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9邱春英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邱春英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旨在通过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会从多元文化视角观察世界,思考问题。文章以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指导原则,以《新应用大学英语》(2)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怎样帮助学生获取可迁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人向职场人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可迁移的知识

【基金项目】此文系武汉学院2015年教学教改项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与全人发展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新应用大学英语》教材使用为例”的研究成果。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会从多元文化视角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从而助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就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达到的最终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怎样借助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呢?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简介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由美国学者William G.Spady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此后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Spady(12)认为:“成果导向教育是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所具备的能力而形成的教育体系,这些能力对学生极其重要,该体系的所有内容都要明确地聚焦于这些能力并据此而展开。”(引文出自William G.Spady.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引文原文为英文,本文的中文表述为笔者译。以下出自本书的引文皆标明页码,不再一一说明)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成果导向教育更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表现,更推崇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批判思维,强调有效的沟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客观的点评,记录、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并及时予以反馈。Spady(12-13)同时指出:“成果导向体系构成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1)形成一系列明確的学习成果并使其在该体系的所有要素中反映出来;(2)在成果导向体系下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并促使学生达到这些重要的成果。”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之初就必须明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达到的效果和具备的能力;学习完成后要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根据了解的信息和形成的能力采取实际行动,将自己所形成的能力及可迁移的知识用于实际。每一阶段的教学全过程、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以及相关联的前后教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的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环环相扣。因此,“全面的成果导向模式包含多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调节学校间的运行情况,促进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19)。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包含的要素可通过下边的“成果导向金字塔结构图”反映出来。根据Spady(19-22)在专著中阐述的内容,结构图的关键要素及具体信息可以归纳如下。

一个执行范式:成果导向范式注重学生学会什么,是否已经学会,而学生何时以何种方式学习则不太重要,这个理念影响着决策的形式和具体行为的方式。

两个关键目的:确保每个学生在完成学习后都具备走向成功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特质;系统安排学校并使其有效运行,从而让学生取得成果并使 图1 成果导向金字塔

之最大化。 结构图(Spady,19)

三个关键前提: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能成功;成功的学习促进学生取得更为成功的学习;学校控制直接影响学校的学习条件。

四个执行原则:阐明最终学习成果意义的重点;为成功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支持;对每个学生取得成功都有高度的期望;根据最终学习成果反方向设计教学过程。

五个实施要点:明确成果,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记录结果及确定发展方向。

这五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要求。以上内容表明要有效地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以下四方力量缺一不可。

首先,学校要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细则,提供有效的管理服务,为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促进其落实。

其次,教学管理部门要协调好各门课程间的关系。要达到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不同课程合作,每门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指向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培养合格的人才。

再次,教师要组织和调节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适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学材料进行多层级的合理安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层面上完成教学目标创造条件和机会。

最后,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安排、所有教学活动设计所参照的唯一对象。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做出反应,那么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只能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是有效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核心,任何强调一方而忽视他方的做法都是对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片面解读,有违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初衷。本文以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为框架,依据《成果导向金字塔结构图》,结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教材《新应用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Responsibility(责任)的内容,探讨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怎样有效实施成果导向教学模式。endprint

二、第四单元架构简介

第四单元内容由以下五个板块构成。

单元话题导入(Warm-up):单元话题的浅层涉及,让学生宽泛地了解话题内容。

主课文(In-depth Reading):单元学习的主要材料,本单元主课文的内容有关比尔·盖茨与慈善事业,旨在突出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辅课文(Further Reading):主课文的补充,本单元辅课文的内容关于学生及其自身的教育问题,旨在强调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团队合作(Team Project):单元话题的实践,旨在让学生根据单元话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职场一瞥(A Glimpse of Workplace):主课文的延伸,本单元“职场一瞥”的材料内容关于职场人如何践行职场责任,从而赢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本单元以主课文作为单元话题的支撑,其他部分互为补充,就“责任”这个话题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思考角度。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与专业课程不同,作为通识课程的大学英语,其开设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技能训练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逐渐养成多维度思考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任何时代,社会都需要有责任担当的个人;就个人而言,不仅要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更要身体力行地践行责任。这既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又是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生的最基本的期许。换句话说,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学有所长,更要有责任,能担当。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大学课程教学的指南,这正是笔者对第四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南,同时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材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探索不同文化背后共性的问题,即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个人、社会、环境及生活之间的关系。

综观《新应用大学英语》第二册的内容,第四单元的编写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责任的内涵。责任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而践行责任则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因此,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责任的内涵、责任与个人发展、踐行责任。

(一)责任的内涵

在进行“责任的内涵”教学设计时,笔者重点选取的材料包括单元话题导入的第一部分“名人名言”,主课文Charity—the Most Gratifying Job on Earth以及辅课文My Education, My Future。在“名人名言”(引文出自张克建《新应用大学英语(2)》,引文原文是英文,括号中的中文表述为笔者译)部分,教材提供了英语国家不同领域的五位名人的名言。

1.William Bultler Yeats(威廉·巴特勒·叶芝,英国诗人)谈及责任和理想的关系的观点“In dreams begins responsibility”(责任始于梦想)。

2.John D.Rockefeller(约翰·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慈善家)认为权力、机会、财富都来自社会,而责任、职责与义务则是社会资源受益者应有的态度。他的名言“I believe that every right implies a responsibility; every opportunity, an obligation; every possession, a duty”(我坚信任何权力必然包含责任;任何机会必然包含职责;任何占有必然包含义务)表明了他的观点。

