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2018-01-29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 包 娟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它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感性经验结合,把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一、另一角度 科学教育 多元整合
事件一:蚕豆生死记
大一班的植物角在室外,每天安排值日生浇水,可是总有些孩子经常忘记,导致一些植物焉了。一节美术课,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想请小朋友来写生。”我从室外搬了那盆蚕豆,叶子底部已经枯萎的,记得刚带的时候,蚕豆还开着花呢!我请孩子们观察主茎、底部的叶子和最上面的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孩子们纷纷说:“下面的叶子都卷了,都死了吧,最上面的茎也垂下来了。”须一菲说:“是没浇水吧?”有的孩子点了点头。写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画的很好,下面的叶子卷卷的,往下垂着,有的孩子还用铅笔涂满了,我问他为什么,郝奕诚说:“他不是变成土黄色的了吗?已经不绿了呀,这样就区分开了。”通过观察,幼儿把主体物观察很细,主茎有些粗,上下几乎一样,叶片椭圆形,上面的叶子有点卷,三四片长在一起。这时今天的值日生连忙去拿了杯子,倒了满满的一杯水。
午睡起来后,早上那些卷卷的叶子,个个都挺直了腰板!孩子们开心的说:“包老师,我们的蚕豆有精神了,我们想再画一张!”我点了点头。孩子们开心的笑了。
教师反思:由于劳动节放假三天,幼儿疏于打理,教师抓住这次良好的契机,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幼儿自己观察,分析,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新《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没有直明讲述,而是通过引导,引起注意,从而让幼儿能够关心周围环境,爱护动植物,活动中,幼儿不但深深体会要爱护植物,无形中,对于这种写实的绘画很感兴趣。
启示: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幼儿生活中教育契机,追随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运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自然里有许多自然的材料可以利用。
二、再次发掘 科学教育 你我身边
事件二:养蚕记
前段时间,中班的刘老师给了我们一些蚕宝宝。第一天拿来,他们一个个趴在桑叶上,一动不动,一个个小黑点,幼儿对他们的兴趣并不大。一天早上,当我再看蚕宝宝的时候,嫩嫩的叶子已经干燥了,被蚕宝宝吃的一个窟窿一个窟窿。这时张培走过来说:“他们长大了,会变成蚯蚓的!”刘志卓说:“怎么会是蚯蚓呀,蚯蚓是咖啡色的,比较细。”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呀?”“我以前在妈妈的同事家见过,他们现在这么小,等他们长大了,就会变粗,比蚯蚓粗多了!”蔡卓颖说:“我虽然没见过,但我知道,他们会吐丝,还会结茧,最后就是变成蛾子呢。”我说:“我们天天来观察它们,看看他们的变化,好吗?那些似懂非懂的孩子欢呼雀跃着。
教师反思:第一次拿蚕宝宝来的时候,幼儿没有足够注意与兴趣。当我再次引起幼儿注意,幼儿交流更多了,教师要适当的引导,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新《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启示: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教给孩子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和定义,这是不够的,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幼儿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三、关注点滴 科学教育 细心观察
事件三:神奇的桔子种子
一天下午点心的时候,孩子们差不多都吃完了,今天的水果是桔子。这时,我看到蔡卓颖正把自己吃剩的种子包在餐巾里,她正蹲在地上捡别的小朋友吐出来的种子,我就上前问:“你在干什么呀?”她似乎有些难为情地说:“我在捡桔子种子,我想带回家,把它种在花盆里!”“那么你认为他会结桔子吗?”“当然。”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早上她跑来对我说:“包老师,包老师,我的桔子发芽了!”“真的呀?”“等结桔子了,我带给你吃哦。”我点了点头
教师反思:我记得那天她拾种子的时候,那天上午上的是一节常识课《种子藏在哪里》让这个细心的女孩记载了心里,她打算亲自动手去试试,结果,他成功了。也许在上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想到,会在这个细心的女孩心灵上种上了一颗种子。在这个关键期,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也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这正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只要自己不断成长,才能更加注重细节,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启示:幼儿天生喜爱探究,对许多事物感兴趣,而且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任何一个小环节都可以渗透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的科学活动常常是从身边的物品或身边的事情开始的,我们就用既有趣又能引起幼儿科学思考的生活活动引入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由浅入深的、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探究活动,这样做既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使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能让幼儿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