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藏书家图书馆学思想略考

2018-01-29

图书馆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藏书家图书馆学藏书

曲 哲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据考证,“无论从创建时间、投资主体,还是公有公用和对外开放情况,我国最早真正具有公共图书馆意义和名号的应该是湖北图书馆。①”在中国古代,图书典籍大多藏于宫廷、官府或士绅私家的藏书楼,是自藏自用的封闭式专有图书馆。这种以“藏”为主的藏书自用的封闭模式,使得图书流通范围极为有限,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而且,由于朝代更替、战乱、灾患乃至家族变故等原因,致使图书难以妥善留存,更谈不上对外开放流通与文化知识的传承普及。从古代藏书楼演变到近现代的公共图书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明清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思想进行考证和梳理,对于我们科学认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以及图书馆学思想演变的轨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图书馆学思想的日趋成熟与完善

明清以来,雕版印刷、石版印刷以及活字版印刷等印刷术的持续发展,活跃了图书市场,加速了图书流通社会化的进程,也为各类公共图书馆在传统藏书楼基础上的创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推进了这个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成熟与日臻完善。

中国传统学术的小学、经学,大都以目录学、文献学作为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具有方法性的治学工具。这个知识体系,同样也是历代藏书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明清以来的藏书家所必备的目录学、文献学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思想形成的基础和直接源头,在借鉴和吸纳西方图书馆理论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与成熟,同时也水到渠成地催生了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群的逐渐形成。

明清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日臻完善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藏书家,在他们几十年日积月累的藏书过程中,通过求书、整理、勘校、读书等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科学的图书流通、管理方法。如:明季著名的祁承㸁《澹生堂藏书约》,清季以降孙从添的《藏书记要》、杨守敬的《藏书绝句》、曹溶的《流通古书约》、清叶德辉的《藏书十约》、袁昶的《尊经阁募捐藏书章程》,以及周永年的《儒藏说》等,分别在其有关著作中阐述了各自的藏书理论,对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祁承之购书藏书法则

祁承㸁(1562-1682),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园老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祁承㸁自青年时期开始聚书,晚年对藏书精心整理,收藏于故乡所建的澹生堂中。他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藏书家和图书馆学家,编有《澹生堂藏书目》,共著录藏书9125种,95541卷,并撰有《庚申整书小记》《康申整书略例四则》。

祁承㸁从长期的藏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图书采购、典藏、整理、分类、编目、阅读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即《澹生堂藏书约》。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保管规则,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祁承㸁的图书馆学思想,在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史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祁承㸁在《澹生堂藏书约》序里讲述了自己从小就嗜书如命、孜孜不倦聚书的经历。该书下分读书训、聚书训、藏书训略三部分来详述其藏书思想。藏书训略又分“购书”“鉴书”两部分。读书训、聚书训多摘取古人好书好学之事,类次之编。购书训总结购书之得失。鉴书训详述鉴别图书真伪,版本好坏,多为阅历之谈,深受明清藏书家所重视。

祁承㸁在《序》中提到:“入架者不复出,蠹啮者必速补。子孙取读者,就堂检阁,阅竟即入架,不得入私室。亲友借观者,有副本则以应,无副本则以辞,正本不得出密园外。书目视所益多寡,大较近以五年,远以十年一编次。勿分析,勿覆瓿,勿归商贾手。”这是他对其藏书流通所立之章程。

在其藏书训中有关于购书的原则:“夫购书无他术,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旷然宇宙,自有大观,所谓眼界欲宽者,此也。”“近朱近墨,强作解事,自是恒情。”“古今绝世之技,专门之业,未有不由偏嗜而致者,故曰精神欲注者,此也。”

宋代著名图书馆学家、藏书家郑渔仲在其著作《通志·校仇略》中提出“求书八道”: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所谓“心思欲巧”是祁承㸁在郑渔仲求书八道之外增加了“三说”。其一,辑佚法。“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有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纂集多存之。”可以在现存流通的书籍中看到以前原著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将“有涉前代之书而今失其传者,即另从其书各为录出,”继而“悉为褒集”复原著作。所谓“举马之一体而马未尝不立于前也”。这就是祁承㸁提出的辑佚古书之方法。其二,别出法,“一书之中,自宜分析。”“析而为两,使并存于宇宙之间。”即古人在阅读前人留下的著作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并在书上留下了注解、序跋等,将前人著作深奥的内容加以解析。这种方法极具学术价值,有甚者批注远起于原著。同时,这种方法也提高了图书的收藏价值。其三,序跋法。祁承㸁说:“余谓古书之必不可求,必非昭代所梓行者也。若昭代之所行,则必见序于昭代之笔,其书即不能卒得,而其所序之文则往往载于各集者可按也。今以某集有序某书若干首,某书之序刻于何年,存于何地,采集诸公序刻之文,而录为一目,自知某书可从某地求也,某书可向某氏索也。置其所已备,觅其所未有,则异本日集,重复无烦。”在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祁承㸁将在图书的序跋中所得线索编辑成书目,以便求之。“夜行之烛,而探宝之珠也。”正所谓“一巧以用八求,故曰心思欲巧者,此也。”