3.Abraham Lincoln(亚伯位罕·林肯,美国前总统)的名言“You cannot escap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omorrow by evading it today”(你不能以今天的回避来逃脱明天的责任)指出个人不仅要有责任意识,还要勇于担当。

4.Winston Churchill(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前首相)指出个人价值与责任成正比例关系,他的名言“The price of greatness is responsibility”(伟大的代价是责任)诠释了他的观点。

5.Bill Gates(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名言“Although I dont have a prescription for what others should do, I know I have been very fortunate and feel a responsibility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in a significant way”(尽管我不能规定别人应该做什么,但我清楚自己很幸运,并且有责任以有意义的方式回报社会)表明责任就是回报社会的一种自觉与自律。

笔者在这个部分做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对名言的理解;然后借助网络搜索了解五位名人的贡献;最后结合五位名人的贡献讨论他们理解责任的不同角度。以上活动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这个环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责任的内涵,引导他们思考个人、理想、责任、担当、义务、自律之间的关系。

主、辅课文用更多的语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责任的内涵。

主课文Charity—the Most Gratifying Job on Earth是比尔· 盖茨的一篇博客,谈及了他们夫妇投身的慈善事业,展示了成功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文章包含三点信息:家庭教育在个人责任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慈善事业就是专注于某个方面对他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事慈善事业需要充分谋划,切实践行与从容应对。endprint

基于这些信息,笔者对主课文进行的教学设计如下:(1)以“家庭教育”“个人成长”为关键词上网搜集资料(文字、视频、音频等),然后由小组长组织主题讨论“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并提交讨论报告;(2)学生分享自己对“慈善”的理解,以“个人”“企业家”“慈善”“社会责任”等为关键词上网搜索资料,重点了解中国企业家们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3)结合课文内容及搜索的信息分享成功的企业家怎样让慈善事业落地生花。

以上活动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1)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重要性;(2)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必然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3)普通人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也是在践行社会责任;(4)践行社会责任必须从大局谋划,小处着手。

辅课文My Education, My Future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篇演讲词。奥巴马指出学生所受的教育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未来密切相关,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学生要对自己的教育和未来担负责任。辅课文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相关的问题。该部分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在课外组织团队成员共同解决,课堂上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阅读分享,分享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辅课文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内容:(1)学生的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2)学生怎样担当自己的教育责任;(3)学生的教育与国家的发展;(4)学生的教育与爱国;(5)搜集信息了解我国不同领域有影响的人物的教育情况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意识到:(1)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人担负的主要责任不同,学生阶段的主要责任是对自己的教育负责;(2)践行教育责任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合力而为,更需要学生自身的毅力与坚持,教育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3)爱国与个人息息相关,学生认真地践行自己的教育责任就是爱国。

(二)责任与个人发展

关于责任与个人发展,笔者选取了“职场一瞥”的语言材料“Get Paid More and Promoted Faster”进行教学设计。这篇材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元话题下的职场生活,内容是职场人如何践行职场责任,赢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为:(1)提供网址链接,方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作者Brian Tray及其有关职场中个人发展的观点;(2)思考作为职场人,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全部或部分地完成学习内容,语言技能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做。

(三)践行责任

在探讨践行责任时,笔者选取了单元话题导入的第二部分及团队合作两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单元话题导入的第二部分涉及三个与责任相关的观点:(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很重要;(2)世界更美好,人人皆有责;(3)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教育担责。学生在对这些观点表示赞同或反对的同时必须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其批判性思维。

团队合作是针对践行责任进行教学设计的另一个信息板块。团队合作的主题是有责任感的人在家庭、学校及工作中表现出的优势以及怎样成为有责任感的人。针对主题,笔者给出了两套设计方案。

方案一:(1)讨论列出有责任感的人在家庭、学校及工作中表现出的优势;(2)讨论列出“responsibility”代表的特质,这些特质表明了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努力的方向;(3)对照特质思考自己是否是有责任感的人,如果是,自己具备哪些特质?如果不是,怎样改进提高自己?

方案二:(1)身为公司职员要为公司及自己承担哪些责任?怎样践行?(2)身为公司领导要为公司、员工及消费者承担哪些责任?怎样践行?(3)公民对国家承担哪些责任?怎样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4)比较分析自律型和他律型有责任感的人哪种更好。(5)作为学生,应在哪些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方案一从日常生活入手探讨责任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思考自身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与责任担当上的修为,以期学生能明白责任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能培养责任意识。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不同语言技能层面的学生均能不同程度地进行参与分享。

方案二从职场入手延伸至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个人责任,明白不同的人生阶段承担的主要责任不尽相同。方案二对学生语言技能要求较高,意在引导语言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对话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话题的讨论与分享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

这两套设计方案的切入点由浅入深,问题由日常生活向职场生活及社会生活逐渐过渡,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技能基础选择性地参与部分或全部团队合作内容。

通过对责任内涵、责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践行责任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笔者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背后人们对于责任担当的共同期待与追求,明白责任的多维度内涵,明确责任在生活中的点滴落实;同时,通过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輸出,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可迁移的知识。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平台,而且是学生思想发生转变、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课本知识的学习怎样帮助学生获取可迁移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提供了新思路。笔者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怎样使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相结合,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同的课程之间怎样协同合作,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更多同行的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Spady, W.G.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2]张克建.新应用大学英语2(基础篇)[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77.

[3]成卓韦,於建明,王家德,等.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析——以大气污染控制课程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3):288-292.

[4]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育,2015(03):32-38.

[5]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5):47-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