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
2018-01-29邓薇程颖
邓 薇 程 颖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400020)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肿瘤[1],无包膜存在,与四周肌层无明显分界,无内外层血管网形成[2]。临床诊断常采用超声或症状、内诊等手段[3]。但因较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对该病的诊断造成影响[4]。且两种肿瘤较为相似,诊断常被干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超声新技术,可以测量组织的硬度,在乳腺、甲状腺、肝脏等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5],但用于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其中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组)70例,年龄(45.3±6.8)岁(28~54岁);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腺肌瘤组)60例,年龄(45.9±8.6)岁(29~55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子宫增大、痛经、异常出血等,所有患者均为子宫单发病灶未合并其他盆腔占位性病变,月经增多及月经紊乱不明显。均经病理证实,排除病变距离探头>7cm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腔内探头具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频率5~9MHz。常规经腹超声探查,全方位多切面扫查,密切观察卵巢、子宫及宫旁组织;排空膀胱行阴道超声检查,探查患者子宫、附件、瘤体情况(重点观察病灶边缘、内部回声、肿物大小、部位、彩色血流情况)。然后切换入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观察右侧代表稳定度色条,待绿色出现并持续稳定在一定高度达3~5s时观察病变区域的弹性图,对比病变与正常组织,动态记录病变彩色充填情况。探查周边及内部的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血流分布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可适度对探头进行加压,排除肠腔中干扰气体。测量正常肌层与病灶间的应变力比值(SR)。所有测量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3 评价指标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①1分,病灶整体或大部分属绿色;②2分,病灶主要以绿色为主;③3分,病灶绿色和蓝色的比例基本相近;④4分,病灶整体部分蓝色,绿色少许;⑤5分,病灶及周围组织全部覆盖为蓝色。肌层与病灶间SR取3次测定平均值,从病理学及测定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等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SR值比较
子宫肌瘤组SR值(1.5±0.7)高于子宫腺肌瘤组(0.9±0.3)(P<0.05)。
2.2 两种超声与病理结果符合情况分析
病理确认子宫肌瘤70例,子宫肌瘤常规超声检出63例,实时超声检出69例,实时超声检出率(98.6%)高于常规超声(90.0%)(P=0.0208)。
2.3 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子宫肌瘤组的阻力指数 (0.51±0.05)低于子宫腺肌瘤组(0.76±0.12)(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多为良性肿瘤,常见于育龄妇女中[6]。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清楚[7]。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前期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多出现子宫出血、疼痛、白带增多、不孕以及流产等不良后果,及时发现及诊断尤为重要。子宫腺肌瘤是由子宫肌层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的结节或包块所致,与子宫肌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无包膜存在,与四周肌层无明显分界,没有内外层血管网形成,属于良性肿瘤。临床上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内诊、超声波等手段[8]。但较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对疾病的诊断造成影响。其均有经期延长以及经量增大的临床症状,这与子宫内膜受病变影响面积增大、子宫内膜增殖及子宫肌层收缩不良存在一定的关系[9]。
常规超声可以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瘤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两种肿瘤较为相似,诊断常被干扰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且对无明显症状的隐藏性肿瘤诊断力度较低,无法较早的诊断而造成病情延误。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利用组织受压形变来测量组织的硬度。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内部构成不同硬度存在差异,得出病变相对于正常组织的弹性相对比值。剪切波弹性成像是通过检测声辐射力激发组织而产生剪切波的传播进行成像,可以得出病变的弹性绝对值,追踪剪切波的传播可以获得组织的弹性图像,方法灵敏度及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对临床肿瘤的诊断尤为适用。本次资料,子宫肌瘤组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子宫腺肌瘤组,可以在临床上予以鉴别参考。
本文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两种超声方法进行评价,子宫肌瘤组的SR值高于子宫腺肌瘤组。与病理结果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敏感度高,诊断效率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