对于鉴书,祁承㸁更是有独到见解。“夫藏书之要在识鉴,而识鉴所用者在审轻重,辨真伪,核名实,权缓急而别品类。”“夫垂于古而不能续于今者,经也;繁于前代而不及于前代者,史也;日亡而日逸者,子也;日广而日益者,集也。”“经不易伪,史不可伪,集不必伪,而所伪者多在子。”历经朝代更替,岁月演变,图书在历史大潮中不断流传,由于利益驱使造假严重,得以保存的真迹更是难得。各种图书中“经”保存价值最高,真迹为多,“子”类图书仿者居多,而越是年代久远之图书越为珍贵。“得史十者不如得一遗经。得今集百者不如得一周秦以上子。得百千小说者,不如得汉唐实录一。”“购国朝之书十,不能当宋之五也;宋之书十,不能当唐之三也;唐之书十,不能当汉与六朝之二也;汉六朝之书十,不能当三代之一也。”所谓“审轻重者”是也。

此外,祁承㸁对“经、史、子、集”四部书籍收藏之轻重也给予了明确意见。他认为“书籍与代日增,而亦与代日亡之物也。”图书种类数量繁多,知识丰富。史类图书不可伪,今人常“得史之益”,故“子与集缓,而史为急。”而在史类之中正史为急,霸史、杂史缓。

祁承㸁还在《庚申整书略例四则》中,提出“因、益、互、通”的理论,阐明图书著录痛、互的关系。

祁承㸁是我国杰出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图书,他用毕生的学识与经验、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深化了图书的购求与鉴别、藏书的校勘与分编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孙从添之编目原则

孙从添,字庆增,号石芝。江苏常熟人。诸生。性嗜典籍,家虽贫困,但藏书逾万卷,不肯典卖于人。藏书楼名“上善堂”,并编撰《上善堂书目》,著录较为完备。

孙从添认为书籍乃“天下之至宝,圣贤之道,非此不能考证”,所以其藏书突出儒家思想,“藏书之道,先分经史子集四种,取其精华,去其糠秕。经为上,史次之,子集又次之。”

《藏书记要》是孙从添总结历代藏书家的藏书经验并加以系统整理而成的一部专著,是我国清代图书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亦为我国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第一本专著。孙从添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方便自己藏书管理,因他对鉴别版本颇有心得,常有藏书同好向他请教,所以他参考前辈经验及自己的心得,总结出“购求、鉴别、钞录、校雠、装订、编目、收藏和曝书”八则,汇成此书,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图书采访、鉴定、校雠、分类编目、保管、借阅及图书保护等工作的实践经验。

孙从添在《藏书纪要·编目》中提到“藏书四库,编目最难”,“检阅清楚,门类分晰,有条有理,乃为善于编目者。”书中古籍编目所用的术语,宋元版本的鉴定、准则,很多都延用至今。他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编目准则,有四则:

其一,“编大总目录,分经史子集,照古今收藏家书目行款,或照《经籍考》、连江陈氏书目俱为最好,可谓条分缕晰精严者矣。前后用序跋,每一种书分一类”。他做了一项前无古人之事,即将“某书若干卷,某朝人作,该写著者、编者、述者、撰者、录者”等写清,亦将“宋板、元板、明板、时刻……新钞本,一一记清。”“校过者,写某人校本,下写几本或几册。”孙从添于在每一种类录完后还要留空白页,用于以后增写新得之书。

其二,“编宋元刻本、钞本目录,亦照前行款式写,但要写明北宋、南宋、宋印、元印,明印本,收藏跋记,图章姓名,有缺无缺、校与未校。”宋元版本书籍相当于现世的善本图书,珍贵稀有,因此在按照前面分类记录的基础上加上了版本项的信息记录。

其三,“编分类书柜目录一部,以便检查而易取阅。”“先将书柜分编字号,柜内……分上中下,”并将书柜每层藏书书目详情记录,进行统计,这样通过目录就可以轻松地找到某本书在某书柜某层。这种方式类似于现在我们所用的排架目录。而且分类书柜目录还可以兼做借阅目录,“如有人取阅借钞,即填明书目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借或取阅。”一月一查,如果书目已经还回则注销记录,如若是未还,则应尽快催讨以防遗失。

其四,“编书房架上书籍目录,及未订之书、在外装订之书、钞补批阅之书,各另立一目,候有可入收藏者,即归入柜,增上前行各款书目内可也。”

