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四模式护理
2018-01-29万玲陈会涂元翠马春红
万玲,陈会,涂元翠,马春红
(南京医科大学邦德骨科医院 创伤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0)
外固定技术是利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进行固定的一种治疗手段,临床应用较为普遍[1-3],尤其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4]。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采用此项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围手术期采用“四模式”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骨折类型:科雷氏骨折17例,史密斯骨折4例,巴顿氏骨折2例。伤情类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2例。急诊手术21例,延期手术2例。全组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围手术期采用“四模式”护理。
本组术后钉道处轻度红肿1例,渗液1例,无钉道感染。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与体征。23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四模式”护理
2.1 术前准备护理期
将围手术期分为四个时段,即术前准备护理期(入手术室前时段)、术后早期护理期(术后2周)、术后康复护理期(术后3~4周)、术后随访护理期(术后5~6周)。根据护理时段不同,针对围手术期护理需求,采用护理重点亦有所不同。
主要护理事项:⑴术前备皮、剪指甲、清洁伤区、心理疏导等。⑵抽血送验,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测定等。⑶生命体征监测,如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⑷术前禁食水6 h、遵医嘱用药。⑸患者入手术室前,当班护士再次复验各种术前准备完善程度,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2 术后早期护理期
主要护理事项:⑴疼痛护理:根据疼痛评分(NRS)进行护理。如活动时疼痛稍有增加,活动结束后疼痛即消退回原有程度,即为正常。如疼痛不减轻或持续加重则为异常,应及时协助管床医生作镇痛处理。⑵钉道护理:外固定支架钉道位于皮肤之外,存在钉道感染隐患,需要每天进行钉道护理。保持钉道处干燥、清洁是防止其感染的有效措施,定时钉道处无菌敷料换药,用75%酒精清洁钉道2次/d(切忌用碘伏制剂清洁,因为碘会腐蚀金属),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可用 2~3 cm厚的敷料垫在支架与皮肤之间,防止钉道孔处皮肤与外固定支架接触。经过各责班护士严格床头交接班及精心护理,本组病例仅发生钉道处轻度红肿1例,渗液1例,有效控制了钉道感染的发生。⑶体位护理:抬高患体;卧床期间,应将患肢置于胸前、高于心脏,有利于静脉回流;悬吊患体:下床活动,应屈肘位(小于90°)悬吊前臂,保持肢体生理血液循环状态;消除肿胀:指导患者定时进行手指伸屈活动,手指活动度必须达到充分伸直和屈曲,有效促使静脉回流,达到消肿目的。⑷支架护理: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护理查房中应注意支架有无松动现象,发现异常情况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与紧固。
2.3 术后康复护理期
主要护理事项:⑴功能康复宣教:责任护士依据既往成功范例,指导患者树立坚持功能康复治疗的信心,克服怕疼痛或因进行功能康复而导致骨折固定失效的心理障碍,同时还应告知适度的康复训炼可以刺激骨折处的骨痂生长利于骨折愈合。⑵功能康复方法:示范未被固定手指主被活动方法,教会患者按示范方法进行功能训炼,以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为原则,达到功能康复目的。
2.4 术后随访护理期
主要护理事项:⑴护理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外固定支架放置的时间,避免外力碰撞外固定支架,不能私自拆卸或松动固定支架的螺丝钉,以免引起支架松脱,导致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5]。责班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回家后如何保持针孔周围皮肤清洁、干燥。⑵定期复诊:告知专科门诊时间,遵医嘱定时门诊复查,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