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宫灯 熠熠生辉
2018-01-29艾莫
艾莫
在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龙安村的挪毛咀工业区内,有一家专业从事宫灯制作的企业——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其产品东艺宫灯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出自服务于南宋宫廷的皇家工艺师之手,虽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但却传承近千年依然绽放着夺目耀眼的光芒。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文化保护的今天,东艺宫灯及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6年11月下旬,《文化月刊》记者组一行专程登门拜访、采访了东艺宫灯的传承人、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仰东先生。
传统宫灯 极富传奇
宫灯,顾名思义,就是宫廷里的灯,历史上为帝王之家的照明工具。宫灯又名宫廷花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是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宫灯,在中国自然不仅仅限于东艺宫灯,然而,东艺宫灯从它诞生之初,就带着唯其所独有的传奇色彩。
公元1279年春,元军马踏中原,南宋皇室被逼仓皇南迁,一场宋元大决战在新会崖门铺开。当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怀抱玉玺,身背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海殉国,一个曾经华丽的王朝无可挽回地湮没了。宫廷里的艺人、御师纷纷逃难流落到江门沿海一带,其中有一名李姓宫灯御师的身影。故国虽亡,无以为寄,唯以宫灯聊表故国之思。
约在光绪年,李姓宫灯御师的后人李希焱在江门长堤开设了宫灯瓷业行,为东南亚华侨代办宫灯陶瓷杂货。1925年,李希焱的儿子李发于内战期间将宫灯产业迁至香港。在港期间,东艺宫灯12次参加香港工展会6次获冠军奖,蜚声海内外。1949年东艺宫灯申请了中国工业史最早的灯具结构专利。因为东艺宫灯传人的不断努力,东艺宫灯蜚声海内外,成为华人相互馈赠的佳品,社团聚会的装点,以及宗教场所的装饰品。
文化传承 义不容辞
1989年,时年73岁的李发先生将经营数十载的宫灯厂迁回故乡江门继续生产古典宫灯,产品全部外销。可惜,在一个多元化的年代,传统宫灯的市场开始日渐式微,不复再现往日的辉煌。而李发先生也年事渐高,体力不支。在好几年间,东艺宫灯的生产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李仰东的出现,让东艺宫灯的传承出现了难得的转机。李仰东自小热爱艺术,1999年,李仰东随家人移民美国纽约,先后在纽约时代广场推介中国传统彩虹书法及现场人物写生,并常游走于各社区大学推介中国国画艺术。
在此之前,李仰东一直作为原材料的供应商与李发先生保持着联系。李发先生深为其艺术才华和爱国主义情怀所打动,意识到这位年轻人正是传承东艺宫灯的最佳人选,于是向李仰东和盘托出内心想法,希望李仰东能挽狂澜于既倒,将东艺宫灯做强做大。当李仰东了解到东艺宫灯面临的困境,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7年,正值开平碉楼申遗。在接手李发先生的工厂之前,李仰东特意回江门一趟,在宾t宫里守着电视机,天天关注开平碉楼的申遗新闻。申遗的胜利更坚定了李仰东把东艺宫灯传承下去的决心。同年,39岁的李仰东只身返回江门,与弟弟一同接手了李发设在杜阮的东艺宫灯厂。
推陈出新 不懈努力
李仰东先生个子不高,脸上总带着温和的微笑,说话不愠不火。但是,在他看似温和的背后其实有着一股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一股脑干下去的韧劲。
“如果想舒服,我会留在纽约时代广场继续作画。刚回来时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重新盖厂房,找回老工人,制作模具,调配资源,还原原有的宫灯款式。2009年,连续两个月都没钱给工人发工资,是妻子从美国寄钱来,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李仰东笑着说,“尽管如此,我不会考虑转型,也没有退路一一如果我退缩了,就意味着东艺宫灯的灭绝。”
事实上,在李仰东不懈努力下,东艺宫灯在其接手的短短几年间,已经是声名鹊起。2012年,东艺宫灯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仰东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宫灯是木制六方形的,分上下两节,兩节之间以链相连。上节名灯帽,下节名为灯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装有灯窗六扇,每扇糊绢画或镶嵌玻璃,用漆绘制图案,材料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楠木,但这一工艺,将耗时耗材,难以在市场竞争取胜,李仰东决定沿用李发老先生的相传工艺,把宫灯用现代材料进行改造,如把木雕改为现代复合材料,可折叠拼装,用灯泡作为照明光源,不但保留了宫灯传统的韵味,也增加了其实用性。李仰东还意识到,艺术品只有让市民接受才有生命力。于是,他在宫灯嵌入五邑文化元素,在灯窗绘出宏伟的开平碉楼、美丽的小鸟天堂、清幽的古劳水乡、古朴的“33墟街”。在李仰东的努力下,宫灯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和亲切。近年来,东艺宫灯可谓捷报频传,先后获得开平碉楼杯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2014“江门礼物”设计大赛奖,入选江门市十佳旅游工艺品,并获2016年“广东手信”荣誉称号。
2016年2月2日,李仰东被公众评选成为2015年度江门市十大新闻人物。李仰东不懈的努力得到了侨乡人民的肯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承认经营东艺宫灯暂时还没赚到钱,但它的存在,让我觉得自己确实做了一件事。文化传承肯定要有一个傻傻的人来做才行,而我,甘当做这样一个傻子。”
一百年来,华侨们顺着江门河分散到海外,而五邑的灯文化,也就这样顺着江门河流到有华侨的地方。如今,因为有了李仰东执著的传承,这一盏盏从南宋走来的江门宫灯,才会香火不断,成为五邑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散发出璀灿夺目的光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