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中“泡泡”提示语的运用
2018-01-29康文娟
康文娟
摘 要:现代小学语文教育重点集中到了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因而采用了诸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的教材编写方法,以及教学引导路径。在下文化探讨中,就是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作为研究对象,先指出“泡泡”提示语的价值及意义,然后针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措施或策略做出经验性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泡泡”提示语;运用;课文
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育在教材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其中“泡泡”提示语即是这种改革的成果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第一人称对文本中的知识点加以提示,其位置一般以文前、文中、文尾为准。从作用方面观察,既满足了小学生的童真心理,也给其带来了诸多启迪。以下对主题做出具体讨论。
正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会看到精读课文中出现了新增的"泡泡"提示语,从中能看出其导学系统的改革尤为突出。教科书中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意图明显,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置于文前,能够起到激起学生趣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牵引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或以疑问,或以感叹,或以开场白引导等,均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的进入到了文本之内。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话题”一步步根据线索带领学生完成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果它的位置在文章之中,则是为了以重点句、关键词、难点段等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解决文章中的难题、问题。一方面它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突破口。如果它的位置在文末,则是为了达到升华主题的目标,以此令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特色、人物的情态、语言运用的特征,以及中心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与引发思考等。
二、“泡泡”提示语的运用策略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之中,对于“泡泡”提示语的运用因其用法、作用而不同。因此,也需要采用诸多与之相适应的运用策略。下面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经验中对于“泡泡”提示法的运用与经验总结从三个方面做出说明。
(一)“导航”运用法
“导航”运用法的意思是以“泡泡”提示语作为一个牵引路径,令学生发挥出其自主性。比如,在《浅水里的小鱼》一文中就出现了“如果你看到动物受伤了,你会觉得心疼吗?”这样的泡泡(位置在课文后),当学生完成课文学习后,教师就可以较好的利用备好的教案,按照课堂牵引发,提示性的进行一些激发性引导,令学生以几人一组的形式去讨论作为“主人公的我”是否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去处理这个问题,或者进一步令学生在自主组合之下,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并按照小组讨论形式对课文进行主题回顾,然后寻找更多元的表达。这种导航运用法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按照“泡泡”提示语去主动的感受、体验、转换、表达学习到的知识,并由此进一步以个性化原理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等。
(二)“話题”运用法
“话题”运用法主要抓住了“泡泡”提示语的价值引导与意义升华。换句话讲,在课文中所应用的“泡泡”提示语在多情况下为学生植入了更为高贵的价值牵引,而这些价值与指导意义的内涵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感悟。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泡泡”提示语隐性提示的“价值与意义”,然后透过总结性的“多个话题”中心作为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理解、讨论等。比如,在《荷花》一文中吐出“泡泡”的就是对白荷花大圆盘描写的一段,而文章中的“冒”与吐出泡泡的“冒泡”相得益彰。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疑问句设,提示学生关键词的存在,学生就可以根据扎眼的“冒”字更好的去把握这个描写时的关键词,并按照此方法对“长、钻、显、露”等词汇进行有效把握。同时这种教师提示性的“话题”牵引可以激活课堂讨论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张力的增强。
(三)“探究”运用法
顾名思义,“探究”运用法就是通过“泡泡”提示语为使学生认识到它所起到了线索作用,令学生根据“泡泡”提示语一步步的去思考课文中的内容、思想、意义等。比如,以《翠鸟》一文为例,其课文中就存在引导学生去发生质疑的“泡泡”提示语,其句子是“为什么叫翠鸟”、“翠鸟有什么特点”等。这句提示语明确了以问题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泡泡”的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讨论、阅读课文,并按照问题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答案。另一方面,在“探究”运用法之下,需要按照泡泡提示语由教师做进一步的牵引,为学生提供一些后续的同一主题的相关问题的解决等。
三、结束语
除了上文所述的对“泡泡”提示语的直接应用,还能够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开展一些延伸性应用。比如,以“泡泡”提示语的方法,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何在,课文中的鸟属于哪一纲、哪一科、哪一目,或者是什么种、什么属等。这样就可以令一篇文章在“泡泡”提示语引导之后既完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能够解决对文章的理解问题,最重要的是还能够进一步使其得到延伸性应用,为学生下一步的深入式探究提供方法与路径。
参考文献:
[1]裴娣娜.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及应用浅析[J].文教资料,2016(5).
[2]李晓东.基于小学生心理的教材设计创新特点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7).
[3]王长智.让阅读照亮每个孩子的童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