色剂的金红釉是名贵品种,它的颜色犹如玫瑰或蔷薇,属于低温釉,素有“玫瑰红”“蔷薇红”之称。颜色较深的俗称“胭脂红”,较浅的俗称“胭脂水”。器型以盘、碗、杯、碟等比较小的器物多見。雍正时期的红釉除了高温铜红的祭红釉和低温金红的胭脂水或胭脂红外,还有低温铁红的珊瑚红。

1.3 仿官、哥、汝、钧釉

雍正时期的仿官、哥、汝釉,釉色明净清丽,优雅而华贵,是雍正官窑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们都属高温的颜色釉。仿官窑器以豆青、灰蓝、月白色常见,大开片很多,无纹片也有;釉面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部分器物有“紫口铁足”;器物的造型有长颈的方瓶、贯耳瓶、三孔葫芦瓶、象耳瓶、扁壶、圆洗及桃式洗等。仿哥窑器器物的胎质大多都比较厚,但制作精良,有大小纹片相结合的“金丝铁线”,也有单纯的细小纹片或大纹片;颜色以深、浅灰青较为常见,部分器物有“紫口铁足”;造型以仿宋官窑、仿宋汝窑常见,有狮耳瓶、抱月瓶、贯耳瓶、各式炉、盘、碗还有文房用具笔架、水丞、各式笔洗等。仿汝窑器器物以仿宋代汝窑的天青色为多见,纹饰以鱼子纹小纹片为主,也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雍正时期的仿汝瓷和宋代汝官窑相比釉面晶莹透亮,宋代汝瓷釉面均不透明。雍正仿汝器器物造型有悬胆式瓶、三足及各式洗、象耳带环尊、石榴尊、莲瓣瓶及碗、盘等。雍正时期仿钧窑器主要有三类:一是仿北宋时期的钧红釉,习惯称“玫瑰紫”,器物造型多见于小花尊、圆式洗、各式的瓶、碗、盘、罐等;二是仿天蓝、月白色釉,并兼有涂以红斑的器物,器物釉面和宋钧相比釉层较薄且釉面更滑润;三是窑变花釉,它是雍正时期仿钧釉的一个创新品种,主要以红色为主,更有天蓝、月白、绿、褐等杂色交融流淌着,变化万千,犹如熊熊烈火的火光色谱,其中较红的称“火焰红”,较蓝的称“火焰青”,器型以较大的瓶、罐、盆等常见。

1.4 炉钧釉、茶叶末釉和铁锈花釉及其他各种色釉

炉钧釉是雍正时期景德镇窑仿宜兴钧釉烧出的一种低温釉,烧制的方法是先用高温把瓷胎烧成,挂釉后再在低温炉中二次烧成,称“炉钧釉”。它的特点是釉色流动快,以流淌的蓝釉形成自然的山峰水波。颜色流淌中有红点的为佳,俗称“高粱红”,青点则次之。炉钧釉的特点是器物里外及底部均施釉,而且底部和器壁施釉一致。器型除小型的文房用具、渣斗、各式洗之外,还有较大件的瓶、罐及灯笼尊等。茶叶末釉因釉色青中偏黄而且有星星点点如同茶叶末状而得名。茶叶末釉最早是在唐代黑釉烧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器物以各式瓶、尊、壶类等陈设瓷多见。铁锈花釉是一种结晶釉,非常像铁锈花。雍正时期的铁锈花釉釉色表面满现褐、红色的星点,器物造型多为香炉、瓶、罐、杯盘等。其他各色釉除了天蓝、黄釉、蓝釉、甜白、瓜绿、孔雀绿、金酱、茄皮紫等传统釉色以外,还创新烧制了旧玉釉(较淡的赭色,形似碎玉状,器物造型有碗、盘、瓶等)、木纹釉(完全仿木理纹,釉色淡黄,器物造型有提桶、木盆等)、秋葵绿釉(一种淡绿釉,淡黄中偏绿犹如秋葵,故称“秋葵绿”“松石绿”或“西湖水”,造型有碗、盘及小件器比较常见)。endprint

