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构建有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8-01-29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小学唐永香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诗意语文课堂

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小学 唐永香

现如今,国家开始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而诗歌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化思想、意识启蒙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需求,更新语文课堂形态,引入古诗文化,构建诗意语文课堂,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以及自信心的有效培养。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语文教师如何构建诗意语文课堂展开有效分析,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诗导入,营造诗意气氛

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的营造,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构建课堂情境,为学生呈现良好的诗意文化气氛,从而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加强学生诗意文化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诗歌导入以及情境构建的方式,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古诗文化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类似诗歌题材内容和资料,并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形成正确认知,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结合诗歌题材以及情感内涵,导入相类似的古诗词。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芙蓉楼送辛渐》,导出课本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友谊之情,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认知,以便更好的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歌。

同时,教师需要重视语文课堂情境构建。根据学生思想认知基础,合理构建课堂情境。教师为学生构建诗意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诗意的情境中,深入体会诗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诗歌文化理解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题秋江独钓图》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动画情境。将诗歌文化中的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丈钩等事物以动态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诗歌文化理解能力。

二、诗化教学,重视诗意鉴赏

为了构建诗意语文课堂,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加趣味性的诗意学习活动,深入体会诗歌文化内涵,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提高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首先,教师需要重视课程内容整合与创新,针对非诗歌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诗歌文化素养,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几个模块,并将诗歌文化有效渗透到模块教学当中,从而增强语文课堂诗意文化气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盘古开天地》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并将各个模块内容,以古诗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其次,教师为保证诗意文化渗透更加高效,应重视诗意鉴赏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古诗文化内涵,进行自主赏析和鉴赏,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意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理解深度。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小池》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古诗中的“惜、才、立”等进行鉴赏,自主分析上述汉字在古诗中的价值,以及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同时,为营造诗意语文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方式,深入学习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情境布置以及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诗歌文化内涵。

三、落实实践,加强诗意文化体验

为了将古诗文化有效的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增强学生诗意感受,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诗意文化,并提高情感共鸣。首先, 教师需要创新朗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朗读,增强诗歌文化体验。 比如说,教师在《小儿垂钓》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大声朗读,之后小组讨论诗歌文化意境,并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情境再现和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儿垂钓行为,掌握诗歌文化内涵,提高诗歌理解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诗歌鉴赏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喜爱的诗歌文化,进行鉴赏和交流。在鉴赏的过程中,实现诗歌文化思想的碰撞,增强学生诗歌文化体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学习气氛的营造、学习资料的共享,以及学习方法的分享。

同时,教师需要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效联系,通过综合性教学,将语文课堂中的诗意文化气氛充分的彰显出来。比如说,在学习《元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美术技能,将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绘制出来,通过绘画创作,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并通过视觉刺激,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诗歌文化内涵自主创作,提高自身诗歌文化创新与创作能力。此外,教师需要重视语文教学评价创优处理。结合学生诗歌文化素养建设需求,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端正语文学习心理认知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诗歌文化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在各类诗词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小学生诗歌文化思维和创新技能建设情况。并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交流,开拓展阅读,并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更加有效。

综上,语文作为文化传承重要学科载体,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思想启蒙以及素质建设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优创,针对教育领域对学生文化素质建设提出的全新目标,重点强调诗意文化的有效渗透。将诗歌文化合理的渗透到语文课堂上,调整语文课堂气氛,加强诗歌文化赏析,组织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诗意的语文学习环境,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内涵,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语文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诗意课堂环境建设路径与方法,为学生呈现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参与多元化的诗词文化活动,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思想认知,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诗意语文课堂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被耽搁的诗意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