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
2018-01-29古丽努尔胡赛音
李 倩,古丽努尔·胡赛音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及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等措施,对人群予以辨证护理,以促进人类健康。目前,它已发展成为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在临床护理及中医学中均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1]。
我院2012年成功创建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我院骨伤科2016年、2017年连续被评为自治区重点专科培育科室,护理人员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在掌握骨伤科优势病种的中医整体护理方案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深入开展各项中医护理工作,体现中医护理精髓。
现将我科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临床应用现状:
1.1 中医护理方案在我科优势病种中的临床应用
我科常见的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优势病种为:腰痛病、项痹、膝痹、面瘫、骨蚀、尫痹、胫腓骨骨折,全体护理人员均系统掌握这7种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者全程实施“常见疾病中医护理方案”。首先根据医生确定的证型,结合中医护理评估观察到的症状,再按照“方案”中的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证候施护及个性化的中医健康指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最后责任护士填写每名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表”,客观记录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后的护理效果、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终真实地评价方案的实用性并提出改进意见。护士长及分管质控的护理骨干每月对“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管,确保护理方案有效实施。
1.2 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特色服务的重要手段,在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我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TDP红外线照射、刮痧、拔罐、艾灸、穴位按摩治疗腰痛病、漏肩风、项痹、膝痹、尫痹等疾病,可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疗效;耳穴压豆按压的部位选取肝、肾、皮质下,可辅助治疗腰痛病,选取神门、枕、颈,可辅助治疗项痹,同时,耳穴压豆还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紧张情绪,促进睡眠;中药冷敷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疼痛;四子散中药热熨改善术后卧床患者腹胀和便秘;平衡火罐疗法配合循经取穴治疗腰背脊筋膜炎等16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1.3 中医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要求,我院护理部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实行量化管理模式。我科针对护理部的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计划、组织业务学习与中医护理个案查房、每月进行中医理论及操作考核(考核9O分为合格,合格率100%,)、各层级护理人员按时、按要求完成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定专人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疗效分析、优势病种开展情况的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分析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护理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鼓励护士积极撰写中医护理论文,开展中医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体系。
2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护理评估机械化,辨证施护形式化
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评估时缺乏系统全面的护理问诊和病情观察;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2]。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2.1.1 护理人员多数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护理评估及辨证往往依附于医生的结果,被动地施护,从而影响施护效果。
2.1.2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得知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如何,患者满意度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及反馈。
2.1.3 健康教育未体现个性化,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
2.2 中医护理技术内涵挖掘不充分,开展受制约
目前,我科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种类、人次逐年上涨,但存在中医内涵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如:为患者拔火罐后,罐斑颜色不同,意义也不同,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证型,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中医技术操作实施的时间、开展的频次,同时,也不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健康指导。个别年轻护士操作不到位,也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施。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2.2.1 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集中在对操作流程的讲解、对注意事项的识记,而对机理阐述不够充分,导致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原理掌握程度有限[3]。
2.2.2 临床科室护士缺编,护理人力资源存在很大的不足;而中医护理技术耗时长,护士的时间多被静脉输液、护理文件的书写、外勤工作所占用,导致护士没有时间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2.2.3 个别年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手法不到位,没有达到操作的效果,导致患者不愿意再做此项操作。
3 对 策
3.1 积极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根据床位数、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对护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配置。继续深化责任制护理,配置一定数量的护理员,把护士的时间切实还给患者,使护士有时间、有精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从而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3.2 加强继续教育,对全体护理人员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技术操作的培训。培训不因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应充分阐述与技术相关的护理理论研究内容,将中医理论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相结合,完善技术应用细节,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评估能力和辨证施护能力[3]。同时加强年轻护士的责任心教育,不能只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了工作质量。
4 总 结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护理人员必须提高中医护理能力,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真正使广大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