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陈垣

2018-01-29李克亮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陈垣国宝

李克亮

正值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诞辰136周年之际,11月27日上午,蓬江区举办了2016年“陈垣杯”诗歌朗诵总决赛暨征文大赛颁奖典礼。陈垣先生嫡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陈智超伉俪回乡出席了活动。活动之余,两位老人还向记者讲述了爷爷陈垣先生生前的生活点滴以及他的家乡情。陈智超在朗诵比赛现场讲到,朗诵的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深刻,作为一个江门人和蓬江区人觉得很骄傲。他打趣地说:“同时要说一句题外话,听到大家的普通话后,自己很惭愧,我在北京定居60周年了,但普通话水平很差劲。”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荣芳表示,蓬江下陈门三代(陈垣、陈乐素、陈智超)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当称“陈门三史杰”。

这次朗诵比赛由蓬江区委宣传部主办,蓬江区图书馆承办。11月19日,主办方选拔了90个朗诵节目进入预赛,经过评选,18个节目参加决赛。决赛现场,诗歌朗诵吟唱爱好者们有的单独朗诵,有的二人组合,有古韵吟唱,也有诗歌散文朗诵,精彩纷呈,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比赛分为小学组、中学组、群众组三个组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紫茶小学的黄嘉琪朗诵的《我的油纸伞》,范罗冈小学周全等表演的《中华少年》两个节目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张仲美朗诵的《妈妈,送你半朵玫瑰花》获得中学组一等奖;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王宇、张兴国表演的《江门大道》获得群众组一等奖。

当天还为“陈垣杯”征文比赛一等奖的获奖者颁发证书。来自丰乐小学伍芳宜的作品《永不言败走向成功》等6个作品获得一等奖。江门市文联主席尹继红,江门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解立平,蓬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欣立,蓬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莲莅临决赛现场,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陈垣其人与“陈门三史杰”

陈垣先生(1880—1971年,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出生在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当时棠下属新会)。陈垣先生的祖父名海学,堂号宁远堂,父亲陈维启,号励耘,祖辈在广州经营药材生意。他6岁时随父移居广州,读私塾,习四书五经。13岁始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此走上自学成才的道路。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张荣芳表示,陈垣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世界级学者,上个世纪20年代与王国维齐名,此后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从陈垣先生开始,棠下宁远堂出来的三代都是著名史学家,可以说是‘陈门三史杰。”张荣芳介绍,这三代当指陈垣、陈乐素以及陈智超祖孙三代。“陈垣先生是史学界的佼佼者,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

陈乐素是陈垣先生的长子,著作有《宋史艺文志考证》《宋元文史研究》《援庵史学论著选》等。”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陈乐素先生生于1902年,少时在广州成长,留学后返回上海、杭州等地教书,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于1990年逝世。

陈智超是陈垣先生嫡孙,即张荣芳所说的“三史杰”第三代,1924年出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至明代历史、历史文献学,代表作为《解开<宋会要>之谜》。张荣芳说,为了传承陈垣先生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建议蓬江区成立一所陈垣纪念中学。“让陈垣先生的精神代代相传。”

生前藏书四大卡车才运完

陈垣先生出生于药商家庭,出生之时,家传药店陈信义药店已创建44年,家境比较富裕。陈垣从小聪颖而好学,什么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因其父亲思想开明,为了让陈垣读书,不惜重金供陈垣买书。12岁时,陈垣在私塾老师冯掖微的书架上偶尔发现了一本由晚晴洋务大臣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陈垣如获至宝,从此按照此书中的读书、治学门径来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14岁时,陈垣开始阅读《四库全书总目纲要》,而且读得非常认真,努力琢磨书中之道,几年后竟把这部近300万字的大书读了好几遍,并按照书目,有重点、有选择地借书、买书、读书。16岁开始买大部头的书籍,花八两银子买《四库全书总目》,花七两银子买《十三经注疏》,花十三两银子买《黄清经解》,花一百多两银子买《二十四史》。儿时的陈垣读书天赋很高,记忆力非凡,加上勤学苦读,为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垣先生诞辰136周年之际,陈智超和弟弟陈智纯回到家乡参加纪念活动。陈智超表示,我们要学习陈垣先生,就是从他的著作开始了解,陈智超收集整理了多份爷爷的手稿,并出版成集,包括《陈垣学术论文集》《陈垣史学论著选》《陈垣早年文集》等。“爷爷1971年去世,他生前立下遗嘱,藏书、文物、工资全部捐献给国家。我们按照他的遗嘱把书交给北京图书馆,一共4万多册书,4大卡车才运走。”陈智超介绍,“后来,全家人将爷爷散落的一些手稿收回家,从1980年开始出版,差不多有一万本单行本。”

“宗教三书”,傲骨凛然

少年时,受“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陈垣曾于1897年赴京应试,不第。1905年,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影响,与几位朋友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辛亥革命时期,与康仲荤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

