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讨论课实施策略研究
——以“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为例
2018-01-29杨小敏
杨小敏
(天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地方高师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使命,根据国家教育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和高校办学的应有之意。在历史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组织讨论课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关于历史专业教育教学中采用讨论课这一形式,学界一直有人关注。如朱顺玲认为,历史讨论课就是针对某一历史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2]于忠伟、陈爱平梳理了大学讨论课的历史渊源,并就历史专业某些课程实行讨论课的规划、成效与不足做了总结。[3]教无定法,从已有教学研究成果看,讨论课依然有可探讨的空间。
本人从2011年开始,连续六年在本校历史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组织实施过一次讨论课,并个别了解了学生反映。2017年6月在2016级学生讨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就讨论课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就实施过程及从学生心得体会中发现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为今后讨论课更有效地开展提供策略。
一、组织实施
(一)分组
由于本班是一个44人的班级,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故讨论课开始前先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1人,其中1人为组长。分组随机,组长指定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
(二)准备阶段
第一组大约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其他组准备时间会更长一些。准备环节有确定选题、分解讨论小议题,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分别撰写讨论稿,试讲,修改讨论稿,再试讲等。(要求每个组自行确定一个选题,然后在选题统领之下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一个小议题,其中有一人负责该组讨论的开场与总结)。
(三)实施
每组100分钟(两课时)。在100分钟的课时内,用60分钟(大约每人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该组成员前后衔接地讲述讨论内容,然后由其他组成员就讨论议题、讨论内容、仪态、语速、语言表达等等进行评议,并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由老师进行总结评议。最后其他组每个成员给该组成员整体打分,算出平均分(10分制,换算成百分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并投票选出该组成员中最优秀的两人或者三人,按照票数多少分别在百分制成绩上加4分和2分),至此,该讨论课结束(讨论过程中不强调学生使用PPT,但如果使用,则就PPT的色彩搭配、行间距、字体大小、各标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评论)。
*说明:1.本人定义的讨论课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讨论不同。课堂讨论是在课堂上就课程教学中有关问题提请学生思考交流的活动,而讨论课则类似于专题讨论,是专门选取一个题目,由学生在课下完成资料搜集、讨论稿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并进行交流互动。2.考虑到是大一第二学期的学生,且生源知识储备相对不很丰富,又是地方院校师范生,所以在讨论课进行时,不仅仅考核学生对某一问题思考的深度,还要考查本小组内讨论问题间的衔接配合,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引出又如何结束,是否能够吸引大家注意,引起讨论兴趣,他们的语言表达、仪态等等方面。
二、成功方面
(一)参与度高
由于是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选题,内部又有小议题的分工,最后每个组都有60分钟的展示,所以,迫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解决了以往课堂讨论中或者讨论课中只是极少部分或者个别学生发言、参与的局面。
(二)认可度高
90%以上的学生认可讨论课这种教学形式,认为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陈奕璇:大学之前,我们接受的基本是填鸭式的教育,多数时间听老师讲,自己很少有主动讲的机会。
蔡润泽: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明朝的太监乱政与明代监察制度。对于元明清时期的历史认识也更加深刻,一些问题和疑惑都解决了。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很大,它加深了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在讲述完成后同学们的问答也十分激烈,同学提出问题与建议也很认真,对主讲的同学有很大的启发,而其他同学也从中获益良多。总而言之,这次活动带来的收获很大,希望此类活动以后能经常举行,对同学们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曾玲:通过这次讨论,学到了很多学习和讨论的方法,提高了个人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四次讨论课题的学习,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课堂外所不了解的知识,使我对自主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懂得了从别人的不足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这次讨论课同时也锻炼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课我认识到自己掌握的历史史实太少,想要学好历史,需要大量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活跃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同时深刻认识到,对于史学的研究与探讨要做到语言的严谨,要以史实说话,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结合当时特有的环境。
