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2018-01-29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郭瑞锋
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瑞锋
许多专家学者们认为可以从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在《墨辨》中提出了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师友或书本那里得来的;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一般重视闻知,亲知是几乎被完全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从闻知那里推想出来的罢了。现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学校里不仅重视闻知,强调亲知,还大力倡导说知。我们知道健康是每个人及全社会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做导向。所以,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
一、体验“生命的可贵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有心灵的火花。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不经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怎能谈人生?每个人不经历生死的分离,对生命的可贵体验深度就不同。父母亲失去儿女,一夜间头发全白,儿女失去父母哭得撕心裂肺,这样的场景不是每个人从一开始就能明白得透彻。只有经历了才会心痛,才会怨悔,甚至无奈。因此,没有一个彻夜痛哭的夜晚,是不足以谈人生的!我们可以结合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医师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及国家公祭日等特殊的日子,让学生真正去了解有这样经历的人,并分享他们的故事,这也是一种体验。例如,我们把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位与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经历相近的人,深入了解他,把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还比如,2016年8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示,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习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激起学生对医生的崇敬之心,接着布置学生亲身走近一个绝症病人,主要了解病人与医生的故事,并组织分享。这项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各种各样得了绝症的病人,有小到刚出世几个月的婴儿,有正值青春年少的年轻人,有大到90岁高龄的老人,有的人生命刚开始无任何体验,有的人生命硕果累累,有的人生命正在奋斗的路上。由此,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病人的可敬,医生的可亲。从而体会医生对生命的敬佑,病人对生命的渴望,懂得活得精彩是更重要的,懂得生命价值的意义,生命价值观就这样慢慢地渗透进去。正如冰心老人所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二、感受“生命的崇高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好品质。倾听别人的讲述也是撞击心灵的一种方式。当一个人倾听别人的人生经历时,内心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可以成立校园记者团,引导学生采访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做出采访记录,写出人物评论,出个班内宣传报等,还可以组织一次以“高贵的灵魂”为主题的故事比赛。学生通过体验以记者的身份来走近一位伟大的普通劳动者,来报道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感受平凡人的高贵灵魂,从而体会生命的崇高价值的含义,树立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例如,各地都有许多“时代楷模”“红色的印记”等人和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周围的“红色的印记”“时代楷模”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家乡的人和事,倾听他们的事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写文章来反思自己,认识这些具有革命牺牲精神,具有伟大楷模作用的人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树立自己的生命价值观。还比如,利用母亲节的契机要求学生体验“生命降生”的活动。首先,了解自己当年出生的具体情景,让妈妈讲讲“十月怀胎”的感受,其次,将和自己出生时重量相当的负重物绑在腹部,按自己能承受的时间进行体验,并以照片、摄像或者日记等方式进行记录。最后,可以邀请父母和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的分享活动。学生听着母亲的讲述,做着亲身的体验,感受着孕育一个生命的艰辛与神奇,感恩母爱伟大的同时,也感悟到自己生命的崇高与伟大。凡事当亲耳听亲眼见,又加之讲述者的声情并茂的讲述,就是一块石头也被悟化了,何况是一位激情满怀的学生?由此可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感受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感受来自于社会的感动,感悟出生命的崇高;让我们拥有崇高的生命价值观。
三、欣赏“生命的顽强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有视听的“书籍”会给人带来全身心的感受,而纪录片就符合这样的要求。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分享感受,从而渗透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例如,观看并分享英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BBC”)出品的精选纪录片。BBC纪录片分为三个系列的专题目录,BBC自然、BBC文史和BBC科技。通过看BBC的纪录片,我们可以追溯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欣赏从宇宙到地心深处的奇妙境界,尤其是超级精彩的画面即使定格,也是一幅摄影佳作,还有精彩的解说,令人陶醉。这些纪录片告诉学生,人类的星球是宇宙中最大的自然谜团,每一个孕育生命的独立生态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生命。从一片雪花到星球引力,无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之美背后的力量奥秘。为了揭开它们的秘密,我们需要逐一进行探索,解开相互联系的环节,揭开生物的生存之道,揭示藏在自然界深处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的关键性。
