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诚信危机产生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2018-01-29钟晓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国民诚信价值观

□马 龙,钟晓玲

(1.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民众对改革发展的成就及前景充满了自豪感和自信心,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发展速度的加快,违反法律制度和破坏道德规范的行为及事件不断发生,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和学者针对当前社会诚信危机现象及引发的社会根源和治理对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观点和看法,其中,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从“西方文化意欲向前,中国文化意欲执中”的特点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差异性,认为西方文化倡导人在与自然博弈过程中靠“理性”,即遵守社会发展规律实现自我价值,当依靠“理性”而无法实现价值目的时就认为是上帝的安排,西方人认为宗教中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所有价值的源头,宗教中倡导的标准和要求就成为西方社会遵守和评判世界缺陷与罪恶的规范,这影响西方社会形成了独有的一种价值系统,这种价值系统促进了西方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国民道德意识的不断提高。[1]我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这决定了中国人在实现价值目的过程中走的是一种“为仁由己”的自我超越路径。如果制度的本身存在滞后性或者缺陷,不但无法有效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且有可能诱发社会成员失德行为的发生。吕乃基教授建议从“顶层”入手,强化“顶层”在社会制度和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应尽使命和责任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教授批驳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信孔夫子,不读古书”是引发社会诚信危机根源的观点的片面性,他认为社会诚信危机不是“简单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之间的矛盾”问题,他认为要消除当前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平等权保障和实现的社会保障功能,消除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保障改革的红利惠及全民,才能形成一种全民共同遵守和维护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氛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强月新、李文冰研究员认为,当前社会对多元化价值观缺乏批判和舆论引导作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盛行甚至被奉行,从而导致主流价值观错位,这种现象更容易引发道德伦理失范,李教授认为构建伦理道德体系就要强化诚信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的引导功能。[2]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当前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诚信危机表面上是失信行为泛滥的一种现象,其根本上是社会变革对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治理诚信危机就要以当前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国民道德意识缺失、价值观错位而导致的行为失范的内在原因,分析法律制度的行为规制和引导功能缺失的外在因素,将引发的诚信危机根源和治理上升到国民道德重塑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度,探索提升国民整体道德信念和道德素养的具体方法,制定全社会各领域主体行为共同遵守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标准和规范,构建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竞争中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影响力。

一、社会失信现状及造成的影响

近年来,媒体相继曝光了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发生的一些违反法律制度规定和破坏道德规范的事件和行为,例如2016年的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网站外卖存在的卫生质量问题;淘宝网站平台的刷单现象及跨境电商行业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2017年的3·15晚会曝光了部分企业唯利失信行为及大学生“裸贷”事件,这些被曝光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舆论谴责。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发展,政府诚信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评论的焦点,例如2017年6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3版曝光了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政府执法局长期租用企业商业用房而拒不支付房租的行为,这是我国当前因政府不讲诚信而被首度曝光的典型案例。可见,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爆发的违法失信行为不但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正常的经济政治秩序,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提防和猜疑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民众对社会改革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的信心。

二、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的主要根源

当前,社会各界对引发社会诚信危机根源的认识上有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引发的社会诚信危机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核心价值观意识确立的错位

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一切思想活动背后都隐藏着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社会成员物质利益追求的意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社会成员价值意识需求的实现形式及满足程度。社会成员多样性利益追求的手段和行为就是多样化价值意识的外在表现,多样性价值观能够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但也会出现多种价值观与传统道德价值观共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奉献主义与享乐主义)冲突的现象,如果传统道德教育或道德行为引导缺失或者措施不当,就会出现社会成员传统道德意识形成的根基不扎实,所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就会被以利益追求为目的的世俗性价值价观“稀释”而淡化,甚至在认识上会出现传统道德观与世俗价值观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坚守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主体和行为被嘲笑,传统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被排斥或抛弃,社会成员个人在思想意识方面出现自我道德约束效力弱化,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淡化,商家在功利主义思想意识的驱使下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通过虚假宣传或者以次充好等非法手段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获取利益;部分企业无视社会责任和交易规则,通过幕后操纵经营或者暗箱操作交易等非法手段获利。可见,传统道德要求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如果错位,就会造成传统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自我约束意识弱化,社会“真、善、美”价值的大众化评判标准出现颠倒,甚至会出现社会大众对道德漠视或失范道德等不良社会风气而舆论集体沉默的不正常社会现象。

