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师范生开发“预期课程”配套资源的行动学习研究
——以英语学科为例
2018-01-29柳淑瑛王庆玲
柳淑瑛,王庆玲
(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一、研究背景
“预期课程”在本研究中指师范生将来在教学实践中要教授的课程,即中小学课程。预期课程配套资源的开发是受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的行动学习理论所启示,基于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因资源匮乏而无法有效构建课程内容之窘迫现状。雷格·瑞文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获取那些“结构化知识(programmed knowledge)”,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思考(Questioning insight)”去学习那些“在今天看上去没有必要,但明天却很有用”的东西。[1]
以“减少课程深度,拓宽课程宽度”为理念建构的基础英语课程跨学科性极强,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因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了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课程资源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2]这一点也从近几年笔者所在师范学院学生教育实践反馈信息中得到了证实。师范院校的学生往往踌躇满志,带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美好的憧憬去进行教育实践,结果因为当地教学资源的匮乏,好多教学设计或教学创新随之而夭折。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迫现状也极大地影响着师范生的职业信念。[3]
本质上不是一个理论难题的课程资源开发却在现实课程资源开发中变成了一个实践难题。[4]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职前职后教师普遍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第二,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负担繁重、开发课程资源时间有限;[5]第三,中小学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地域环境中可开发资源匮乏。
鉴于此,本研究由课程实践教师发起,针对基础英语教育资源匮乏现状,以所在师范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及教材分析”和“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大学优势资源平台,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南,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开展搜寻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行动,为英语课程理论的意旨转向实践提供可能和保障。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指向实践的主要依托
在大学里,将理论研究导向课程的内容与基础教育内容加以结合,已成了教师教育走向实践的必然。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规定,大学课堂和学校现场应息息相通。它通过设置“主题单元”的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融合起来。主题单元是将师范生的现场经验与一系列相关的、关键性的主题联系起来,旨在引导师范生把理论学习与从学校现场获取的经验相结合。每一个主题单元都侧重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某些技能的获得。[6]埃特大学也在职前教育计划新开设二门课程,其中一门课程是“教师工作”,主要解决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问题;另一门课程是“课程的理论和实施”,主要探求理论观点和校本课程实施之间的联系。[7]
基于现实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匮乏现状,开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配套英语学习资源是将课程理论意旨转向实践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引导职前教师进入专业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基础英语教学的实际诉求
1.英语教材的跨学科性
基础英语课程要求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来构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人教2006版高中英语教材学生用书为例,本套书共有11个模块25个单元,但涉猎的学科非常广泛:有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天文学等;而且要求学习者博古知今,从拜占庭的艺术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解读,到宇宙飞船、机器人的构筑作用等等。这种交叉、综合及相互渗透的教科书特点,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拓展教材内容,自行补充相关课程资源。[8-9]
2.地方教学资源的匮乏性
地方课程资源使用品种单一、形式单调,可视性资源、拓展性资源非常稀缺。笔者利用教育实践带队期间,查看了几所学校英语课程配套资源情况,发现可利用资源非常少。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因为内容的重复性束之高阁,[10]教师手中的资料仅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书、课件(因购买了某单位的配套练习册,免费赠送的课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当地学习者的现状和教材不吻合),好一点的学校还有一些学案之类的参考资料。地方性资源的匮乏的确成了阻碍教师们将英语课程理论转向实践的最大障碍,这与杨晓静等的调查分析相一致。[11]
(三)师范院校的职责和大学资源的可利用性
师范教育培训的职责应该是对将来教育活动的职业准备和引领,职前教育培训阶段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应对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因而,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师范生经历真实的教学问题,并学习应用理论和研究结果去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大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地方。这里既是多元化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又是各种人才的聚集地与重要的科技文化信息源,具有学科齐全、信息灵通等特点。充分利用师范生在校的时间和资源优势,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源、报纸杂志以及图书馆等,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匹配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师范生的中学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是将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行动学习理论
