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018-01-29姚兵鲁纪红
姚兵 鲁纪红
社会体育专业自1999年被列入我国体育院校专业以来,就肩负着培养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人民追求美好物质生活所需的社会体育专门性人才。近年来,该专业相继被高职高专院校列入专业体系中,输出的社会体育人才基数在快速增长,但各学校体育教育学者们孜孜以求的社会体育人才质量在面对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时却显得不尽人意。学者们也从各种角度想方设法,出谋划策,以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质量。现代学徒制是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培养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的模式,近年来,我国诸多学校和企业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直至2017年全国共有254所高职高专院校被教育部审批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掀起了高职高专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现代学徒制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最先由国外提出和实施。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这其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最在学者的研究中认可度最高。在国内,有学者认为现代学徒制度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1]因此,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应包含“外部环境”和“内在核心”组成,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国家层面的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及对应行业或协会的要求与标准等,内在核心应该是现代学徒制主要实施者,也就是学校和企业这两个核心单元,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制定计划、目标、制度、考评标准等等都是在这两个核心单元相互作用下完成或实现的,这也成为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学徒制的执行者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师傅,他们将围绕实施者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选取最优的教学方法等,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双师”培养。与此同时,作为被培养主体的学生,将体现出“学”与“徒”两种身份。
2.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分析
2.1 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和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日趋多样化、高端化。社会体育为培养社会体育高技术服务型人才专业,其市场的需求量极大,这为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核心动力。虽然,近年来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积极的申报、开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但是,出现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输出的人才基数在不断增大,而人才整体质量却无法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因此,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多为学校安排什么,学生学什么,以学生学习与实习结合的方式完成全过程人才培养,虽有一些院校在积极探索新的,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真正落到实处,达到较好效果相对较少,整体表现为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具体的需要之间的脱节,也是人们常说的“学而不实用或达不到对应行业的要求”。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主要表现在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方向上的不清,以及目标定位的层次的不清,一些学校并有较为深入的进行市场体育需求的调研,而是根据对市场抽象想象和大概的判断而选择培养的方向和制定目标,这种情形下,培养目标能不能完成,是个未知数,完成后能否得到企业的认可,同样是个未知数。三是课程体系的独特性不显。主要表现在借鉴本科的课程结构和设置,使用的专业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常用教材,真正具备专业性、实用性、针对性的专业教材实在太少,繁杂的专业显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利于实操性强的技术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人才质量不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质量好不好,高不高不是学校说了算,而是由用人企业,由市场说了算。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是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率则令人堪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对口就业后,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企业给予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出现思想波动,转投其他行业。有学者研究指出,“社会体育专业成立至今一直有一些阻碍专业发展的办学困惑没有解决,对一些办学的理念、目标、模式和规格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认识。”[2]。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下,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应该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探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2 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和不利因素,决定了其亟需寻找一种有实践经验,又能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代学徒制无疑是现在最好的选择。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作用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将高职高专学校与企业真正的捆绑在一起,而非表面上合作。学校与企业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共同的出谋划策,形成从学生招收到人才培养再到人才输出的完整链条。二是转主“学”为主“学—做—学”,突出实践性。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用主“学”的方式,虽然能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如基本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等,但是有些是在学校学习过程无法获取的隐性知识与能力,如技术灵活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恰恰这些能力能在现在学徒制模式中,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见习实习,顶岗实习中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而获得。三是实现学生至员工的高度衔接。在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下,学生由单一的学生身份过渡到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再过渡到员工的单一身份这个过程中需要跨过的两道门槛都较低,有利于学生对口就业,减少就业阻力。
3.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缄默知识理论
波兰尼认为人类知识由两种,“一种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3]缄默知识理论认为,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是不能用准确、细致的言语和图形符号进行具体描绘的,而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模仿师傅的技术能力获取的,更多的是强调“身教”的示范性,这相对学校高度理论化的“言传”来说更加实用,也更有优势,它能将校内知识由抽象化转变成具象化、实体化、精细化。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相比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周期更短,加上职业院校的性质,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更好的与工作岗位衔接。而这些,需要在真实的岗位中提高和培养,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正好与之契合。
3.1.2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是莱夫与温格两位学者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条要素:第一是要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与用结合,增长知识与技能。第二是让学习者在社会性的交流、互助、协作的过程中深入探索、思考,从而达到真正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性特点指明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在未来所对应的真实岗位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认知、思考和运用,在师傅的指导和示范下,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形,才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学者指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工作情境进行学习的教育模式,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工作环境是真实的,是在通过企业实践进行学习的方式”。[4]因此,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要实现这种情境学习场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无疑成为其首选的模式。
3.2 实施条件基本成熟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在国外职业教育和国内职业教育的部分专业的成功实施,为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的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宝贵的实际经验作为参考。于此同时,实施的保障机制也日趋完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从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实施文件的不断出台,如《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至地方政府和行业对现代学徒制的贯彻,无不证明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政策正在不断的完善中,这也为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更多的制度保障。加上现在职业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以及专业的人才的引进和外聘等,均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物质保障和人才保障。
总之,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势在必行,它的实施对高职高专体育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更好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针对性、对口性就业,缩短人才充分发挥效能前的培养期,最终促使校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