(二)政府官员德法垂范效应缺失

我国古代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以吏为师”的建议,要求“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应该向官员学习“德行”。可见权重位高的官员及他们的行为既是道德的载体和标准,也是守法、传法的责任者,官员的“德行”起到影响社会成员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典范效应。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强调依法治国,强化国民的道德意识培养和行为引导,更对官员为官权与责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规定要求官员为官不仅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制度的底线,而且要树立和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可是实践中部分官员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思想方面依然存在为官就是获取权力地位赢得社会尊重,甚至是获取私利的途径错误认识,部分官员在私利意识驱使下就会滥用手中权力,导致吃拿卡要、贪污受贿之风盛行,更有一部分官员在行使管理国家和事务职能过程中过于“随意”,甚至出现部分官员不承担、不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不作为现象。官员的这些思想和作风破坏了为官为责的政治伦理,故此现象影响了广大民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和信心,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榜样”,不利于社会整体诚信道德氛围的形成。

(三)法律制度行为规制力度不足

宋代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中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关于“人性”善恶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人生来本性就是善良的,每个人善良的本性都相近,但是行为习惯存在差异”。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起事物发展变化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可见,“人性”中的“善”性有可能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成为“恶”性。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旧体制被打破,新体制正逐步建立。法律制度在行为规制和约束上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而诚信道德意识的自我制约,失德行为的舆论谴责效力又显得极为脆弱,按照自然科学中最小作用量定律“一切东西都是沿着最短路径、以最节约的方式行动”的理论原理,[3]一部分人为了以“最短路径、以最节约的方式”获取物质利益,就会不顾道德底线去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制度本身缺陷或者滞后导致对这种行为缺乏应有的法律惩处和道德谴责依据,影响到社会公众对这种行为的正当性认知和判断,甚至会出现对这种行为性质的“误判”而导致“错误”地肯定和赞许,成为大家效仿和学习的不正常现象。可见,法律制度本身的行为规制效应缺失,导致行为性质缺乏评判依据,这是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诚信危机的治理对策探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道德意识滑坡的根源不是社会发展造成的,而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社会不合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探索坚定国民道德信念和提升道德素养方法以更好的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具体方法有以下方面:

(一)强化核心道德观树立的奠基行为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诚信危机表面上看是“世俗化”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其根本上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反应,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做好提升国民整体的道德素质的奠基,既从道德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角度入手,探索提升全体国民道德素质和引导国民形成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共识的方法。首先,培养国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4]社会责任意识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都应当明确和主动承担任务和职责的一种思想精神。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道德信念以及道德情感密切相关,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反映了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及遵守社会制度和行为规则的程度,培养社会成员责任意识就是要提升社会成员道德意识和自我行为规范的能力,这是诚信危机治理和信用社会构建的重要方法和前提。因此,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和增强国民的民族意识,凝聚国民社会发展的责任思想认识,让每一个公民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发展与自我价值目标和理想实现之间的关系,从思想上自觉树立起为促进社会发展而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观意识,从行为上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从舆论上形成对违法失德行为正确评判和谴责的共识,才能逐渐的形成全民共守、共建、共创道德中国的行动和风尚。其次,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平等权是人权的核心,社会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影响着国民平等权的实现,制度是保障国民平等权重要手段,决定了国民平等权保障的范围和程度,也影响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形成。我们只有将社会的各项事务纳入到社会制度的管理中来,用规范的制度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所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才能唤醒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主动规范行为,谴责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进而逐步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共识,也才能在多元化价值观中逐渐形成共性的一种无形精神和道德凝聚力。[5]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同时,要防止社会成员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离社会正常发展的要求和轨道,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德”的标准和要求,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凝聚社会发展目标的共识,引导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精神,倡导社会成员将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责任、行为及道德意识要求高度统一起来,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规范,自觉践行传统道德规范和要求。

