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29任广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组间护理人员意义

任广兰

6S管理模式是由5s管理模式发展而来,其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1-2]。由于其所有元素的英文开头均为S,故得名。其通过对现场的合理组织,保证现场人员、信息和资料的高效流通,从而为员工创设一种文明、安全、高效、整洁的工作氛围,进而实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临床护理管理6S模式应用即运用企业6S管理的理念,将临床护理管理的目标、要求、标准融入其中,为此本文选取22名医护人员对其开展6S管理模式,并选用122例患者进行效果分析,实验证实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护理人员22名,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男1例,女21例,工龄2~31年。学历:大专5例,本科15例,研究生2例。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1名。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试验告知书。

1.2 护理方法

将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首先要开展6S管理知识的宣传与学习,确保全员对6S管理模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及时组建6S管理小组人员,选任护士长作为带头人。护士长针对工作任务进行下达,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予以监督检查。

第一,整理、整顿。指定区域负责人清理工作场所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将必需品归位,并保持规整。将非必需品清理出工作场所,避免影响工作开展。将必要物品予以标签处理,减少寻找物品所用的时间。确保无菌物品的摆放,确保使用安全。第二,清扫、清洁。规范责任护士清理病区卫生,确保空气、设备及环境消毒。完善奖惩措施,保证制度落实。选任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作为榜样,给予其物质奖励。将优秀表现予以加分,年终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第三,素养。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护理细节,护理纠纷点,护理管理等相关事项进行重点强调。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及时教授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修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技能的同时,针对其急救能力进行传授。第四,安全。及时成立护理质控小组,针对护理质量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以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每天按时查房,针对护理人员的笔记进行检查。降低护患纠纷的同时,确保护理安全性。针对病房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病房财务安全。

1.3 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评价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标准[3-4]:依照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由质检小组评估分数。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感染护理,治疗室护理以及护理安全五项组成。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护理质量评分由护理质控小组评分,每月一次,取12次平均值予以记录分析。

满意度评分标准[5]:质检小组依照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定满意情况。调查表包括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医务人员仪表仪态、护理能力、住院环境五方面组成。共10题,10分/题。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情况越好。于12个月护理完成后,指导患者开展满意度调查表填写,取平均值予以分析记录。所有调查表于当场填写当场回收,所有问卷均被回收备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所有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对比结果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则说明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对比

实施6S管理前基础护理评分为(87.1±5.3)分,实施后基础护理评分为(93.7±5.9)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903,P=0.001<0.05。实施6S管理前病房管理评分为(81.3±4.9)分,实施后评分为(93.5±5.3)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928,P=0.001<0.05。实施6S管理前感染管理评分为(84.1±6.3)分,实施后评分为(95.7±4.7)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922,P=0.001<0.05。实施前治疗室管理评分为(80.7±6.1)分,实施后评分为(92.9±5.3)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081,P=0.001<0.05。实施前安全管理评分为(83.3±5.9)分,实施后评分为(96.1±3.3)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881,P=0.001<0.05。

2.2 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前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评分为(79.3±6.1)分,实施后评分为(93.1±5.9)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2.700,P=0.001<0.05。实施前健康教育评分为(81.3±6.7)分,实施后评分为(92.7±4.9)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0.727,P=0.001<0.05。实施前医务人员仪表仪态评分为(80.9±4.1)分,实施后评分为(95.1±3.9)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599,P=0.001<0.05。实施前护理能力评分为(89.1±5.3)分,实施后评分为(97.7±2.1)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782,P=0.001<0.05。实施前住院环境评分为(85.9±3.9)分,实施后评分为(93.7±5.9)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614,P=0.001<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管理可有效监管护理工作,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随着6S管理模式的提出,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日益凸显[6-7]。

6S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养[8-10]。6S管理模式可通过建立管理小组,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管理。同时其还可通过明确各部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避免推卸责任现象[11]。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使工作整齐划一,提升护理人员的协同心和责任心,确保护理工作的开展。期间,通过清洁清扫、整理整顿、素养及安全管理,还可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因此,采用6S管理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临床护理效果[12]。

综上所述,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组间护理人员意义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