行动学习理论是由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教授提出的一种学习培训方法,是一种强调在“行动中学”、“在反思中学”为特点的学习实践活动。他强调学习不仅要关注那些已经“成型”的思路和方法(即,结构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思考,去自觉主动地探索那些在今天看上去没有必要但明天却很有用的东西。行动学习持有的信念是,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参与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分享小组或团队是三个主要因素。他们基于问题进行行动,携手合作,相互支持,这个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同时又改变着解决问题的人。[1]
匮乏的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是阻止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在现实实践中实施的瓶颈,师范生直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大学优势资源平台,去挖掘和开发将要从事的“预期课程”资源就是一种行动学习。这种学习意味着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结果。这种行动学习主旨与所提倡的“教学回归生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教学主张不谋而合。
(二)教学行动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教学行动研究方法,因为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由实践教师发起的,对所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反应的过程”,[12]是“改进和扩充有关课程、教与学知识的一种手段”。13]本次教学行动研究中的行动者是任课教师和师范生,研究的起点是对中小学英语课程有效实施过程中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课程配套资源匮乏问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搜集与“预期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来构建和补充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课程理论的意旨转向实践提供可能和保障。
四、计划与行动
(一)行动学习计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类课程资源,掌握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及有效性。[14]
因此,根据英语课程各级课标,主动搜寻并收集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从2010年开始,我们以开设的课程“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及教材分析”、“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为平台,以英语教材编排理念为依据,基于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高中为人教版,初中为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为陕旅版和人教版,这些都是师范生所在地使用的教材),首先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梳理教材内容,并以单元“主题”来整合教材。然后统筹年级,以班级为单位,5~7人为行动小组,充分利用大学独享的优势资源平台(图书馆、网络、开设的课程、以及外籍教师和同学),同时邀请外籍教师参加,共同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配套资源的搜寻和开发(开发主要指做课件、制作卡片、剪辑电影片段等)。
(二)行动学习过程
1.查阅文献、分析教材,寻找匹配资源的切入点
适合不同年龄的教材都应该配备实现其目标的“特效”课程资源。通过查阅文献,并组织学生梳理基础英语教材发现:小学、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凸显视觉化特征(visual display)。但部分单元插图过于松散,很容易造成学习者和教师理解上的多向性,这一点也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证实,[15]有些教材甚至出现空无内容现象。[16]因而寻找并开发插图和富有视觉化特征的视频音频资源就成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配套资源开发的切入点。
高中英语教材人文知识丰富、凸显跨学科性特征。高中教材共有必修和选修11个模块,内容非常庞杂,从古今中外大师名匠的代表作、中国四大发明到机器人和宇宙飞船,无所不有。因而相关背景知识的视频音频介绍、阅读材料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就成了高中英语教材配套资源开发的切入点。这也从高中一线教师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如,高中英语教材文献阅读教学资源的不足,具体为文献体裁课文占比例少、样式单一、所选作品或作家过于“遥远”。[9]
2.整合英语教材,以“人物活动”和单元“主题”为主线
小学和初中教材都是以学生熟悉的“人物活动”为主线来编排教材。因此,以“任务活动”为主线,应该进行补充、搜集和开发与课程资源相匹配的资源。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erts)和第三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分别介绍机器人和不明飞行物(UFO),我们将这两个单元进行整合,搜寻了目前很火的动漫片《超能陆战队》、《变形金刚》和《外星人ET(E.T.the Extra-Terrestrial)、《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再配以从报刊杂志上剪辑两篇英文短文“The Future Robots(未来的机器人)”和“We and Robot(我们与机器人)”,让学生通过逼真的视频和文字的介绍,来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和高科技机器人的构造等。
高中教材则是以“主题”为中心,基于“内容依托式学习”(Content-based learning)模式,适合以“主题”为单位,整合教学单元,进行资源的配置。因为一个主题统摄着一个单元或相近单元中所有的阅读材料及英语实践活动,因而以“主题”为线索,搜寻配套资源,自然就会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情境脉络,这些以同一“主题”搜集的素材可以涉猎多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上还可构筑多个脉络情境。