杨志浩:讨论课能够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讨论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通过他人寻找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培养了合作和创新精神。讨论课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可以克服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和强加知识于人的弊端。促进了学生合理把握讨论时间、精心组织语言能力的提升。
王秋云:在讨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被我们遗漏或未知的历史史实,这一点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每个同学对他人进行点评,同时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点评,从而改正不足,这对每一个人都大有提高。
高淑巧:纵观四组的讨论课,讨论者的表现越来越好,而提问者的问题也更犀利。这是讨论课的成功之处。
(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杨志浩:通过这次讨论课,我感到了同学们极大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其他几位成员的配合,深切地觉得求知的路上少不了合作。
鲁乘英:通过这次讨论课,我感觉到集体意识真的很重要,一个团队,只有每个人都齐心协力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马莉蓉:作为小组一员,我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大家协调合作的必要性,这大概是此次讨论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四)锻炼了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沈贵英:讨论可以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进来,主动地查找资料,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知识,另一方面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多地发现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刘小铭:在查询史料的过程中,拓宽了个人的视野,掌握了更多的史学知识,并且有助于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常惠惠:这节讨论课带给我的最宝贵的莫过于对自己的挑战,突破自我,给自己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是以往的学习中所没有的。
魏凯明:讨论课我个人感觉是十分必要且具有实用性。因为这个专业就是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一种历史思维。有了观点或想法就搜寻资料来论证,然后大胆将观点或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既辛苦而又充实,会让你自己主动学习,有目地去探讨,并不断刷新以前的旧思维、旧思想。小组讨论的形式,使我们有更加自由轻松的讨论氛围。讨论不仅仅在于讨论,同时也可以锻炼你的很多能力,比如搜集资料、编辑资料、演讲口才等。
王秋云:要想提高就要汲取别人长处,改正自己不足。从听与讲中,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三、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学生认为讨论课占用上课时间或者让学生底下准备浪费时间,有些学生讨论前没有认真准备或准备不充分,有些学生对讨论课不热心,讨论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以为别的组的讨论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认真听,不积极参与互动。
赵亚龙:讨论课占用了许多上课时间,所以,讨论课可以在晚自习的时候进行,或公休的时候进行。
李文华:在我们讨论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试着讨论了一下,有的人稿子过长,有的人稿子过短,于是把长的删减一点,短的增添些许,以至于第二天讨论课上不能脱稿。
孟雅玲:准备不够充分,有些组是前两三天才去准备讨论稿,有的甚至前一天稿子都没有定下来。
史清怡:讨论课因我们的知识水平所限,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上不足,查找资料以及团队协调、集体配合训练,耗费时间,太过紧张。但实际上,各位同学收获并不会如想象的那样大。这台上几分钟的展示,前后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远超出大一同学的精力所及。
王秋云:讨论期间,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不能积极发言。这需要同学们多开口,给别人点评的同时,不仅是勇气的挑战,也是一次成长与蜕变。
2.选题不够新颖,视角不很开阔
本次讨论课的四个选题(第一组:梦想·荣光·教训——元朝兴衰史;第二组:明朝监察制度之那人那事;第三组:“太监升职记——明朝宦官”;第四组;“世说清语——清朝文化志”)虽然是同学们花费很大力气绞尽脑汁选出来的,对同学们来说已经勉为其难,但整体感觉不太理想。与2011级2个班级学生的选题相比较,还是有些差距(2011级选题:①论南宋初期之现实的无奈与历史的选择;②论史岂可非黑即白,情天恨海,“两”字当头看蒙元;③观大明王朝——汉人帝国暮色中最后一抹余晖;④大明龙权,峰谷剧变;⑤清风吹出的帝国终抵不过封建的残蚀——论满清王朝从康乾盛世到落后挨打;⑥清朝——一个辉煌的悲剧时代)。
王秋云:选题一方面不能超脱常规,总想着面面俱到,反而使重点不突出,另一方面,选题不够新颖,使同学们的兴趣大打折扣。
史清怡:精心命题是保证讨论课质量的关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时,讨论小组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集合团队发挥聪明才智,尽量选取同学感兴趣的课题,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搞懂。
张明君:选题要重视。选题的视角、选题的目的与选题的可行性都需要思考。题目是一次讨论的重中之重,题目是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全部讨论应围绕它展开。
3.合作欠缺
虽然要求小组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讨论任务,但是个别组、个别同学合作意识欠缺,对群体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这无疑会影响到讨论课的质量。
