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之母
2018-01-29李克亮
李克亮
戴爱莲(1916—2006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1930年她赴英国伦敦学习舞蹈,曾先后师从著名舞蹈家安东·道林、鲁道夫·班等,后来又投奔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1939年回国,主要舞目有《思乡曲》《卖》《拾穗女》等。新中国成立,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學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等。
爱莲爱舞 天资聪颖
1916年,在特立尼达岛的一个三代华侨之家,迎来了一条小生命,家人给她起名为爱琳·阿萨克。小爱琳实际上并不姓戴,她父亲是家中老大,别人称其为“阿大”。广东人“大”与“戴”区别不大,后来这就成了戴家的姓,而英文的爱琳译成汉文后就成了“爱莲”。
她从7岁开始学琴,14岁钢琴水平已通过中级考试。爱莲的节奏感非常强,常常在小伙伴的游戏和舞蹈中充任主角。在母亲的帮助下,她成为岛上第一个与白人同校学习芭蕾舞的华人学生,并很快成为班上的明星级人物。
1930年,14岁的爱莲跟随母亲远赴英伦。到英国之后,戴爱莲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能上英国舞蹈名家安东一道林的舞蹈课。道林老师人很好,不仅指导她的舞蹈技艺,同时也是她的良师益友,她与老师的友谊牢固地持续了一生。当时,很少有有色人种学习芭蕾舞这种纯西方的艺术形式,加上戴爱莲人长得矮小,很难有发挥的机会。然而,道林老师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和勇气,让她坚定了从事舞蹈艺术的信念。戴爱莲后来成为中国芭蕾舞的第—人,这段在英国学舞的经历,是她日后成功的根本保证。
爱莲爱国 舞述心声
戴爱莲在回国之前,已经开始投身到抗日工作之中。当卢沟桥的枪声响起,伦敦的一个名叫“援华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号召为处于战事之中的中国人民募捐,当她得知是由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抗战同盟”组织时,她为自己能为祖国贡献绵薄之力而倍感欣慰。
她刚抵达香港,便参加了由宋庆龄组织的抗日募捐义演。在香港、重庆、桂林,她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正义的心声。《游击队的故事》《警醒》《哭泣的垂柳》《卖》《思乡曲》《空袭》《东江》……这些具有革命精神的舞蹈作品,在中国广大民众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日军妄图吞并中国的凶残暴行和祖国大地的凋敝惨景,更加激发了爱莲高昂的创作激情。她在与吴晓邦和盛婕合作举行的“舞蹈发表会”上,把《进行曲》改为双人舞,同时又参加了吴晓邦创作的《合力》,号召各阶层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她还进瑶山、入西康、赴新疆,悉心研究少数民族同胞的舞蹈,相继创作了《马车夫之歌》《瑶人之鼓》等脍炙人口的作品。1946年戴爱莲在重庆推出了一台多彩多姿的“边疆舞蹈大会”,有充满活力的维吾尔族舞《青年舞曲》、优美的苗族舞《苗家月》、欢快的藏族舞《春游》、抒情的彝族舞《倮倮情歌》等,媒体盛赞她为“人民艺术家”。不久,她的“边疆舞”风迅速在上海大中学校中传播。“反饥饿、反内战、要民主、要和平”,学生运动遍及全国,有口号处就有“边疆舞”的歌声舞影。
爱莲爱教 独当一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中国舞坛的贫瘠景象,戴爱莲扛起了发展中国舞蹈事业的重担,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开始为祖国的舞蹈百花园育苗、施肥、浇灌。
戴爱莲在华北大学文艺学院舞蹈队工作时,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舞蹈演员。在中央戏剧学院,她主持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舞蹈团,该团后来成为中国中央歌舞团。当时国家的重要演出任务,都是由该团完成的,并在国际上屡次获奖。作为第一任校长,戴爱莲于1954年主持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她的领导下,一批批舞蹈人才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国舞坛上的生力军。
女子群舞《荷花舞》,是戴爱莲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荷花舞》舞蹈形象鲜明、动作流畅、结构凝练,于简洁中颇显大师功力。我国台湾著名舞蹈家林怀民来大陆访问时表示,他被《荷花舞》感动得无以复加,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大气和健康之美,让他感喟不已。
