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2018-01-29赵莎莎张剑萍
赵莎莎,张剑萍,吴 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1]。围生期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可降低DVT的发病率及病死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科护士深静脉血栓认知及干预行为的调查,以为指导制定深静脉血栓知识、干预行为及技能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总体为产科护士,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我院产科护士85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1)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能够独立当班的在职在岗产科责任护士。排除标准:辅助班护士、进修护士。
1.2 方法
1.2.1 研究设计
横断面描述性研究。
1.2.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及干预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所含项目包括护士一般情况(年龄段、学历、职称、护龄、在产科的年限,DVT知识获得途径) ;DVT相关知识调查:基础知识(共4题,每题1分,正确得分,不正确不得分)、危险因素(共22题,每题1分,正确得分,不正确不得分)、干预态度(共8题,同意得1分,不同意及不确定均不得分)、干预行为的实施(共6题,从未0分,极少1分,有时2分,经常3分)。问卷满分52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水平、态度及干预行为越好。本次调查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α=0.791,显示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研究者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前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85份,将所有回收的问卷经过专人审核,剔除不合格的问卷,有效问卷80份,合格率94.1%。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数据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80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段20-30岁护士占52.5%;在产科临床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不到40%;护师及以下占67.5%;学历构成中,以本科为主,占42%。
2.2 产科护士DVT调查问卷得分情况
2.2.1 总成绩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
调查问卷总分52分,基础知识平均为1.74±1.008(0-4)分,危险因素平均为16.88±2.207(11-22)分,干预态度平均为7.46±0.954(3-8)分,干预行为平均为12.83±3.916(0-18)分。本组护理人员最高51分,最低20分,总成绩均分38.775±6.156(20-51)分。
2.2.2 基础知识得分情况
在DVT基础知识中答题正确率最高的是DVT最严重并发症,为56.3%,其次是DVT三大病因,为52.5%,机械预防方法的回答正确率为43.8%,药物预防方法更低至21.3%。
2.2.3 产科护士对DVT危险因素认知的得分情况
护士DVT危险因素识别正确率中,高龄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100%;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术后、产后下肢活动少均为97.5%。而下肢受凉仅为50%,孕期体重增加低于50%,羊水过少因素仅35%。
2.2.4 产科护士对干预DVT的态度
研究显示,产科护士普遍同意“产科临床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DVT知识的健康指导”,“重视对产科临床护士DVT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均为100%。认同率最低的是“必须要建立产科预防DVT的指南”,“定期开展产科护士DVT知识竞赛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不确定或不同意者占为11.2%和23.7%。
2.2.5 产科护士干预DVT行为的实施情况
研究显示,产科护士对于干预DVT的行为得分从0分到满分18分不等。得分最高的是使“用DVT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孕产妇的危险程度”,分数2.45分;得分最低的是“熟练运用DVT预防及治疗方案”,分数1.99分。
2.3 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认知的知识问卷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1 不同年龄组、不同职称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差异比较
使用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三组间基础知识得分有差异(F=4.619,P=0.013)、不同职称三组间基础知识得分有差异(F=8.913,P=0.000)。进一步两两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段小于30岁的护士在基础知识得分方面与和年龄段30-45岁、年龄段大于45岁的护士的差异有显著性;职称护师及以下的护士基础知识得分方面与职称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以上护士间差异有显著性。
使用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职称间问卷总成绩得分有差异(F=4.750,P=0.011),进一步两两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护师及以下的护士成绩得分方面与职称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间差异有显著性。
2.3.2 对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不同学历组别的护士得分情况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产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认知不足。
3.1.1 对DVT总体认知不足
本次调查设计的问卷皆是涉及产科DVT相关知识中最基本的问题,满分52分的问卷,产科护士们平均知识得分38.775±6.156分,正确率76%。表明产科护士对预防孕产妇深静脉血栓越来越重视,但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总体认知仍需加强。
3.1.2 产科护士对DVT危险因素知识欠缺
本次研究中,产科护士普遍认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术后及产后下肢活动少、妊娠及产褥期、血栓史是引起DVT的危险因素,正确率高达95%-100%。而很大一部分护士不认为或者不知道下肢受凉、孕期体重增加、羊水过少是引起DVT危险因素,正确率仅为35%-50%。
3.2 产科护士对于预防DVT的态度积极,接受度高。
本次研究中100%的护士认为产科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DVT知识的健康指导;100%的护士同意应重视对产科临床护士DVT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研究同时显示态度与干预行为(r=0.234,P=0.037)呈正相关。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产科护士普遍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具有强烈求知欲,认为掌握DVT相关知识是必要的。由此护理管理者应增加DVT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3.3 产科临床护士对预防DVT干预行为水平中等偏上,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产科临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干预行为得分12.83±3.916分,总体情况良好,但是仍有2例在这一类别中得0分,虽然仅占2.5%,同样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们足够的重视。分析可能原因:(1)护理人员太过忙碌,忽略了DVT预防(2)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缺乏,无法进行相关预防。
3.4 产科护士趋年轻化,职称结构偏低,是影响护士DVT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研究表明产科护士趋年轻化。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产科护士趋年轻化必会带来临床经验不足,职业态度不够坚定等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及母婴安全。随着年轻护士护理安全问题迅速凸显,有报道,低年资护士更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被视为高危人群[3]。
针对产科护士趋年轻化,职称结构偏低,以下是几点建议及对策:
(1)在护理队伍中实行EAP
EAP即员工帮助计划,旨在帮助员工及其家属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企业气氛和管理,使企业获得很大收益[4]。护理队伍中实行EAP,遵循个性化、人性化原则,通过心理状况调查、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培训、心理咨询以及效果评估。从而帮助年轻护士平稳过渡到资深护士,使年轻护士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
(2)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质量
为切实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带教老师学历层次,优化带教队伍;建立带教老师考核机制,从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临床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建立带教老师测评系统,优胜劣汰。
(3)设置DVT相关课程
护理管理者根据产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全面的设置DVT相关课程,制定相应时间表,针对不同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专业发展,安排不同深度、广度的学习内容,分层继续教育。护士根据自身DVT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参加课程。
3.5 不同学历产科护士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认知、态度、行为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与李海菊[5]等调查结果不相同,可能原因:(1)护理专业课本中对于深静脉血栓的知识不足,无法满足临床需要。(2)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DVT继续教育课程要紧跟临床知识更新的节奏;结合临床DVT病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 小 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表明,产科护士虽然意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有学习DVT相关知识的愿望,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护士,尤其是低年资的年轻护士,对DVT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尤其是对DVT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欠缺。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及时、有效地发现DVT高危人群,延迟医护人员采取全面预防措施。护理管理者应加强产科护士DVT相关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尤其是低年资的年轻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