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29周进徐贞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验课保健实验教学

周进 徐贞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与健身、组织竞赛以及开展科研,需要在大学期间不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保健学是综合应用学科,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内容囊括了与运动有关的所有医学问题,涵盖面广,作为体育专业重要的实验类课程,实验教学表现直观、学生印象深刻,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扩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通过考察发现,目前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模式单一,课时少;内容陈旧,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设备稀缺,实验方法落后;实验考核简单,学生不够重视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的目标,对现有的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非常必要,在实验教学中掌握人体运动规律、体育保健与康复、诊断与治疗的方式、方法、原理,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1.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1.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中国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体育保健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如运动后疲劳消除以及伤后的恢复治疗方案等,但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高校才正式开设体育保健课程[1]。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理论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 体育保健学实验课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在上实验课前都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学到有用知识。但由于课时少,目前基本是一项实验两个学时,比如按摩、拔火罐等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因为时间限制,学生在刚学会操作就到下课时间,根本就没有继续思考和自行设计相关实验方案的时间,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延长实验教学课时。

1.1.1 延长实验教学课时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现象,对运动技术课充满激情和活力,而上理论课时萎靡不振,提不起劲;相对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充满活力。以我校为例,体育保健学的课时总共48,实验课时仅仅占8学时,也就是四次课,每次课学习一项内容。目前体育保健学最新版主干教材[2]配套的实验教材有64项实验内容,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显然是不可能的,但结合目前专业发展情况,可以将课时延长一倍,即16学时,和运动生理学的实验课时一致;而且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想要在实验操作上有进一步提高和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迫切需要延长教学课时,以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以后,能进一步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1.2 改编实验指导书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编写和使用年限已久,需要根据学科发展情况进行重修,要建立高标准的规范教学形式,涉及内容丰富翔实,搭配要合理、重点突出,以科技——健康——创新融合为主题,具备较强理论性、实用性和合成教育模式的特征。比如心肺复苏术,按照教材的内容,操作已经过时;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了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也由原来的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改为CBA(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学生对心肺复苏术充满兴趣和好奇,此项操作知识点较多,同时由于涉及到抢救生命,所以修改实验指导书非常必要和迫切。同时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实验课程表、印刷实验报告册、进行实验教学记录和实验准备记录及实验卡片登记等等。

1.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有自身特点,大多数学生在理论课学习中容易出现“被分离”状态,以及学生表现出“缺席的在场”现象。学生的“物质身体”虽然出现在课堂,但“精神身体”却是“缺席的”,是时常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状态[3-4]。长期以来,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多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方式多为“填鸭式”,即指导教师根据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将目的、原理、仪器及操作步骤等向学生讲解、演示,然后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操作。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外向活泼,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实验课呈现与理论课截然相反的状态,但照搬教材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实验课分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两部分,讲解理论时,学生沉静无活力,操作部分时又兴奋过度,课堂秩序往往出现混乱。所以上课时需强调课堂要求,教师要实时提醒,对整个课堂的氛围进行良好的把控。

因材施教。针对体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表面松散实则有序,形式自由内容规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式、课外开放式现场教学方法。利用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常用的平台进行知识的传授,并能和学生互动交流[5]。

1.3 加强实践教学

体育保健学属于应用型科学,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结合目前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增加课外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见解,给课题负责老师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发展。

在体育学院成立的现有的健美操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多个俱乐部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体育保健与康复俱乐部。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时间长、强度大,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给学生提供了保健康复实践操作的机会。结合学生伤病情况,对俱乐部负责人进行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的防治、运动损伤的急救、运动性疲劳的监测与消除等方面操作的培训,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养老院、运动俱乐部等进行使健康体质测试、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术的实践操作和宣传按摩的基本技术;闭合性运动损伤的物理疗法等在实践活动中熟练掌握和升华。

1.4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目前体育保健学实验课考核方式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结合实验课考勤和表现,至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却无从考查。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建议增大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弱化实验报告的分数比重,加强实验操作过程、小组合作效果、实验课堂表现等成绩比例,加强学生信息反馈制度[6]。对部分操作性强的如止血包扎、按摩、心肺复苏、运动损伤急救等演示性实验,考核时采用学生抽签,操作演示后让其他同学评分。分小组进行竞赛,每组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成绩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为了不影响整个小组同学的成绩,这一名学生会尽力做好实验操作获高分,从而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

2.结语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特点,针对目前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适合专业特点的实验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借用多种平台媒介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采纳多种课外实践模式,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实验课保健实验教学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有趣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