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单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2018-01-29李坚强范春海
李坚强,范春海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手足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导致手功能不健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科采用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单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51岁,平均37.2岁。伤因:机器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电锯伤6例。指别:拇指5指,示指6指,中指4指,环指4指,小指1指。缺损面积:2.6 cm×1.6 cm~3.6 cm×3.2 cm,均伴有肌腱外露。急诊修复8例,择期修复12例,均采用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
1.2 纳入标准
⑴指端创面肉芽组织新鲜,伤口无感染。⑵均为单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⑶年龄为18~51岁。⑷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6 cm×1.6 cm~3.6 cm×3.2 cm,且有肌腱外露。⑸无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及糖尿病。
1.3 手术方法
创面处理:对患指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污染及失活组织,并游离优势侧指动脉、静脉,标记备用。污染严重创面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待创面无感染迹象时,行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术。
皮瓣设计:在跗内侧内踝至足舟骨间约6.0 cm×4.0 cm的椭圆形区域内,根据创面大小设计静脉皮瓣,同时可根据受区动、静脉走向结合供区静脉走向,灵活设计皮瓣的轴线方向[1]。
皮瓣切取: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气压止血带下进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常规消毒铺巾,行患指常规清创,解剖优势侧指固有动脉及静脉。沿皮瓣设计线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深筋膜下解剖、游离皮瓣,游离过程中注意保护皮瓣静脉,保证皮瓣内包含深浅两层静脉,勿使两层血管分离。显微镜下将取得游离皮瓣的深层静脉与受区指固有动脉吻合,浅层静脉与手指背侧静脉或指掌侧浅静脉吻合,均采用指固有动脉-深层静脉顺静脉瓣的血流方向。供区宽度小于2.7cm时可直接闭合创面,不能直接缝合时,采用腹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打包加压包扎。松止血带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给予缝合伤口,无菌敷料包扎,石膏托外固定[2]。
1.4 术后处理
术后皮瓣均经过3 h左右的血运重建期,在这段时间内,皮瓣颜色略显苍白、张力略低,2~3 h后皮瓣血运良好。术后给予常规“三抗”治疗,持续烤灯照射保暖,严格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皮瓣血运,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嘱患者及其家属禁止吸烟,防止血管痉挛,术后14 d拆线。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患者逐渐加强功能康复训练[3]。
2 结果
本组20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给予取出栓子,重新吻合后皮瓣成活。本组均经12~1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良好,皮肤质地柔软,弹性好。
3 讨论
3.1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在肢体解剖中发现,在跗内侧内踝下3.0 cm至足舟骨之间约6.0 cm×4.0 cm的椭圆形区域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中有深浅两层静脉系统。深层静脉为大隐静脉的属支,血管直径在1.2~1.5 mm,浅层静脉为真皮下静脉,血管直径在0.6~0.8 mm,两层静脉系统之间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交通支[4]。
3.2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的“类生理性皮瓣”的特性
经研究发现跗内侧区内踝至足舟骨之间约6.0 cm×4.0 cm的椭圆形区域内,皮肤及皮下组织存在深、浅两层静脉系统,手术中用肝素生理盐水灌注皮瓣深层静脉时,发现皮瓣出现轻度肿胀后,浅静脉就会有明显的肝素盐水渗出。这说明两层静脉系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毛细血管交通支,而不是两层静脉系统的短路。术后观察皮瓣血运的过程发现,开始时皮瓣颜色苍白、张力略低,经过3 h左右皮瓣血运重建期,皮瓣逐渐转为红润,也可证实上述观点[5]。这可能是跗内侧静脉皮瓣成活好、质地优良的重要原因。
3.3 该皮瓣的优缺点
优点:⑴皮瓣的皮肤特点与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较为接近。⑵血管较为恒定。⑶供区隐蔽,对行走功能无影响。⑷皮瓣修复后外形逼真。缺点:⑴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性相对较高,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⑵皮瓣内无感觉神经,皮瓣感觉差[6]。
总之,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是一种新型的微型静脉皮瓣,该皮瓣具有“类生理性皮瓣”的特性,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