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本进行片段式作文教学
2018-01-29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中学任永军
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中学 任永军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有体系、无教材,有标准、无样本,这样让师生无从下手,只能望题目兴叹,使作文教学一直处在“兴叹”复“兴叹”中。工作以来,我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利用课本进行片段式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学生作文现状、课本优势、片段式作文的教法等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生的作文现状
1.语言平淡,缺乏美感。由于语言有一定的积累度,需要长期的阅读、内化,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水准和风格。没有平时的沉淀和积累,很难创作出生动优美的语言。大部分学生作文句子主干干巴巴的,缺乏修饰语和修辞的运用,苍白无力,平淡如水,更别提细节描写了,所以很多学生作文缺乏吸引人的情境,让读者缺少阅读冲动。
2.事例雷同。由于学生阅历少,知识面窄,所以他们写起文章来素材就少。再加上年龄小,不知变通,写作事例大多雷同,千篇一律。尤其阅卷作文,简直让老师懵圈。“送伞”“做饭”“看病”“讲题”“病故”,依然是雷同作文卷的集中事例。
3.主题不鲜明、深刻。学生写作文,缺乏自己的立意和构思,没有打腹稿,或者打腹稿也没有多么明确,顺着笔流流淌淌,走哪停哪,详略缺失,尤其是表现文章主题部分的章节,往往会一笔带过,显得文章头重脚轻,主题表达力度不够。
4.缺乏写法。这是作文技巧,只能在写作中不断的体会、借鉴。学生写作文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技巧即可。
二、课本在作文借鉴方面具有的优势
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也是经久传习的,可以说是文质兼美,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是经典之作,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这些语言规范精美、思想深刻积极、写法精湛娴熟的文章,对学生能起到语言示范、精神陶冶和视野开拓的作用。特别是教材中的细节描写,文字简洁传神,语言生动优美,情境结合,意蕴丰厚,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生命力。这些优美的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所在,更是我们在作文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利用课文进行片段式作文教学
1.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细小的内容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好的细节描写,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济南的冬天》里移步换景对雪后小山的描写,色彩分明、美轮美奂,体现了阳光照耀下的雪山温润如玉、娇羞明媚的特点,让人身临其境而又充满幻景。《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唯唯诺诺、谨慎小心的细节描写,真实而深情的表现了母亲坚忍和对儿子细心、无私的疼爱。
课文中很多的描写,细致具体、生动优美,围绕主题而又饱含深情,文字意蕴丰厚而又有张力,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所以,我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片段仿写,比如《落日余晖》《初春的田野》《父爱》《可爱的人》进行写作。通过模仿,学生有材可鉴、有料可写,感受语言文字的力度和情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2.语言训练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语文课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学”就是品味。品味文字的含义,品味文字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的人生态度。《散步》中“我的母亲又熬过来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艰难处境,也表现我的欣慰之情。《老王》中“我在家听见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中的“镶嵌”一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老王步履艰难、身体僵直的形态,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悲伤和同情。
课后,我运用词语进行片段式作文训练。比如利用动词进行人物描写,要表现出人物动作中包含的情感。运用形容词进行景物描写,要体现出景物的欣赏价值。进行修辞、长短句训练,增添文章的美感和节奏感。配合着文本训练,提高词语欣赏和运用的能力,提升作文水平。
3.写法的借鉴
写法的运用是作文成熟的标志。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成熟写法的运用能使文章起到更好的表达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一棵小桃树》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态、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的斗争,不懈的追求。托物言志的写法,使文章更具文学味,更有艺术性。《背影》中送别的两次流泪,都是感激之泪,是情到深处的真诚之泪。文章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有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情寓于事,不着痕迹,让读者心灵触动,体会颇深。
文章的写法很多。学生作文只能选取简单的、适用的写法来运用,增添文章的表达效果。比如托物言志,像梅、兰、菊,山、草、树皆可入笔。比如侧面烘托,用环境、事物甚至是人物,都可训练。时间长了,学生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
4.素材的积累
写作素材可以分为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所谓间接素材就是从书面或别人口中提供的社会生活情况中获得的材料。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事件、哲理、历史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能够成为我们写作的源泉。《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循循善诱、讲究教学方法、充满爱心的故事可以成为学生写作老师的素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下悬崖的故事可以成为学生克服困难的素材。文章的体例很多,只要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片段练习中学会转化。
总之,利用课文进行片段式作文教学,能对学生的作文弊端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有的放矢。课文作为教学的文章从内容、语言、结构、写法都可以模仿,对于接受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好的借鉴。只要长期坚持写作训练,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我们作文教学就能得到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