2 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2.1 青花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形容,虽然不像元青花、明永乐、宣德、成化和清康熙青花那么重要,但它采用浙江上等青料,加以精炼,青花瓷化程度高,青色幽静而均匀。当时的青花瓷已经成为宫廷和民间各阶层的日常陈设及应用器,产量很大。青花器型除了日常用具外还有下列两类:一类是完全仿明宣德、成化的造型,如鸡心碗、双耳葫芦口扁壶、宝月瓶、花浇、执壶等,仿成化的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另一类是雍正时期新创烧的品种,如牛头尊、贯耳斜肩大瓶、贯耳六方瓶、八方扁瓶、变形高足碗等。雍正时期的青花纹饰除了有传统的缠枝莲、云龙、龙凤纹外,还有折枝花、团花、竹石、花蝶、花鸟、石榴等比较常见,人物故事极少。

2.2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雍正时期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是雍正釉下彩烧制中最为成功的品种,应该说达到了顶峰,后世很难仿制。釉里红主要以仿宣德的三鱼高足碗、三鱼盘、三果高足碗、三果瓶、云龙碗等为主,还有蝙蝠碗等。青花釉里红比较常见的器型有小洗、水盂、石榴尊、梅瓶、花盆、各式瓶、碗盘杯等。图案有缠枝花、串枝花、松竹梅、三果、云鹤、莲托八宝、八仙、百鹿等。

3 雍正时期的彩瓷

3.1 五彩和粉彩

五彩从唐代开始到明清一直都盛行,康熙时期达到顶峰。五彩又叫“硬彩”,烧造温度800℃以上,用清水或胶水着色。雍正时期的五彩虽以仿成化五彩为主,但是在器物的造型上更有自己的特点,小件器居多且官窑器少,多为葫芦瓶、方花盆、套杯和盘碗等,图案有传统的龙凤纹,还有幽雅的人物、花草、简笔山水纹饰比较突出。粉彩是五彩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粉彩始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粉彩又叫“软彩”,烧造温度700℃以上,用油料调色,是用掺有铅粉的玻璃白打底,然后再在瓷器的表面施彩作画。经烘烧之后,瓷画中的各种色彩显得浓淡协调,柔和光泽。雍正时期的粉彩不论从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雍正粉彩是在极为纯净的透明釉烧成的白瓷上进行彩绘,因此雍正时期的粉彩极具淡雅柔丽之感,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瓷,官窑器多。器物以碗盘之类为最多,此外有杯、碟、罐、六角瓶、灯笼瓶、花觚、提梁壶等造型比较常见。图案以花蝶、人物故事以及谐音的“蝠”(福)“鹿”(禄)为多。最突出的是“过枝”技法,即盘碗的图案花纹从器身到器盖,从器里到器外连续彩绘烧成,图案多数是桃果、牡丹、玉兰等。

3.2 斗彩和珐琅彩

雍正时期的斗彩多数为官窑器,而且在彩绘上分两类:一类是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結合,一类是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结合。图案以云纹、凤纹、缠枝花卉及花果纹为主,当时最为突出的图案纹饰有八仙人物、团龙、团凤、团花、团花寿字、九桃、蝠鹿及暗八仙等。雍正时期的斗彩器型为两类:一类是仿成化斗彩的,如天字罐、鸡缸杯、马蹄杯等;另一类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造型,如盘、碗、杯、碟、灯座、长方花盆、盖碗和各式瓶等。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是以白地彩绘为主,图案以花卉、翎毛居多,山水则次之,人物更少。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特点是在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书法极佳的题诗,因此说雍正珐琅彩是集诗、书、画及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它又是宫廷御用的玩赏器,所以仅见碗、盘、花瓶茶、壶等数量不多的小件器。

4 雍正时期的款识和特点。

雍正官窑青花、粉彩、红釉、釉里红、五彩、斗彩大多是“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官窑青花少数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仿汝窑大多书“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年制”青花篆书款,仿哥窑部分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三行六字篆书款多数用于颜色釉瓷上。官窑的仿钧瓷器、炉钧器、茶叶末釉大多数有“雍正年制”篆书刻款。珐琅彩大多数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蓝料方款。铁锈花釉多数无官窑款识。雍正瓷器的特点:釉面有桔皮纹,官窑精品的碗、盘圈足呈滚圆的“泥鳅背”,特别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特点,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民窑的碗、杯、瓶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虽无釉但有明显的旋痕。雍正时期最突出的器型是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

瓷器这一中国艺术的瑰宝蕴含了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更多更好地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愿本文能为弘扬瓷器文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彦君.古代瓷器鉴赏与投资[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2]文物保护与鉴定执法实务全书编委会.文物保护与鉴定执法实务全书·中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款识造型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