王丽丽:我认为各小组成员没有齐心协力来完成这个讨论课,只是每人选择一个小题,然后独自一人完成各自的部分,没有在一起经过激烈讨论之后定主题,所以相互议题之间有脱节或者重复现象。由于没有提前沟通,等演练时才发现问题,所以临时换题,时间紧,内容组织就显得仓促。
成创红:进行一项讨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选用有责任心的人。再者,每一个讨论组都是一个小团体,要求每位成员都必须以集体为单位,不搞个人主义。就我们组而言,不管其他成员怎么努力,始终有那么几个人迟迟不见人影。讨论他们不参与,分配的任务他们没有回应,更不要说去完成了。
4.心理失衡,没有大局意识
同学们关注讨论课时,一方面关注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另一方面关注分数、成绩。所以在打分时出现不是很客观地根据该组讨论水平打分,而是有意识地想要自己组的成绩高于其他组,故意压低后来组别的分数,并因此产生矛盾和不愉快。
5.资料搜集能力欠缺,阅读量少
本次讨论课普遍反映出同学们搜集资料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的问题。
张璟:最初,在网上搜索,材料贫乏,我们转向图书馆,但所能用到的材料仍不充分。不得不将目光转向电子阅览室,在那也没找到多少,但至少对于图书馆各类书的分布也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胡建文:在准备各自发言讨论稿时,大家普遍存在缺乏对史料的认识,这跟平时缺少阅读有关,所以大家准备的材料普遍没有新颖独到的见地。
刘垚垚:我们更需要多阅读好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二)教师方面
从组织讨论课到最后调查同学们对本次讨论课的看法,反思自己作为组织者,在讨论课进行中的主导作用,发现有以下问题:
1.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在各小组选题、资料搜集、讨论稿提纲撰写和讨论前试讲等方面投入精力严重不足
本人只是大概了解一下各组进度,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对于选题,有学生来请教或者学生拿出选题时粗略指导一下,没有仔细就选题是否有价值、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吸引力,在选题之下从哪些方面着手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对于学生该查阅哪些资料、从哪里入手没有指导,所以学生是“摸着石头过河”,全凭自己“摸爬滚打”,“瞎摸乱撞”,所以才出现后来学生讨论展示时出现题目不很亮、小议题之间不衔接、资料应用不充分、探讨问题不深入等问题。
2.只考虑了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却相对忽略了讨论课的具体模式,模糊了讨论课与试讲、演讲的区别,要求太宽泛,给同学们思想上带来一定的困惑
而且由于讨论题目分散,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能够真正提出问题交流互动的不是很多,弱化了讨论课想要达到的效果。
3.评价环节和打分环节把关不严
过度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没有及时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表明态度,结果出现最后打分不公平不公正的个别现象,打击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四、解决对策
尽管如上所说,本次讨论课有很多不足,但结合六年来的实践以及2016级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本人认为讨论课还是有它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是需要也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
张生鹏:讨论课的优点就是我们可以在其中汲取很多有益成分,也可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提前准备的过程中,收获和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讨论课这种形式需要去推广,更应该多积极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讨论课,最重要的便是讨论,不仅仅是组内讨论,所有同学都应该就其中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讨论课会更加引人瞩目。同时,我们应该在课下多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储备更多的知识。希望今后的讨论课会越来越完善。
徐瑞:讨论课,以前在上高中的时候也开设过,但那时候我们的思维是单一的,只是寻求一道题的正解。上了大学之后学习专业课,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了我们对历史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的疑惑和问题,有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沟通交流,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这样讨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课是一种课堂的新形式,是师生之间特别是同学之间对某一个问题的探讨、交流、沟通,是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讨论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对于材料的搜集、整理、认识,有利于我们形成对于历史的看法。讨论课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我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讨论课,对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了解、研究,要搜集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对讨论主题进一步佐证;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对于其他同学的意见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本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当然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也要当场反驳,用自己的史料证据证明。
