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的原因

2018-01-29赵国华

新一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赵国华

摘 要: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滞后于公办高校,其主要原因有教育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信息化资源发展不均衡且缺乏共享、无相应的保障体系、学校领导重视不足等,导致信息化教学发展相对缓慢。

关键词: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原因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豫教科技〔2012〕147号)指出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但河南省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于公办高校,如管理模式不规范,设施不全或建设落伍,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硬软件的建设,这只为满足日常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需要,而后期维护、信息化资源及其安全建设等方面缺乏政策保障,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严重阻碍了这一进程。目前如何扭转这一局势,使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呈良性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主要就河南省10所民办本、专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当前所调查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致使该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信息人员编制,而且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甚少,在受限的条件下无法共建更多更优的信息化资源。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信息化资源量相对较少;学生只开设一门《现代教育技术》且一学期的课,学习最基本的有关信息化的教育系统、教学设计、教学技术及信息化教案、网设计等内容。

就信息化管理队伍而言,这是一支年轻的管理员队伍,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而且人均服务师生数量部分民办高校甚至超过千人,而最低服务师生数量为271人。管理队伍没有达到定量的指标,致使技术人员只能服务于多媒体、网络等软硬件的建设与后期维护,而没有更多时间来集中学习培训,更没有精力和时间来指导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所以关于整个信息化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高难度或优质资源的学习更是一种奢望。

就教师信息化水平而言,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性不高,也没有相应的时间保障。据调查,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均为30岁左右的硕士研究生;而少部分高级职称的则是返聘或外聘的副教授或教授,他们更无思想意思来推行信息化教学的,而是传统的板书教学,一笔一板擦一教材一教案就构成一节课的教学世界。因此,目前民办高校“教职人员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更使得一些教职工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不强,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热情不高。” 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科研及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

另外,民办高校的教师仍是重教学而轻科研。但每位教师一周十五六节甚至二十节左右,因专业性质不同有的老师甚至带三四门课,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更全面的信息资料,更不可能谈及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不能保障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在10所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据教育信息化的负责人透露,目前教育信息化设备主要有电脑、投影机、展示臺等通用硬软件配置较全,且使用率较高,但诸如数码摄像机、电子教鞭、录课宝,甚至包括话筒都没用普遍配备,只是限于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有限地配置,在老师的教学中是严重短缺。由于资金匮乏,教育信息化的系统工作不能紧跟教学、科研的发展,“造成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及资源无法共享等的‘信息孤岛现象” ,这制约着地域性民办高校的统筹发展。

因此,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主要集中在日常简单操作使用的多媒体PPT课件放映上,并在电脑上安装相关专业的系统软件而已。而其它现代化教育设备均没提上日程,这就不能有效保障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实施。

三、信息化资源发展不均衡且缺乏共享,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校教育是培养各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民办高校又是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急剧发展,部分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社会现实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比如,精品课程的设立,各高校自己组团建立同一名称的精品课程,各自为战,这不能保证优质资源的最大化与共享化。又如,软件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各民办高校同时开支大笔办校经费用于相同资源的建设,而后期又跟不上资源信息的同步更新,以致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教学需求。

如所调查的10所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最长的建校历史才32年,而最短的民办高校才创始于2011年,至今仅有6年的校史,高校为了生存肯定不重视或不建设信息化资源,更谈不上如何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现有实施,长久发展规划更无从谈起。而个别办校时间相对较长的,能紧跟时代发展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如我们调查中的H高校,以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为依托,以信息资料建设和共享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法规、政策和标准建设为保障,致力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实质性发展。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靠高科技人才,二靠管理体制的建立。但据调查可知,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体系的建立非常不完善,只有S高校设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如下图3-1所示),而其他院校无上层领导主管部门,仅一个信息化中心主任或处长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整项工作的运转,培养了一批“全能型”骨干技术人员,如校园网络的维护、升级,多媒体教室及图书电子资源的管理等工作,如此繁重的任务使工作人员更无暇顾及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培训,如图文信息资源的制作等。各工作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监管,真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现状,因此要形成系列的决策、规划、管理、实施和评价等机构,以促进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速运行。endprint

四、民办高校资金匮乏,社会各界资助力度远远不够

当前我国尤其支持或者鼓励社会资金来兴办教育,但民办教育的办学现状仍令人担忧。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大体上还处于教学型和职业技能型的办学模式,这也决定了办学的中低层水平定位。高职高专类人才院校属低层次;而知识技能型本科院校属中层次办学;而集知识、技能、科研与一体的则属高层次办学。

就河南省37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中,17所知识技能型本科,20所高职高专类院校,因此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普遍在低中档层次。而这类学校在办学时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如教室、宿舍、基本教学场地等最基层的教学条件,但对于需高投入的现代化设施需求而言,如实验室、数码摄像机等硬件却紧缺。

鉴于目前各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而言,与公办学校的差距甚远,而资金匮乏是制约民办高校高水平发展的脉搏。公办学校既有国家政府大力扶持,也有社会资金的慈善捐助,如家喻户晓的“逸夫楼”,在高校里邵氏主要集中于公立学校设施的营建,而没有倾向于民办高校。所以民营办学的法律责任人一般是个体或股份制经营,而学校的整体运作再没有其他社会资金的捐助,可以用“单枪匹马、单刀独斗”来形容我省甚至我国的民营办学困境。

五、教育信息化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发展动力不足

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发展更需要足够资金的投入,以保障其正常的运转。但上文已经提到,民办高校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援。

其次,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无相关政策保障,即无决策部门进行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或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文件政策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

再者,据调查统计,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如没有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更缺乏高职称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导致该领域研究成果的不足,继而转化为实践技术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最后也使民办高校少了一条资金渠道,即成果转化再应用经费的资助。

最后,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没有设置层级领导的管理模式。除S高校有主管副校长负责信息管理中心的整体运作,其它被调查的9所民办高校里皆无上级主管部门,更无西方高校里所设置的CIO(首席信息官)职位。

六、民办高校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足,导致该项工作的边缘化

基于对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调查,各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人员皆声称校级领导甚至顶级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淡薄,新科技对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视而不见,对当代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没有重视信息、研究信息、利用信息的紧迫感,反而认为信息化建设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求太高,增加工作压力和负担,不愿意建设和使用。”

因此,一方面民办高校信息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是民办高校的不善管理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果通过科学管理,“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可以有力地推进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此类情况而言,要加快我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层级管理体制,必须有全体统筹规划发展的一级管理和服务性二级管理职能部门即“网络中心”,改善当前“重技术轻管理”的现状。

总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民办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实现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需要各民办高校通力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以有力地推进我省高等院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小璐:《福建省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創新教育. 2015.4.

[2]刘晓梅:《新时期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3.6.

[3]叶时平,金菊爱:《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