孙从添对其藏书的管理考虑的可谓是面面俱到毫无遗漏。他的思想超越了前人藏书家对自己所拥有的图书自私的秘而不宣的心态。他所采用的这种编目方法对图书馆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检索率,从而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4 曹溶之图书流通思想

曹溶,字洁躬,又字秋岳,号倦圃,浙江秀水人。性酷嗜书,广收博采,藏至数万卷。在其《流通古书约》中,曹溶提到“自宋以来,书目十有馀种,灿然可观。按实求之,其书十不存四五,非尽久远散佚也。不善藏者,护惜所有,以独得为可矜,以公诸世为失策也。故入常人手犹有传观之望,一归藏书家,无不绨锦为衣,旃檀作室,扃钥以为常,有问焉则答无,有举世曾不得寓目,虽使人致疑于散佚,不足怪矣。”他认为书不得观之原因是藏书家将书籍藏于自家藏书楼里,不与外人阅读,一是书以稀为贵,二是怕借出再也还不回来了。这极大阻碍了图书的流通,无法尽展书籍的价值。所以,曹溶认为私家藏书应走向流通,这样“古人歇一生辛力,辛苦成书”即可为广大读者阅之。他提出了“有无相易、精工缮写”的流通方法,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然后将所需藏书雇人缮写,互相交换。亦或是“出未经刊布者,寿之枣梨”,将珍稀古书刻印出来。这样一来,图书的价值得以充份体现,而且不至因私藏而使珍稀古籍冒上失传之风险。《流通古书约》中关于图书流通思想理念亦可看作是现在各大图书馆所提倡的馆际互借的前身,在当时它对清代、近代私家藏书事业有深刻的影响,在当下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理念的形成亦有启发。

5 周永年之图书共享理念

周永年,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乾隆年间进士,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子部提要多出其手。周永年虽家境贫寒,但极其热爱藏书,每每“见之辄脱衣典质,务必得,得则卒业乃已,久之殆近十万卷。”。他深受明代藏书家曹学佺修儒藏论的影响,他认为“以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古往今来图书收藏易散,皆因藏书方法不当。他认为图书保存较好的是佛、道二家,因此他欲效仿佛藏、道藏,建立“儒藏”,于是乎就有了《儒藏说》。

“书籍者,所以载道纪事,益人神智者也。”书籍记载了前人的精神财富,对人类的智慧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永年主张“务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只有将天下藏书“分布于天下学宫、书院、名山古刹”,妥善保存,且“彼此可以互备”,有了明确的图书共享之理念。他主张由政府及民间联合共建儒藏,“穷乡僻壤,寒门窭士,往往负超群之姿,抱好古之心,欲购书而无从。”如果从传统的私人藏书的狭隘思想中跳脱出来,“使千里之内有《儒藏》数处,而异敏之士,或裹粮而至,或假馆以读,数年之间,可心略窥古人之大全”,那么“其才之成,岂不事半功倍?”至此寒门学子有了读书的好去处,知识得以普及。儒藏,把藏书提升到了社会的范畴,把机遇摆在了每个人的眼前,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得以彰显。

周永年建立了“藉书园”,将其“儒藏”理念付诸实际,虽因资金等原因最终关闭,但其体现的近代图书馆思想之萌牙,具有重要意义。他对建立“儒藏”之作用有深刻理解,对传统藏书思想弊端亦有深刻反思,认识到图书的公共性比私人藏书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他所提倡的保存文献和传播文明的功能,使记载古人智慧结晶的图书从私有化转为公共服务层面,并且提出了将藏书用于学术研究的观点颇具进步性和代表性,是近代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明清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对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祁承㸁的、孙从添、曹溶、周永年等喜书、爱书的藏书家、图书馆学家,用他们毕生丰富的学识与经验,研究并总结出图书采购、收藏管理的方法,指引着后世图书馆人不断升华图书馆学理论,推动图书馆实践不断革故鼎新,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注释:

①王国平.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9)。

[1]罗怀凤.《藏书纪要》在清代图书馆发展史中的开拓意义[J].兰台世界,2013(7):155-156.

[2]张树华.中国“前图书馆学”的发展及有关文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30-36.

[3]祁承㸁等.藏书记[M].扬州:广陵书社,2010.

[4]蒋冬梅.周永年《儒藏说》及其图书馆学思想论[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2):70-75.

[5]支娟.“儒藏说”与现代图书馆理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70-72.

[6]陈少川.祁承㸁藏书建设思想浅析[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8(1):18-24.

[7]王文.曹溶及其《流通古书约》[J].图书馆学研究,1984(3):17-19.

[8]韩李良.周永年《儒藏说》评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91-92.

猜你喜欢

藏书家图书馆学藏书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天一阁藏徐时栋藏书题跋考释
全是书
全是书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