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9刘静菲
刘静菲
【摘要】文章探讨了韩礼德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对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重要指导意义。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出发,利用语域理论预测功能的双向性,合理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加速学生从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能力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语域理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一、引言
英语教学传统的课堂设计往往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针对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并且无法用系统化的理论客观分析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样设计出来的课堂活动对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有限。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推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语域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语言变体,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可用于在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因此,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依据此理论设计课堂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针对性。
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使用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到语境的制约,这种根据不同的语境所选择的不同语言变体就是语域。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而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包含了语场、语旨和语式等三个变量。
语域三个变量、语义三项及词汇语法层之间的关系为:在语言层次上,语域为语义层,语场为概念意义,语旨为人际意义,语式为语篇意义;在超语言层次上,语域为词汇语法层,语场为及物性过程,语旨为语气,语式为主位述位。这些因素存在逐层决定关系, 自下而上是逐层体现关系。如语场决定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决定及物过程;及物性体现概念意义, 概念体现语场。语域三要素与语言三大功能一样, 同时并存并且同时发挥作用, 其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新的语域,整个系统中各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
语域是语境在一定语言中的体现,是社会成员把某个语境联系起来的语义结构,是人们在某个社会语域条件下做出的语义选择。语域具有预测语篇和反映文化两大功能,可以大致预测语篇的结构以及所用的词汇和语法类型,也可以根据语言来预测讲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背景。
三、语域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以往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规范的学习,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具体语境中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最终使学生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由于授课课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一般只开设精读课程,而将泛读课程弃之不顾。大多数学校让学生课后自主进行泛读。学校所教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运用情景脱节情况比较严重。目前,在传统阅读理论和教学观的制约下,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点的学习,阅读技能训练不足。传统观念模式下,语法讲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于是阅读课变成了词汇课、语法课与翻译课。这使得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控,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最终,学生从文章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2.教学模式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主流,这对阅读教学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将文章肢解,从词、句、段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剖析与讲解,细致入微地讲解每一知识点。这种课堂模式致使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在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中迅速学习新知识与新本领。
3.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真实的学习情境。由于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语言与文化的陌生感致使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很难获得和母语阅读类似的愉悦体验。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往往缺乏主动性,为考试而读,只读试卷上的文章。学生的课堂阅读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阅读大相径庭,直接导致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之后无法熟练阅读原版报纸、杂志与书籍。
(二)语域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践,针对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弊端,语域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外语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1.重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把握。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把大学英语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打磨出一套系统化、有层次的教学安排。与此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讲解文章细节的基础上,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主旨,评判作者的思想,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2.強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语言是作为社会人的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意义是语境和语篇摩擦的结果。语境、语义、语言形式结构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巩固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介绍西方社会文化知识,注重学生西方人文知识的积累。
3.重视语境、语篇的双向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由语境到语篇或由语篇到语境的双向性联想预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依据语境来预测出语篇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预测出所读语篇的框架,乃至词汇语法结构。同理,反之亦然。阅读不仅仅只是由词、短语到句子再到篇章的一个由下而上单向的预测过程,它还包含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的预测过程。双向预测,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4.重视对语篇文体的欣赏。语篇文体的特征与语境联系紧密。整个语篇的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境甚至会导致语篇文体的变异。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语域三个变量的角度理解语篇,学会对语篇文体的鉴赏。同时,也应注意语篇的文体是语域三个变量的有机结合,由其共同构成。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文体的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语场的变化对语篇的文体具有直接影响。语域三个变量不是独立发挥各自作用的,它们相互作用才有了我们熟知的文体形式。endprint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是一场互动,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材三种互动类型。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互动形式。英语课堂是由一个个课堂活动组成的,而且英语课堂本身也是一个语境,有其特定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域理论设计英语课堂。从教学课堂设计的角度,语域所包含的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在外语教学中分别表现为教学内容、师生特点和教学条件。
(一)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大学英语课堂的语场。在设计英語课堂时,教师应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包括寻找到适合的教学主题和语篇类型,控制教学材料的深度和难度,并且依据课堂时长和学生反馈,设计针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的、有益的、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对语场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相关性原则。课堂活动的主题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过偏。
2.适宜性原则。课堂活动的主题要难度适宜,最好是稍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这样的设计既具有挑战性,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3.连贯性原则。课堂主活动下面应分出若干子活动,后一个活动与前一个活动紧密相关。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具有全局意识,对课堂安排进行宏观把控。例如,在学习“求职”这个主题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写简历,企业HR打电话通知应聘者参加面试,面试过程等一系列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开放性原则。课堂活动主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5.时效性和创新性。课堂活动主题要接地气,新颖有趣而又备受争议的话题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若能遵循以上五项原则,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二)师生特点
师生特点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旨,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专业特长、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传统英语课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基本上只能参考中等生的水平安排课程与设计课堂活动。从语旨的角度也就是师生特点的角度出发,分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这样教师就能够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不同的班型、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教师既可以是讲授者,也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聆听者,甚至是学习者。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式,包括教室的条件、教学设备和用具等。虽然这些条件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可供教师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例如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是否活泼生动,是否需要板书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是否需要重新排列桌椅位置以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设计课堂活动,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语言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升应变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任何一个情景语境都会包含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要素,而这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改变语域以及该语域中语言的使用。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具体分析,预先假设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由于语域的预测功能具有双向性,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之后设计出来的课堂活动,其语言是可预测的。教师可以用这种预测性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估和反馈。如果学生在活动中使用的语言符合该情景的设定,那么就证明该学生具备在该语境下应用英语的能力;反之,如果学生构建的语言不符合该语境下应有的语言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分析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帮助其深化对语境的认识,达到自如运用语言陈述事实、表达观点的目标。因此,语域理论不仅可以用来设计课堂活动,同时也是评价学生表现的绝佳手段。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活动设计意义非凡。语域理论的应用使得课堂活动设计更具层次性、针对性。恰当地运用该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热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语
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英语技能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课堂设计缺乏理论依据,往往不能针对具体语境具体分析,从而难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篇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域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语言变体,能够运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层面,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以此为依据设计课堂活动,能使课堂活动更具针对性,更加系统有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Complementarities in Language [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8.
[2]贺文丽.功能语篇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 2 (04): 28-31.
[3]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22(01):3-10.
[4]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 2006 (05): 53-57.
[5]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06): 424-430.
[6]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9(03): 190-197.
[7]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1, 8(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