抗战时期,北平沦陷。陈垣身处危境,爱国之心弥坚。他利用史学作为武器,抨击敌伪汉奸,表现出顽强的民族气节。他困处枯城,杜门谢客,发愤著述,寄托心志,先后撰成7部专著,其中被称为“宗教三书”的《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均为针对时局抗敌斥奸有感而发之作,意在表彰明末遗民抗节不仕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历时两年撰成的《通鉴胡注表微》更是陈垣的一部力作,凝聚了他大量心血,阐发胡注中隐含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操和对前方抗日战士的敬慕和對汉奸卖国贼的痛恨,体现了很高学术成就和爱国主义思想。endprint

苦心经营,辅仁渐立

1923年起,陈垣开始在燕京大学任教,1927年升为教授。他同时在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因王国维、梁启超相继逝世,陈寅恪向清华大学推荐陈垣为国学研究院导师,陈垣以“不足继梁、王二先生之后”为词恳辞。其时陈垣已在辅仁大学任职。

早在1917年,陈垣在北京读到英敛之所著《万松野人言善录》,知其收藏甚多天主教史文献,便冒昧地给英敛之写信,英敛之随即约见,两人一见如故,他又因此再遇马相伯。1925年9月,公教大学成立,马相伯、英敛之共同推荐陈垣任该校副校长兼主讲教师。1926年9月,陈垣受聘为公教大学副校长。1929年6月,辅仁大学立案完成,陈垣正式出任辅仁大学校长。

陈垣在辅仁大学20多年,在他苦心经营下,辅仁从白手起家而成京师著名学府,聚集了朱希祖、邓之诚、马衡、罗常培等一批大师级学人。抗战期间,其他高校纷纷南迁,辅仁在沦陷区孑然屹立,陈垣仍谆谆教导学生修炼品行,刻苦读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陈垣与学生上街欢迎解放军入城,从兴化寺街5号步行到西直门,逾10多华里,此时陈垣已近古稀之年。3月14日,陈垣在写给儿子的信中称:“近日思想剧变,颇觉从前枉用心力。”5月11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致胡适公开信,信中称:“虽然你和寅恪先生已经走了,但是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着光明。”1950年10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接管辅仁大学,改称“国立辅仁大学”,陈垣被任命为校长。1952年6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园也被划为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陈垣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直至去世。

致力教育,桃李满园

陈垣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1年,创建北京平民中学;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陈垣视培养教育学生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执教数十年,呕心沥血,诲人不倦,不遗余力,以至桃李遍天下,精英俊才辈出,为国家造就出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当时辅仁大学教师中也有不少陈垣的得意门生,其中余逊、柴德赓、周祖谟、启功四位常随侍恩师陈垣校长左右,聆其教诲,承其謦咳,得其亲炙,被人谐称为辅仁大学“四翰林”。启功是陈垣先生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学问家,陈垣先生与他一见如故,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亲切地称启功为“小孩”。陈垣循循善诱,就如何教书、读书、做学问、如何处世等,对启功悉心指导。启功对陈垣老师的栽培感恩戴德,每当提起老师,他总是无法抑制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后来在陈垣诞生110周年之际,以陈垣书斋名“励耘书屋”中的“励耘”二字命名,设立“励耘奖学助学金”,以纪念陈垣的教泽。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期,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王国维齐名。他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学74年,任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他对教学极端负责,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他更是一位在政治上与时俱进的人物,青年时代就投身反清斗争,一生与时俱进,1959年,以79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11月,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他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一生心系故乡

位于石头村的陈垣故居一直吸引着远近游客。近日,来自顺德区的游客陈先生在参观完陈垣故居后,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陈先生说道:“(他是)广东人的一个代表,学术界的一个代表,如果把他与陈寅恪放在一起,作一个比较,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史学‘二陈。”

蓬江区棠下镇文化站站长蒙胜福表示,陈垣故居是广东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蓬江区中小学校的德育基地,下一步将动员现有宁远堂的住宅后人,将相关建筑物交给政府托管,把陈垣故居打造成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蒙胜福表示:“将陈垣故居与蓬江区、江门市的旅游景点统一打包起来,将陈垣故居的景点向外界推出去,进一步取得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发展。”

陈智超说,爷爷一生心系家乡。“他的最早一部著作中,多次提到家鄉的崖门海战。”陈智超也表示,受到爷爷的影响,自己对家乡也有别样的感情。“爷爷要求我们要能说白话,我现在都还会说。”他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回到家乡,到现在,宁远堂的样子、江门的样子也变了好多。“家乡最著名的特产是陈皮,我也带过到北京。”陈智超在朗诵比赛上表示,爷爷希望家乡能出许多杰出青年。“他写过,‘芬芳桃李人间盛,慰我平生种树心。我将这句话转赠给各位青少年,希望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垣国宝
漫话国宝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自己给自己发文凭的陈垣
陈垣与启功的师徒谊父子情
漫话国宝
谁是[国宝]
我们是国宝
尊师风范
尊师风范
国宝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