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对策研究

2018-01-29刘青

新一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对策

刘青

摘 要: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但因高校环境的特殊性,使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影响越来越大,过激的网络舆情容易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不当处理会加速高校突发事件的恶性发展;失真的网络舆情通常会延缓有效解决问题时效。为此,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了解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策

一、高校突发性事件和网络舆情内涵和特点

高校突发性事件指的是在高等教育学校中突然发生,以大学生为主体,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危险和紧急事件。引发这类事件可能是自然原因,也可能是人为造成,还可能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成因。这些突发性事件,都具备了时间突发性、快速传播性等特点,由于其波及范围通常较广,所涉及的大学生群体又较为活跃,事件本身较为敏感,且通常带来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网络舆情指的是因为事件的刺激而形成的,以网络形式传播的社会公众对该事件的观点、看法、情感以及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高校网络舆情指的是大学师生对社会或者高校发生事情所持有的态度、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其具有内容自由随意、传播迅速广泛、影响相互交叉等特点。

二、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产生的动因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针对校内突发事件所形成的看法或情感一致的前提下共同采取的行动,也是学生情感意愿的表达。就当前而言,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主要包含如下三点:

一是主观焦虑的强化与放大,而通过发布、传播、分享这些突发事件的信息也是他们为了缓解主观焦虑的一种发泄方式。二是群体性意愿的感染以及学生个体理性的丧失。三是因为心理不平衡,或者是需要情感发泄。

三、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

总体说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会经历三个阶段才能最终形成:

第一阶段:发生阶段。在高校内部出现突发事件之后,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大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由于熟悉网络,会通过一些网络平台例如微博、微信或是论坛等平台传播信息或者发起讨论,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最终就形成了网络舆情。通过调查发现,99.37%的高校学生会经常上网,在“你目前正在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有哪些?”的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微信(93.0%)、微博(61.3%)、QQ2.9%)。这表明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介,网络因其传播信息的迅速性和存在的虚拟性,可以使学生的各种猎奇心和情绪得以满足和宣泄。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其标志为网络舆情不断扩散,关注的人数持续增长。当网络舆情形成并产生一定热度之后,大学生、媒体以及社会公众也会不断加强对相关事件的关注,并引发更广范围的交流和议论,通过论坛、微博等形式继续发布或回复自己的看法,让事件的热度持续攀升。在调查学生“对网络上高校突发事件一些负面新闻所采取的态度时”,82.33%选择会关心,并且有35.33%的同学选择会与周围人讨论;“假设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评论,在网络讨论中大多数人持同一观点,如果您认为他们观点不正确,会发帖或者跟帖提出相反的意见吗?”75.39%的同学表示会跟随大多数的意见,11.67%的同学表示敢于提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意见

第三阶段:淡化阶段。在突发事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之后,其热度会达到顶峰,在这个期间,随着突发事件被调查清楚,网络舆情将会慢慢淡化。特别是当出现新的突发事件或是新的舆情出现时,受众会不由自由的吧目光集中到新的热点中,以往的舆情也随着淡出公众视野。然而一些引起社会巨大轰动的舆情信息,当出现类似事件或者新的诱因时,也有可能会旧事重提,并在此引发社会热议。

四、高校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控制与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淡化效果;如若处理的不合理,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是虚假信息不断扩散,学生群体产生焦虑情绪。二是焦虑情绪不断蔓延,学生群体与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造成冲突。三是校内冲突将会延续至社会冲突,给社会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在“学校是否应当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这一问題上,67.51%的人选择“是”。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相关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管。但通过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管理工作情况”,54.89%的同学认为学校此项工作做得一般,不够完善,25.87%的同学认为学校此项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基本没什么管理。这些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被学校忽视,以至学生对于学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方面的满意程度不高,也侧面反映了高校管理者对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缺乏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在高校出现突发事件之后,想要对网络舆情实时有效的监管,要加强防范从源头上淡化网络舆情的产生,在调查学生“对学校关于校园网络舆情的处理效果”时,62.15%的人选择“高校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15.14%的人选择“高校监督能力不强,不良信息常常无人监管”。在大部分学生看来,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还存在较多漏洞,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所以,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时要协调引导从过程中规范网络舆情的传播,要建立机制从结果上吸收网络舆情的反馈。采取预防、公开、沟通、和人本原则,不断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一是要做好信息汇集工作,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受众只需要通过论坛等平台来传达自己的看法,在高校出现突发事件之后,几乎所有有关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因此,如果想要回应这些表达诉求的信息,就应当广泛搜集这些信息。二是要做好舆情研判工作,对广泛搜集的信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进而对突发事件的的性质和舆论的走向进行定论。

2、要建立完整的联动机制。一是要做好策略选取工作,对于事件发生与舆情传播主客观原因、相互关系、发展趋势的分析后制定和选取科学有针对性的策略来形成回应;二是要做各方动员工作,各方动员是完成策略实施的关键性工作,包括了内部资源联动和外部资源联动两个方面,即学校相关宣传组织部门以及校外的政府机关部门共同联手。调研数据显示,约69.4%的同学认为网络上的舆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因此,学校进行适当的舆情发布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和引导具有重大作用。

3、建立可靠的善后机制。一是要做好事件追踪工作,通过资源动员将策略实施后,要对学生群体的反应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并做好统计工作;二是要做好事后恢复机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将会给学生带来对学校认同感、归属感的削弱,要通过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合理疏通来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燕道成.群体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2]项平.公共网络舆情事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蒲红果.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4]许方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5]陈谦,陈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2年第2期

[6]张翠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基本原则、机制保障与路径选择[J].前进,2017年第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