3.统筹资源,建立“预期课程”二维资源库
(1)统筹年级资源,分工协作。由于涉及到中小学英语教材,数目多,内容繁杂,因此我们统筹整个年级(一般一年级有4~5个教学班),进行班级分工(教材内容的分工),主题单元任务具体到小组(5~7人为以一小组),开展资源搜寻和开发行动。
(2)建立二维资源库。即根据教科书目录和资源类型,以教材中所属“主题”或“人物活动”为主线,将同学们共同搜寻、制作开发的课件、视频和音频等资源由专业教师统一汇总,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建立一个方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资源库。当需要这些资源时,可以通过“某章节,或某主题、某类型资源(例如,视频,音频等)方式,就很容易查找需要的资源了,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4.逐级完善,实现课程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配套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但需要共同协作,而且还需逐级完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以开设的课程为平台,通过解读课标,分析中小学英语教材,搜集整理了与教材相匹配的上百个音频视频。如笛福(Defoe)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狄更斯(Dickens)的《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以及深受小学生欢迎《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和“Pygma⁃lion”等。
逐级完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按照惯例,教育实践回来后,师范生在进行实习总结时,必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了解并分析已建“预期课程”配套资源二维库实施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完善补充;第二,调查实习所在地英语课程及其课程资源配置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然后任课教师进行详细记录,提醒大家继续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或者任课教师作为下一级资源开发的重点。
就这样,五年来,开发配套资源的行动像一个个接力棒,逐级传承,随着教材内容的变更,不停地增加一些新鲜的、与时俱进的新资源,不仅可以扭转英语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中东拼西凑搜寻英语教学资源的窘况状况,而且也也以唤醒师范生自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六、“预期课程”配套资源开发行动研究带来的益处
(一)为教育教学理论向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
“预期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直接“链接”了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行无缝连接,有效解决了高校师范生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困境,为其成功的教育实践和将来的教学不但做了资源上的充分准备,而且也引发了师范生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这从师范生的切身体会中得到了证实。
“我利用带去的资源教授Tom Sawyer一课,课前播放了Tom在课文中平时喜欢哼的歌曲“Buffa⁃lo Gals”,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孩子们玩耍时的欢快心情。然后,我选取了电影中有关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Tom因为逃学,被罚刷围墙。在他通过种种手段和伙伴交换任务失败后,最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让其他伙伴甘心情愿地为他刷墙。同学们观看时,不是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段视频同学们不但将文本中对Tom的描绘词语非常熟知以后,也为后面的口语训练营造了气氛,奠定了素材。这样的视频资源不但使我的教学预设能按照理想的设计生成,而且我从中真正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感,当个英语教师真好!”
(二)创建了“教学共同体”,加强了师范生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
“预期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行动研究表明,这种基于现实课程需求现状,共同去探寻、选择、获取教学资源的过程,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协作,无形中创建了一个教学共同体。正如陈晓瑞等在谈及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培育时所强调的那样“稀缺资源是共同体的固着点和原发点,服务于稀缺资源的聚合与增值是共同体构架的灵魂。”[17]它激发了师范生对于学习资源探测的灵敏性和对学习内容的警觉性。有同学在实习回来的总结会中这样说道:“带着开发的课程资源库去进行教育实习,不但使我的教学设计创新得到了实现,也唤醒了我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我现在对教学资源非常敏感,加之熟悉中小学教材,明确课标的理论意旨,所以,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只要有相关的资源,我都会刻意地保存下来。”
七、结束语
预期课程配套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基于英语教学中资源匮乏实践诉求,引领师范生以开设课程为切入点、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南,充分利用大学优势资源平台,携手合作,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教材,寻找匹配资源的切入点;然后解读、整合英语教材,以“人物活动”和单元“主题”为主线;收集和开发与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相匹配的课程资源;然后进行资源统筹,建立“预期课程”二维资源库;最后进行逐级完善,实现课程资源配置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既是学习者,同时又是研究者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者。“预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但为英语教材的理论意旨转向实践实施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加强了师范生自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