(二)发挥政府诚信道德的影响效应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河水与河床”的理论关系中指出,河水冲刷河床过程中,河床规定和影响着河水流向,不合理的河床会引发河水蔓延,蔓延的河水又会毁坏河床。我们将政府比喻为河床,民众比喻为河水,政府诚信及责任担当影响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诚信的认知及社会整体诚信气氛的形成。[6]因此,政府要起到社会诚信建设的引领作用就要强化自身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方面的职能和责任,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起到诚信标杆和引领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强化责任建设。政府要不断的加大改革的力度,探索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职能建设,通过自身的改革完善不断转变职能,从权力主体角色转变成服务主体角色,切实做到依法依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切实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发挥政府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履行“作为”职能表现起到影响民众行为的效应,从而增强民众对政府形象及政府行为的认同感,提升广大民众对政府倡导的社会发展前景认同和信心。其次,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干部是代表国家和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体,干部的形象和作风直接影响着社会道德风气和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因此,干部要从思想深处消除弊后的“官权”思想认识,改变长期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将“公仆”形象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根植到思想深处,从思想和行动上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自觉承担起成为扭转社会不良风气的“窗口”和行为典范。增强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7]官德丧失表现为官员滥用权力,近年来因“老虎”和“苍蝇”官员的滥用权力而导致的腐败现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实践中部分官员将“权力”沦为享受特殊“权利”而获取“私利”的工具,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培养和加强干部的责任意识,让每一位干部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牢记和熟知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就是使命和责任这一宗旨,从思想意识上自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接受广泛社会的监督,主动有效防止因权力滥用而破坏政治伦理不诚信不道德风气现象发生。加大反腐力度,震慑为官失德的行为。构建政治伦理就是要形成一种风清气正的官员为官的政治生态,而反腐就是惩戒和教育部分官员为官失德的行为和作风的有效手段,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一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失德行为的官员,强大的震慑效应下,官员利用权力直接或间接腐败的现象明显减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逐渐形成,政府及政府官员的垂范效应明显提升,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显著增强,积极主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社会风气正逐渐形成。

(三)强化法律制度的行为规范作用

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律约束人的行为,道德塑造人的行为。道德意识能够唤醒人们守法的意识,可是,在利益诱惑下道德意识的约束力又显得十分脆弱,因此,强化法律制度规范社会成员行为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我国民法、合同法、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国家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和社会成员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要求和标准,明确了社会主体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这些法律和强制性规范对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同时,我们也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和制度等强制性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防止和杜绝因法律制度本身滞后或空白而诱发违法失德行为发生。完善各项有关社会事务的管理制度。制度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完善与合理性程度影响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规范和效率,也影响社会成员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意识规范和行为规范程度。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和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为了规范和调整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我们就要通过调研、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各项社会事务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将各项社会事务纳入到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用先进的社会制度规范调整不同社会关系。同时也要不断修改现有的相关社会事务管理制度,废除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不合理制度和规定,并且公开接受广泛社会监督,保障和实现各项社会事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守,有据可寻,从根本上防止因制度本身缺陷而引发的政府公职人员或社会民众的失信行为的事件发生。提升国民法治意识,国民自我的行为约束的道德意识强与弱与法律信念和信仰有关。我们要不断开展和加强全民法治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的各项活动,改变国民在守法和执法方面认为存在“法外法”“变通法”的错误认识,消除由此而产生的“不服法”的消极心理,从而逐步提升国民守法的意识和崇法的信仰,自觉从思想和行为上遵守法律和规则,主动自觉地杜绝实践中的一些“选择性守法”的不诚信不道德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培养国民的诚信道德信念

道德意识是国民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一种思想,是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要求的前提。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欲望的实现越来越成为可能,为了防止国民价值观被过度的物质利益追求而绑架,我们就要加强国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传统道德文化和道德标准是我们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财富。社会的发展又赋予了这些传统道德文化的新内涵和要求,我们要将这些传统道德文化内涵和要求根植到每个人心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就要首先培养国民的思想道德意识。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开展传播道德文化和新时代道德精神标准和要求的各种活动,培养国民“真、善、美”标准的自我评判和传播的道德意识,自觉将遵守道德规范和传播社会美德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国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起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意识,这是提升国民“精神自信”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道德体系建设和实现“道德中国”的重要举措。其次,宣传新时代具有道德内涵的行为或典型事迹。模范人物和事迹是最现实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表现,具有道德感染、道德宣传和影响效应。为了发挥模范人物行为事迹的榜样效应,我们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或表彰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和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倡导国民示范和学习,逐步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形成爱国、爱岗、敬业、守法、守德的新时代道德精神和风尚。文艺作品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和精神。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新时代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影视文化机构要以使命和责任为担当,研究和制作以道德文化为主题材影视作品,以作品本身的内涵和感悟教育和传播道德文化和道德精神。校园、图书馆、社区、企业等机构和场所也要不断开展以传承道德文化和道德精神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或者展览活动,以教育和感染的形式提升全民道德信念和道德修养,引导全民共同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共建共创道德中国的新时代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而引发诚信危机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道德体系是治理社会诚信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将各项社会事务纳入规范化管理,培养国民遵守法律制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同时阐释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内涵和要求,宣传教育和引导,培养全民的道德情感,增强全民道德信念,逐渐树立起全民自我行为规范的道德信念,进而形成全社会守法守德的全新社会风尚,这既是一种提升全民素体的重要表现,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内在要求。

猜你喜欢

国民诚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一直难忘
高地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