张月芳:讨论课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既然是讨论课那便说明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要积极参与,大家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第二点就是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
李和雨:在这次讨论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思想的相互激荡,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们选择的题目是“宦官升职记”,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从多方面对宦官进行剖析,有人认为“存在即合理”,宦官自身也有自己的不容易,我们不应带着一双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有同学举例宦官的反面教材,指出宦官的危害及对统治做出的破坏。站在不同的角度体现不同的视角,多方面立体的对宦官进行剖析。在讨论课上,由一位同学引入话题,想着什么样的“引子”才能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之全方位投入到我们所讨论的话题中来,我们小组成员放开思维中才得以意见统一,“引子”解决了,有关结论也迎刃而解,然后同学之间依照顺序,由自己的话题结束引起另一个同学的话题,这中间讲究相互配合与交流,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对团队的整体实力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学到了合作,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想法。讨论课试讲结束以后,同学们相互交流,针对该课题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有争论,但也让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似乎有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感觉,我个人挺喜欢这个环节,能够了解每个人在听讲中的想法和意见,还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更好地自我进步,最后共同成长。
袁睿辛:对于自我而言,很高兴老师给予我们这一机会和平台,可以使同学们“自力更生”,主动去寻求知识,将自己的观点置于大家的面前。挺喜欢也很享受这一过程。建议每两周的一个礼拜四将有兴趣参加讨论的同学自愿组织起来,安排一位教师具体指导,就两周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总结经验和不足,我们以后的讨论课应该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一)学生方面
1.积极参与讨论课,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表现、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教育专业要求学生除了具有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加以锻炼。
杨梅:讨论课是知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是每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尽量把自己头脑中的东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口齿清晰,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内容新奇,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不能人云亦云。要注意和同学们的互动,要讲事实,要重点突出。
2.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有很多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都是说团结的力量,所以讨论课上需要所有同学的合作参与,才可以提升讨论课的质量,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收益。
3.要有问题意识,要扩大阅读量
讨论课选题时,要有问题意识。为什么选这个题目,要说明什么问题。题目要适中,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学生知识面不广,很难把握,太小又缺少发挥空间,小组成员很难就某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考虑到受众是学生自己,所以选题还要尽量新颖,要有吸引力。讨论课的关键是要有讨论的素材,所以一定要扩大阅读量。同学们谈到讨论课后的体会时,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自己阅读量缺乏,对史料及相关资料的掌握极其有限。
鲁乘英:在收集材料撰写稿子时发现,我们的基础还是很薄弱的,对史料分析还是很困难,这些都需要努力改进。
王秋云:一方面同学们自身历史知识积累不足,基础差,另一方面,资料准备不足,或者说不会总结自己手中现有资料的重点。
胡建文:由于大家在准备发言稿时,都普遍存在缺乏对史料知识的认识,这跟平时缺少阅读有关,所以大家准备的材料没有新颖独到的见地,只是围绕基本史实作叙事性的讲解,缺少对文献资料的解读。
(二)教师方面
1.考虑学情,多做指导
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生源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都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在做讨论课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制约因素,且不可高估学生们的能力,放手不管。从选题、资料收集、撰写讨论稿、磨合试讲等环节,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及时指导。
2.讨论方式
鉴于不同选题之间在交流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考虑每个学生的参与,可以精心选出一个共同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三到四名优秀者代表本组参加全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当本组代表阐述自己观点或者与其他组成员交锋争论时,本组成员可以随时补充。最后,根据整个组的整体表现,由老师、同学共同打出每个组的最后得分。由于有共同的话题,讨论会更充分,参与者会更积极。
3.多课程参与,加强实战
讨论课教学方式不仅中国古代史课程可以采用,其他历史学专业课程均可进行。如果所有课程都动起来,在不同学期均有讨论课,尽管学生的负担可能会重一些,但学生的收获肯定会更大,进步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