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培养研究

2018-01-29秦海丽

新一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培养

秦海丽

摘 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创新思维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这也是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思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加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最终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出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思维方式;培养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当今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因此,作为高端人才培育基地的大学校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不能够做到创新,那么这个民族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实践证明,创新思维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希望,高校的相关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在大学生的思维建设过程中,创新思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维,创新思维具有反常性、辩证性、开放性以及科学性,这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活能力以及独创能力,正是由于创新思维的存在,人类能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断的创造和超越。创新思维是对一般思维的创造发挥,是人类在民族心理上凝结成的一种精神状态,通过创新思维,人们把生活变得更好,让生活更加便捷,因此,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的一种改变和一种突破,决定着该民族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新,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发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人是认识的主体,人从一开始便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会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和适应传统文化,因此传统的思想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会对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这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民族文化底蕴的深浅也对个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主体的创新思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在我国社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每个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度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首先是地理环境隔绝状态的大陆性文化。中华民族处于一种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滋生了特殊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强烈的中央管理意识。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封闭状态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注重于之于自身体系的整合和自我体系的完善,对于外来文化经常会带有否定的态度,即使是吸收外来文化,也仅仅是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相同点,排斥不同点,最终把这部分文化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其次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化,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规模比较小,而且物质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正是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天人合一,人必须要尊崇自然、顺应自然。因此,中国古代人民重实用思维、轻理论思维,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不利的。与此同时,由于农耕自然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崇尚团队合作,具有较强的群体观念,而西方国家的是普遍崇尚个人奋斗,追求个人利益。这种观念体现在科学文化领域,也就形成了整体观的科研意识。最后是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儒家思想,古有谚语,枪打出头鸟,因此,古代人民往往安于现状,不敢求异冒险,因此创新思维意识不强,不敢提出新的理论。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思维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融合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动力。

首先是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忧患意识,这种中华文化传统理念有效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并且让人们勇于开展科研创新方面的创新和突破,这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孔子曾经说过,居安思危,因此,这句话体现着民族忧患意识,蕴含着中华儿女对于阻隔的热爱,并且要求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不断推进,当代大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奋进专一的精神。自强不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之一,一个人必须要有所追求,树立宏大的精神目标,并且自强不息地进行努力,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创新。

其次是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从事物的整体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从而更加透彻地观察宇宙和人生,把一件事物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道德经中,充分体现了这种辩证思维方式,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言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性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辩证性,对于中国现代以及未来的创新思维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柳涛,刘莹.贵州省高校材料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成才教育的研究[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230(2017-11-08).

[2]刘亚明.批判性思维对于学习设计的促进作用[J/OL]. 艺术科技,:(2017-10-27).

[3]邓琪,朱祖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J/OL].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01):1-2(2017-10-16).

[4]陈韵桥.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OL].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133-136+152(2017-09-26).

[5]张艳霞.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OL].中国培训,:1-2(2017-06-22).

[6]張妍,魏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思想引导研究[J/OL].中国培训,:1-2(2017-06-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培养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