女子双人舞《飞天》是戴爱莲的另一部传世之作。它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舞蹈,戴爱莲成功地运用了戏曲中“长绸舞”的形式,以绸带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的步伐,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
《荷花舞》与《飞天》先后于1953年和1955年参加在柏林与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舞蹈比赛并获奖;1994年被确认为“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
爱莲爱党 不遗余力
淡泊和宁静,是戴爱莲晚年生活的主旋律——她完成了自传体著作《戴爱莲一我的艺术与生活》;继续着中国拉班舞谱学会的教学与工作;继续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工作,让中国舞蹈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认识中国和中国舞蹈……
2005年12月26日,一场特殊而别具意义的入党仪式在北京协和医院高干病房区会议室里庄严举行。戴爱莲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她的入党介绍人是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宣誓中,她虽已难以说出完整的话语,但宣誓之后的戴爱莲说:“我很自豪,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当我还在国外的时候,就受到了党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共产党。我很幸运,看到了繁荣的今天!”
在她临终之际,在病床边对家人口述了一份遗嘱:“我是国家的人,我是中央芭蕾舞团的人,我回国是参加革命的,我希望把属于我私人的房子和银行存款贡献给国家,希望中央芭蕾舞团能够接受。”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戴爱莲,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齐聚江门 追忆百年
2016年5月10日是戴爱莲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为纪念这位祖籍江门蓬江杜阮的“中国当代舞蹈之母”,大力弘扬戴爱莲先生的精神,擦亮江门“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戴爱莲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5月22日下午在东湖影剧院举行。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才军、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谢晓泳、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主任、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沈培艺、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舞蹈家陈翘等中国舞蹈界重量级人物齐聚纪念大会。市领导邓伟根、冯立坚、秦有朋、吴国杰、吴森以及蓬江区四套班子领导等出席活动。
纪念大会上,市长邓伟根表示,戴爱莲先生是中国舞蹈的骄傲,也是江门的骄傲。回望戴爱莲先生的一生,她始终对祖国、人民和舞蹈艺术充满热爱,留下了一份珍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她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深深铭记在江门人民的心中。作为戴爱莲先生的故乡,中国侨都江门将追寻戴爱莲先生的舞蹈踪迹,推动城市舞蹈文化发展,进一步擦亮江门“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同时,传承戴爱莲先生“人人跳”的理念,让更多人参与到舞蹈中来,推动我市群众舞蹈普及和发展,努力实现人人皆可快乐舞蹈的美好理想。我市还将把戴爱莲先生崇高的精神作为中国侨都特有的文化特征大力打造,深入挖掘其文化精神和品质,进一步擦亮、打响中国侨都品牌,使其成为中国侨都建设发展的源源动力。
纪念大会上,五邑大学舞蹈系的现代舞《自由》、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双人舞《海盗》、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红色恋情》、中央戏剧学院2014届舞剧系全体同学舞剧《在水一方》等表演均表达了对戴爱莲先生的敬意。在纪念大会上,罗斌向蓬江区授予“戴爱莲舞蹈传承基地”称号,“戴爱莲杯”电视舞蹈大赛正式启动。
除了纪念大会外,蓬江区还在杜阮中心初中举行了戴爱莲艺术楼揭幕仪式、戴爱莲诞辰100周年邮资封首发仪式、向戴爱莲铜像献花等纪念活动。国内知名舞蹈家齐聚一堂,参与主题为“传承戴爱莲先生舞蹈精神,打造中国舞蹈之城文化品牌”的座谈会。接下来,蓬江区还将举办一系列戴爱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如:首届“戴爱莲”杯电视舞蹈大赛;编排粤剧节子戏《爱莲爱国心》,并进行首演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