通过这些纪录片里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命发展史的角度解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生去欣赏自然界的生命感情,人类的生命感情。生命中的许多事情是自然的,真实的,可靠的,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自然界和人类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生命是博大的,是不容忽视的。菩提树充满了禅机,莲花透露出清高脱俗,菊花显现出隐逸高洁。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那里,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内涵。这正如冰心老人所说:“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总之,生命是用来奋斗的。生命只有拼搏,才不会成为死湖、空壳。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四、参与“生命的脆弱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就算洗脸的一汪水也会淹死人,你信吗?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有时候人会莫名其妙地死亡,不仅成年人,甚至就连在玩耍的孩子也会突然地在几小时内死去。而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引起更多人对生命的脆弱性的认识,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相信瞬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失去了。我们可以围绕“瞬间挽救生命”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搜索“瞬间挽救生命”的故事及方法,在班里分享做法及感受,尤其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医学科技材料和仪器设备。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能买的材料带一些在班里演示给同学看,也可以就一些仪器设备的原理讲解给同学听。例如,现在医学上用于“挽救生命”的心肺复苏仪。当同学们知道生命的脆弱后,我们组织学生学习心肺复苏术。其次,组织学生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比赛,让学生参与实施挽救生命的整个过程,感受生命的脆弱性,最后,我们可以把心肺复苏术的模拟实践活动扩大到每位学生,并把它作为一项技能要求每位学生掌握,可以通过考核进行检验。学生参与了并实际操作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会不禁而畏。生命的脆弱性会根深蒂固地进入思想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地进行着。学生们想想自己每天睁眼还能看着今天的太阳依然升起是多么的幸福呀,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内在的幸福,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一朵花便是一个生命;一粒沙,便是一个世界;一次轮回,便是一段人生故事的新开始。生命的觉醒便在当下。
五、亲近“生命的可畏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一个人从小长到大不易,每个人的出生就是一个奇迹,而每个人的人生又是一个传奇。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生命历险的经历也有多次。我们可以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如森林动物园、植物馆、社会福利院等,组织学生走进这些场所,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悟,自然会感受到生态保护和休闲文化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感受到生命的可畏。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学生通过了解敬老院的老人,尤其是耄耋而又硬朗的高寿老人,感受生命的可畏。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儿童福利院,再看看生活在那里的孩子们,听听那里的保健医生对孩子们突发威胁生命的事的具体做法。学生了解了老人经过无数次生命的险境还好好地活着,小孩随时都会发生东西卡在喉咙,一秒钟丧失生命的可怕,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命确实值得敬畏,更加懂得活着不易、活着真好,渐渐有好好活着、善待生命的意识。其长此以往,他们对生命的认识逐渐加深,生命价值观也就越来越成熟。心中宽容多一些,脚下的路便更广阔一些;眼底的淡然多一些,生活中的美妙便会多一些。人生因淡然而清雅,生命因宽容而博大。
六、创造“生命的活力性”的实践活动,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
人们常说画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是不是跟真的一样。人们在体验生命的同时也在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公园里灌木丛俯仰生姿,形态各异;博物馆里蜡像人物栩栩如生。这些是人们再创造的结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活力”创意大赛。比如,我们利用废旧品做成各种玩教具、工艺品、书签、生活用品等,从而赋予这些东西新的生命。还比如,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进行创意泥塑大赛、创意树叶粘贴画大赛、创意堆雪人比赛等实践活动。如“创意堆雪人”比赛中,参赛同学们不惧严寒,从雕塑、雕刻、上色到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创作的作品,造型独特,充满智慧和生命的活力。冰雪精灵诞生在校园内的草坪上、花坛里、操场上、教室外的许多角落里。每件作品都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冬日的校园因这些精灵的出现顿时沸腾了起来,师生们都忘却了寒冷,利用课间纷纷驻足观看,合影留念,欢笑声打破了雪覆盖的银白色世界。校园在寒冷中不再单调,而且增添了不少童真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堆雪人”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互相合作,体验实践的快乐,既收获了成长和乐趣,又感受到了生命消融、归化,而又不悲伤的旋律。他们懂得了只有历经了冬天的严寒,赏玩了冬天的雪景,才能走进一个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春天!生命就像一棵成长的树,经历了早春的破壳、盛夏的炙烤、深秋的宁静、严冬的消融,才会迎来新的蜕变。