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人工置换髋关节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8-01-29陆瑾
陆 瑾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能够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然而由于接受该术式的都为老年患者,受到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对手术耐受性差等原因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1,2]。为此,本研究对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了循证护理,结果表明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在本科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8例、32例,患者年龄41-80岁,平均(67.1±7.58)岁;手术原因:股骨头坏死患者2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方法如下: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护理对策的可行性、适用性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循证护理方案:(1)并发症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对此,术前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他们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防医患纠纷。另外,手术中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鼓励和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并对患者的下肢采取相应的物理治疗,同时可教会患者家属相应的按摩手法,配合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便更好的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心理护理:患者常常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疑虑、担忧等心理,担心手术失败或是无法达到预期,从而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沟通,并关注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不适症状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患者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详细向患者说明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等,告诉患者这些都是术后恢复阶段的常见现象,只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可以尽快促进康复,从而让患者对疾病以及手术产生正确的认知,提升配合依从性。(3)严格无菌操作:为防止感染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执行各项操作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护理效果从NRS评分、住院时间、恢复行走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采取百分制评分法,分数与满意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检验方式为t检验,检验方式为x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NRS评分分别为(1-3)分、(2-3)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1-2)分,平均住院时间为(15.8±3.5)d,平均恢复行走时间为(9.5±5.5)d,对照组以上各项数据分别为(2-3)分、(18.7±4.6)d、(14.5±4.8)d,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无静脉血栓的发生,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在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6.3±1.7)分,对照组为(82.6±3.4)分,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循证护理讲求“遵循证据”,对患者提供科学、可行、有效的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加重视,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临床护理对于临床治疗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现代医学已经将临床护理作为临床医疗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表明,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减少了平均住院时间,提高了住院满意度。该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